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分冲刺物理)2012年高考夺分冲刺二轮专题复习资料 11内容摘要:

1、(热学)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图 11如图 1 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 O,乙分子沿 x 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 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分子在 P 点(x x 2)时加速度最大B乙分子在 P 点(x x 2)时,其动能为 mC乙分子在 Q 点(xx 1)时,处于平衡状态D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 xx 1解析 2、: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所以在 据题中“总能量为 0”知 确答案:滴油酸酒精溶液含质量为 m 的纯油酸,滴在液面上扩散后形成的最大面积为 、密度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列表达式正确的有( )A油酸分子的直径 d酸分子的直径 d酸所含的分子数 n 油酸所含的分子数 n 查分子动理论,设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d,则有 d ,故选项 B 正确;m n,则有 n 选项 C 正确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分子势能 3、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解析:题目涉及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势能的知识,明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若 rr 0,随分子间距离 r 的增大,分子力可能先增大而后减小,故 B 项是错误的答案:列现象哪些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发生的()A身体纤细的小虫在平静的水面上可以自由活动B小船浮在水面上C把毛巾的一端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另一端也会湿润D打湿的鞋袜不容易脱下来解析:小船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浮力的原因;毛巾的另一端湿润是由于毛细现象;湿鞋袜不容易脱下来是由于分子 4、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的结果答案:2009重庆高考)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B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D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的定律的掌握情况气体的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小,又外界对气体做了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要向外放出热量答案:2009四川高考)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 0 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D压缩气体总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解析:本题考查热力学温标、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 5、定律, 是低温的极限,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能接近而不能达到,所以 A 项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物体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但在“产生其他影响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所以 B 项正确;内能的改变与热传递和做功同时有关,所以 C、D 错误答案:2009福建高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科学、能源的开发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材料、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能源为清洁能源B纳米材料的粒度在 1100 m 之间C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导体和绝缘体之间D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同性解析:选项 A 错误:化石能源是指煤炭、石油 6、和天然气,这些能源在燃烧时要产生大量的废气、粉尘等会对环境带来污染选项 B 错误:纳米材料指的是直径在 1100 颗粒或直径在 1100 细纤维构成的材料选项 C 正确:半导体就是指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选项 D 错误:液晶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答案:2009福建高考)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04 J,气体内能减少 05 J,则此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05 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05 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04 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04 热力学第一定律 UW Q ,Q UW0 5 J0 4 J105 J,负号表示 7、放出热量,所以 B 正确,其他选项错误答案:9(2009辽宁/ 宁夏高考) 带有活塞的气缸内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开始处于状态 a,然后经过过程 达状态 b 或经过过程 达状态 c,b、c 状态温度相同,如 VT 图所示设气体在状态 b 和状态 c 的压强分别为 过程 吸收的热量分别为 ( )Ap b Bp b Dp 以 对 D 错答案:2010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具有方向性B大颗粒的盐磨成细盐,就变成了非晶体C第二类永动机虽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它是制造不出来的D当温度由 20 变为 40 ,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应变为原来的 2 倍解析:细 8、盐是单晶体,选项 B 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TE k,T 是热力学温度, 是比例常数,选项 D 错误答案: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二、填空题(本题共 2 小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图 311(2009广东高考)(1) 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 “钻木取火”是通过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转变成内能(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 度_,体积_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力 9、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述方式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所以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气体的等压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利用物理规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内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高温到低温) ,使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它的体积 V 随温度 T 线性地变化所以从冰箱里拿出的烧瓶中的空气(低温 )吸收水(高温) 的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答案:(1)做功机 10、械能(2)热量升高增大1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与两种实际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做等压变化时的 V(a)所示,图中 V 12度计,然后将其中两个温度计中的理想气体分别换成上述实际气体、环境温度为 ,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各不相同,如图 4(b)所示,温度计( )中的测温物质应为实际气体_(图中活塞质量忽略不计 );若此时温度计 ()和( )的示数分别为21和 24,则此时温度计( ) 的示数为_;可见用实际气体作为测温物质时,会产生误差为减小在 2 范围内的测量误差,现针对 行修正,制成如图 4(c)所示,图中无摩擦导热活塞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在温度为 分别装入适量气体和,则两种气体体积之比 V V 应为_图 11、 4解析:本实验是在教材探索性实验的基础上,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等能力,从而突出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从 VT 图象可看出,温度为 体的体积相同;温度为 的体积要小,所以温度计中的测温物质应为实际气体,在温度为 21 ,T 24,由于 ,代入数据可得V V T T 123,对 温度 2321三、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 13、14 题各 10 分,15、16 题各 12 分,共 44 分,计算时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利用所学的热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知道分子热运动的速率是比较大的,常温下能达到几百米每秒,生活中一些污染企业排放 12、刺激性废气,同时发出噪声,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实际上往往是听到噪声较长时间后才会闻到气味,为什么。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焊接方式,如摩擦焊接、爆炸焊接等,摩擦焊接是使焊件的两个接触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转,同时加上很大的压力(约每平方厘米加几千到几万牛顿的力) ,瞬间就焊成一个整体了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摩擦焊接的原理解析:(1)分子热运动速率虽然较大,但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很频繁的,由于频繁的碰撞使分子的运动不再是匀速直线运动,分子到鼻孔前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况且引起人的嗅觉需要一定量的分子;声波传播速率与分子热运动速率差不多,传播距离也相等,但声波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到达接收者的时间较短,所以听到噪声较长时间后,才会闻到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