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6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课件+配套文档 第一部分专题1 力与物体的平衡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多选)(2015广东19) 如图 1 所示,三条绳子的一端都系在细直杆顶端,另一端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将杆竖直紧压在地面上,若三条绳长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图 1A三条绳中的张力都相等B杆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C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D绳子拉力的合力与杆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2.(2015山东理综16) 如图 2 所示,滑块 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 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 A(A、B 接触面竖直),此时 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已知 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与 2、 B 的质量之比为()图 2A. 1212C. 1212 2 1212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题型特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是高考中的热点,主要考查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平衡条件的应用以选择题形式呈现,难度相对较低,命题突出对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考查2命题预测高考仍会以选择题为主,以受力分析、动态平衡为考点其中拉力方向的变化、斜面倾角的变化、摩擦力的突变、细绳拉力的突变、弹簧弹力的变化都是动态平衡中常出现的类型在平衡问题的分析中,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变化、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之间的转换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求学生灵活、熟练运用平衡问题的常规解法,准确地进行判断与 3、求解考题一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1(多选)(2015菏泽二模)如图 3 所示,编号为、的三根圆木粗细相同、质量均为m.、并排横放在水平地面上, 叠放在、上面,三根圆木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 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 3A对的支持力大小为 对的支持力大小为 面对的摩擦力大小为 面对的摩擦力大小为 02(2015皖南八校联考)如图 4 所示,在倾角为 30的斜面上,物块 A 与物块 B 通过轻绳相连,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物块 A 的质量为 4 块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6设物块 A 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为使物块 A 静止在斜面上,物块 B 的质量不可能为()高中 4、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 B2 D4 2015聊城二模)如图 5 所示,左侧是倾角为 60的斜面、右侧是 圆弧面的物体固定在水14平地面上,圆弧面底端的切线水平,跨过其顶点上小定滑轮的轻绳两端系有质量分别为m1、m 2 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连接 轻绳与水平线的夹角为 60,不计一切摩擦,两小球可视为质点则 m1m 2 等于()图 5A11 B23C32 D344(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三诊) 如图 6 所示,直角三角形框架 C 为直角)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已知 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0、Q 分别套在光滑臂 C 上,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两小环,静止时细绳恰好处于水平方向,小环 P 5、、Q 的质量分别为m1、m 2,则小环 P、Q 的质量之比为( )图 6A. B. 3 D. 3 31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 隔离法概念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选用原则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假设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2v0 时一定是平衡状态吗。 不一定3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1)物体受三个力平衡时,利用力的合 6、成或分解法比较简单(2)解平衡问题建立坐标系时应使尽可能多的力与坐标轴重合,需要分解的力尽可能少,物体受四个以上的力作用时一般要采用正交分解法考题二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5(2015盐城二模)目前,我市每个社区均已配备了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图 7 器材为一秋千,用两根等长轻绳将一座椅悬挂在竖直支架上等高的两点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支架向内发生了稍小倾斜,如图中虚线所示,但两悬挂点仍等高座椅静止时用 F 表示所受合力的大小,F 1 表示单根轻绳对座椅拉力的大小,与倾斜前相比()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F 不变,F 1 变小 BF 不变,F 1 变大CF 变小,F 1 变小 DF 变大,F 1 变 7、大6(2015山西四校第三次联考) 如图 8 所示,挡板垂直于斜面固定在斜面上,一滑块 m 放在斜面上,其上表面呈弧形且左端最薄,一球 M 搁在挡板与弧形滑块上,一切摩擦均不计,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 F 拉住弧形滑块,使球与滑块均静止现将滑块平行于斜面向上拉过一较小的距离,球仍搁在挡板与滑块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与原来相比()图 8A滑块对球的弹力增大B挡板对球的弹力减小C斜面对滑块的弹力增大D拉力 F 不变7(2015苏州质检)如图 