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6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课件+配套文档 第一部分专题2 力与直线运动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20)如图 1(a),一物块在 t0 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 v0、v 1、t 1 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图 1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2(2015山东理综14) 距地面高 5 m 的水平直轨道上 A、 B 两点相距 2 m,在 B 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 h,如图 2 所示小车始终以 4 m/s 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 车运动至 B 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10 m/h 2、等于()图 2Am Bm Cm D多选)(2015海南单科9) 如图 3 所示,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开始时,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图 3A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减小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4(2015新课标全国25) 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 37(7 )的山坡 C,上面有一质量为 m 的石板 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35B 上有一碎石堆 A(含有大量泥土) ,A 和 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 4 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 3、也为 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 间的动摩擦因数1 减小为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 2 减小为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38第 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 2 保持不变已知 A 开始运动时,A 离 B 下边缘的距离 l27 m,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 m/s 4(1)在 02 s 时间内 A 和 B 加速度的大小;(2)A 在 B 上总的运动时间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题型特点牛顿第二定律是高考中每年必考的热点内容,既会单独考查,又会与电磁学内容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匀 4、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及运动图象的应用,题型多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题目新颖,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考查直线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大多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等内容2应考技巧抓住“两个分析”和“一个桥梁” “两个分析”是指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分析, “一个桥梁”是指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受力的桥梁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考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1(2015新余二模)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 v 时发生位移 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 v 时发生位移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v) 2( ) (v)2 v)2( ) v)22015益阳四月调研)有一辆卡车在一个沙尘暴天 5、气中以 15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前方十字路口有一个小孩跌倒在地,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 0.6 s,刹车后卡车匀减速前进,最后停在小孩前 1.5 m 处,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已知刹车过程中卡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5 m/( )A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小孩的距离为 31.5 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 3 s 停下C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过程中卡车的平均速度为 11 m/卡车的初速度为 20 m/s,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卡车将撞到小孩3(2015上饶三模)2014 年 12 月 26 日,我国东部 14 省市 网正式启动运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 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 6、流程如图 5 所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假设道路上有并行的甲、乙两辆汽车都以 0 m/s 朝收费站沿直线正常行驶,现甲车过 道,需要在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 速度正好减为 m/s,在虚线 收费站中心线之间以 4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收费站中心线后才加速行驶离开,已知甲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m/线 与收费站中心线距离 d10 m乙车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在中心线前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运动,至中心线处恰好速度为零,经过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行驶离开已知乙车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m/ 5(1)甲车过 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收费站中心线过程中的位移大小;(2)乙车比甲车提前多少时间 7、到收费站中心线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基本公式vv 0atx v 2 v 20常用推论x v v t2 v x2 结:应用运动学规律解题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第二步:分析运动过程,明确物体做什么运动,构建运动情景,必要时画出运动示意图第三步:明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其关系,选用合适的运动规律第四步:若运动包含多个阶段,要分阶段逐个分析,各段交接点处的速度是衔接各段运动的关键物理量,也是解题的突破口第五步:选取正方向,由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考题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多选)(2015海南单科8) 如图 6,物块 a、b 和 c 的质量相同,a 和 b,b 和 c 之间用 8、完全相同的轻弹簧 连,通过系在 a 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 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线剪断将物块 a 的加速度的大小记为 1 和 对于原长的伸长分别记为 力加速度大小为 )图 6Aa 13g Ba 10C l 2 D l 25(多选)(2015银川一模)如图 7 甲所示,用粘性材料粘在一起的 A、B 两物块静止于光滑水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kg、m B2 A、B 之间产生拉力且大于 时,A、B 将会分离t0 时刻开始对物块 A 施加一水平推力 时对物块 B 施加同一方向的拉力 A、B 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 2 方向保持不变,F 1、F 2 的大小随时间 9、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关于 A、B 两物块受力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图 7At2.0 s 时刻 A、B 之间作用力大小为 Bt2.0 s 时刻 A、B 之间作用力为零Ct2.5 s 时刻 A 对 B 的作用力方向向左D从 t0 时刻到 A、B 分离,它们运动的位移为 5.4 2015山东临沂一中二模) 如图 8 所示,在倾角为 37的足够长固定斜面底端,一质量m1 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一段时间后返回出发点物块上滑所用时间 小之比为 t1t 21 ,取 g10 m/s 2,70.6,7图 8(1)物块由斜面底端上滑时的初速度 下滑到底端时 大小之比;(2)物块和斜面之间的动 10、摩擦因数;(3)若给物块施加一大小为 5 N、方向与斜面成适当角度的力,使物块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5求加速度的最大值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整体法和隔离法经常交替使用,一般是选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2受力分析的处理方法(1)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应用力的合成法较简单,合外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此时有 Fx y0,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3运动情景分析法(1)程序法 11、:对于研究对象按时间的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运动过程的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叫程序法运用程序法时,要注意前一个过程的结束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的速度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图象法:图象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应用图象,不仅能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判断,也适宜于定量计算、论证,而且,通过图象的启发常能找到巧妙的解题途径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运动学图象问题7(2015湖北八校联考二模) 如图 9 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 t 变化的图象,已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0t 2 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 12、是()图 9A两物体在 刻速度大小相等Bt 1 时刻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8(2015安康二模)图象法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图 10 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分析结果正确的是()图 10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由图甲可知,质点做曲线运动,且速度逐渐增大B由图甲可知,质点在前 10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4 m/图乙可知,质点在第 4 s 内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D由图乙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 15 m/滑块从固定的斜面底端冲上粗糙的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返回斜面底端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v、加速度 a、重力势能 械能 E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1xt、vt、at 的关系2图象问题的五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特殊点3注意:xt 图象和 vt 图象描述的都是直线运动,而 at 图象描述的并非一定是直线运动考题四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传送带问题10(多选)(2015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如图 11 所示,以速度 v 逆时针匀速转动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现将一个质量为 m 的小木块轻轻地放在传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