2课“贞观之治”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出示问题) ① 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② 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一个标题以及相关内容) 同学们讲的很好,尤其是对唐太宗如何继承王位,讲的很精彩。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玄武门之变》。 (放映短片) 二、 贞观之治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 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出示课文的第二个标题) 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呢。 (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并出示相关内容。 )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 (出示问题)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 (出示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学生认真观看短片。 学生看大屏幕并认真听讲。 出示标题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概念有所了解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2课“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3、最终选了经济危机的起初影响。 所以,抓住题干的副词或形容词,有助于我们精准的定位,节省时间又能准确命中,大家在今后的练习中应该注意。 3 定位尽量选两个词,回避全文核心词。 很多同学在定位的时候随便找一个单词就回原文定位,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能精准找到答案位置。 如果题目出现了两个特殊的名词或短语,尽量用两个一起找答案。 比如:64. is 这道题目里,很多同学就用 个单词回原文找答案
1、四六级最易混淆词汇 150 组1) 当 静地2) v 影响, 假装 n 结果, 影响3) 应 用 行4) 使 度5) 奶厂 记6) 斗, 斗争 容, 满足的 下文 争 , 比赛7) 长, 主要的 则8) 蓄的 白的9) 食 漠 v 放弃 论文10) 拍 打 击 ,打11) 经的 n 向下, 血统 v 向下12) 的 水13) 来 者 近的 近14) 装 惯15) 泛的 刻的16) 的
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梯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176。 ( ) 平行四边形只有两条高。 ( ) 完全相同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一定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 ) 同一平面内德两条直线如果不互相平行就一定互相垂直。 ( ) 三角行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 ) 三、 认真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 18 分 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样的平行线可以画( )。
2、我们考生在写四级作 文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分别从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语言两个角度进行提高。 关于文章内容:一、认真审题,确保文章内容正确。 当考生看到一个文章题目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审题正确。 审题并不是简单指看懂作文题目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掌握题目所列提纲中的内容。 在此,建议我们 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将提纲中的关键词划出来,作为思路打开的依据。 所以,读懂考题
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 的应用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 / 2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 73页1题。
2.学习梯形的底和高 ( 1) 说出梯形 的各部分名称 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 2) 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各 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 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师小结 : 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3.认识两种特殊梯形 认识等腰梯形。 出示: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