9 所示,一定质量的物体通过轻绳悬挂,结点为 O,人沿水平方向拉着 ,物体和人均处于静止状态若人的拉力方向不变,缓慢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9A 8、中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B中的拉力不变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人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D据动态变化的原因,一般是某一夹角发生变化,用三角函数表示出各个作用力与变化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各作用力的变化2图解法当物体受到一个大小方向不变、一个方向不变、一个大小方向都变化的 3 个力作用而处于动态平衡时,如果题目只要求定性讨论力的大小而不必进行定量计算时,应首先考虑用矢量三角形方法考题三电学中的平衡问题8(多选)(2015武汉四月调研)如图 10 所示,在匀强磁场中( 磁场方向没有画出)固定一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一根质量为 m 的通电直导线垂直于纸面水平放置在斜面上,直导线恰好能保持静止,电 9、流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已知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斜面对直导线的支持力大小可能是(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图 10A0 BC. D. 9(2015吉林省实验中学二模) 如图 11 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倾角为 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水平放在斜面上的导体棒,通有垂直纸面向外的电流,导体棒保持静止现在空间中加入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导体棒仍静止不动,则()图 11A导体棒受到的合力一定增大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导体棒一定受 4 个力的作用C导体棒对斜面的压力一定增大D导体棒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10(多选)(2015全国大联考二)如图 12 所示,A、B 两球所带电荷量均为 21 10、05 C,质量均为 中 A 球带正电荷,B 球带负电荷,A 球通过绝缘细线吊在天花板上,B 球一端固定绝缘棒,现将 B 球放在某一位置,能使绝缘细线伸直,A 球静止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 g10 m/ B 球距离 A 的距离可能为( )图 12A0.5 m B0.8 m C1.2 m D2.5 了涉及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之外,还涉及电磁学中的静电力、安培力和洛伦兹力与力学中的共点力平衡问题一样,电磁学中的物体平衡问题也要遵循合力为零这一平衡条件,所不同的是除服从力学规律之外,还要服从电磁学规律,这是解决电磁学中的物体平衡问题的两条主线考题四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1(2015雅安三诊)将三 11、根伸长可不计的轻绳 C 、图 13 所示连接,现在 B 点悬挂一个质量为 m 的重物,为使 保持水平且 、与水平天花板夹角分别为60和 30,需在 C 点再施加一作用力,则该力的最小值为()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B. . 612质量为 M 的木楔倾角为 ,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 m 的木块放在木楔斜面上时,它正好匀速下滑如果用与木楔斜面成 角的力 F 拉着木块匀速上升,如图 14 所示(已知木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静止) 图 14(1)当 时,拉力 F 有最小值,求此最小值;(2)求在(1)条件下木楔对水平面的摩擦力是多少。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物体平衡的临界问题:当 12、某一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跟着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变化或恰好不出现变化2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极大”或“极小” 、 “极右”或“极左”等)3解决中学物理极值问题和临界问题的方法(1)物理分析方法:就是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抓住临界( 或极值)条件进行求解(2)数学方法:例如求二次函数极值、讨论公式极值、三角函数极值专题综合练1(2015安徽师大附中二模) 如图 15 所示,斜面体 M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位于斜面上的物块 m 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F 的作用,设物块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面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斜面体始 13、终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 15A如果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则 定增大B如果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则 定不变C如果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则 定增大D如果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则 定不变2(2015全国大联考二)如图 16 所示,内壁及碗口光滑的半球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碗口保持水平A 球、C 球与 B 球分别用两根轻质细线连接当系统保持静止时,B 球对碗壁刚好无压力,图中 30 ,则 A 球和 C 球的质量之比为()图 16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2 B21C1 D. 13 33(2015山东临沂一中二模) 如图 17 所示,在高度不同的两水平台阶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 2 的两物体,物体间用轻弹簧相连,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在 端施加水平拉力F,使 m1、m 2 均处于静止状态。(步步高)2016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课件+配套文档 第一部分专题1 力与物体的平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