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全本欣赏内容摘要:

剥夺了爵位,故使家境渐贫,到董永时竟一贫如洗。 父亲去世,董永无钱安葬,便卖身为奴,贷钱埋葬了父亲。 过后债主刁难他,要他织三百匹锦以抵债。 董永不会织布,怎么办。 幸有一位妙龄少女敬重董永的孝心,帮其织锦三百匹,抵债赎身回家,并在槐树荫下结为夫妻。 因为董永的事迹很感人,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 26年恢复了他世袭高昌侯的爵位。 槐荫这个地方也改名为孝感(即现湖北省孝感市)。 董永的事迹后来逐渐演变成神话故事,明代有著作 《 织锦记 》 ,描写成织女(七仙女之一)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妻。 电影 《 天仙配 》 就取材于此。 十一、姜诗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初期四川广汉人。 父亲 早逝,他和妻子庞氏对母亲十分孝 敬。 其家住在距离长江有七、八里 的地方。 母亲喜欢吃鱼,夫妻俩就 到长江捕鱼供母亲食用;因长江的 水质很好,夫妻俩就到长江挑水供 母亲饮用。 有一天,因天阴风大, 妻子从长江挑水未能按时归来,姜 诗不知情,以为妻子怠慢。 当夫妻 为此而严重误解时,还是母亲为他 们化解了矛盾。 姜诗夫妻坚持多年 到长江给母亲挑水和捕鱼,其事迹 感动了上下朝野,得到朝廷表彰。 许多年后,东汉明帝(公元 58年 起)还下诏书,修建“姜公祠”。 该事迹经过千年的流传,逐渐演化 成为神话故事,说是姜诗夫妻孝行 感动了上苍,让他家井里喷涌出泉 水,味同长江水一样,还有鲤鱼跃 出水面,让他们供母亲食用,不必 远去江边了。 十二、江革行用供母 江革,东汉时期齐国临淄(今山东 淄博)人,字次翁,少年丧父,奉 母至孝。 时逢兵荒马乱,江革背着 母亲逃难,曾路遇匪贼抢劫,江革 无钱财,贼人要杀他,他哭着说: “我有老母年迈,杀了我谁来奉养。 ”贼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忍杀他, 放其逃命。 后来,江革迁居江苏下 邳( pi),做雇工供养母亲,他虽 极为清贫,然供奉母亲的衣食还是 尽量满足。 江革被乡里称为“江巨孝”,后被推 举为孝廉。 东汉章帝时(公元 76 年起)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 中郎将。 后朝廷又拜其为谏议大夫, 他以有病为由而辞。 于是,朝廷下 诏命令地方官赐于江革谷百斗,每 年八月送其羊、酒,以倡导孝行。 十三、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字文疆,东汉时期江夏安陆 (今属湖北)人。 黄香九岁时就失 去了母亲,同父亲相依为命,从此 加倍孝敬父亲。 夏天屋内闷热,他 怕父亲难以入睡,每天晚上都用扇 子向父亲的帷帐里扇风,把枕席扇 凉,好让父亲安然入睡。 冬天气温 寒冷,他每到晚上总是先用自己的 体温把被褥暖热,然后才让父亲上 床去睡。 黄香不仅以孝闻名,而且博学能文, 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歌 谣。 后来,黄香做了官,曾出任尚 书郎。 到汉殇帝时(公元 106年起), 升任魏郡太守,时逢水灾,他用自 己的俸禄救济灾民,盈得百姓们的 拥戴。 他还有著作 《 九宫赋 》 、 《 天子冠颂 》 等传世。 十四、郭巨孝母埋儿 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林县)人。 其人家贫如洗,但对母亲极孝,家 里饮食总是先供母亲。 后来,妻子 生一男孩,养到三岁,因极度缺粮,母亲时常自己少吃或者不吃,省下来让孙子吃。 母亲身子日渐瘦弱,郭巨便同妻子商议:“家贫已让母亲够受苦的了,现在儿子又与母亲争食。 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只有一个,无奈只有舍儿保母,把儿埋掉”(又一说法是“卖掉”)。 妻子抱儿痛哭,难以接受。 此事惊动四邻和亲属,还是通过接济度过了难关。 这一故事是“ 24孝”中最受批判的一例。 从东汉到元朝经过 1000多年的演化,该故事变成“郭巨埋子天赐金”:说是郭巨埋儿时,挖出了黄金百两,里面还有“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的字样。 这一神话演变,反倒成了荒诞不经的“糟粕”。 十五、陆绩怀桔遗母 陆绩,字公纪,三国初期吴县(今属江苏省)人,生于公元 187年。 他在东吴做过官,官至郁林太守。 陆绩通晓天文和历算,作 《 浑天图 》 ,注《 易经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