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零距离)(上海专用)2014-2015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解读+教学归纳+分类解析)第一章 第5讲 运动图示 图表频闪照片、信息分析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图表频闪照片、信息分析考点解读考点 解读 学习水平 题 目 分 布运动图示 知道图示、图表的含义 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依据2会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中点的速度教师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s,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 sms n(mn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t2 stv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v v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 2、相等的,由图可知()A在时刻 及时刻 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 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 时刻 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 时刻 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解析】首先由图看出: 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明显是做匀速运动由于 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 间,因此本题选 如图(1)所示,是公安巡逻车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监测车速的示意图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1)巡逻车顶上装有测速仪,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 3、被测车的速度图(2)所示中 p1、p 2 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别是 p1、p 2 由被测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 之间的时间间隔 t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逻车匀速运动的车速为 20 m/s,则根据图可知,被测车在接收到 p1、p 2 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m,被测车的速度是_m/)图 (3)【解析】由于信号源在移动,问题要复杂得多,但仍可以运用图像法解题(如图(3): 对第一个波前一半,由其斜率关系可得 340,巡逻车接收到反射信号后有: 40 ,从中求得 s,由此求得 2m ;对第二个波前一半,由其斜率关系82885可得 340,巡逻车 4、接收到反射信号后有: 由其斜率关系可得 340,求得202 202s,代入上式,可求得 信号的时间间隔内,被测车前进9170的距离为 ss 1s 234m ,被测车的速度为v m/ss. 9170 1885【点评】对物理图像中图线斜率的理解,是运用图像法解题的认识论基础对一些较为复杂的气体问题,往往也可利用图像中图线的斜率来进行分析本章小结知识网络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在实验中得到小车做直线运动的 像如图所示(1)由图可以确定,小车在 和 的运动分别为( )A是匀加速运动,是匀速运动B是加速运动,是匀加速运动C是加速运动,是匀速运动D是匀加速运动, 是匀加速运动(2) 在与 5、C、 应的平均速度中,最接近小车在 A 点瞬时速度的是_段中的平均速度【解析】本题是实验题,考查学生对图线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虽然小车作直线运动的情景是常见的内容,而且是基础知识,但由于本题改用图线的方式考查,试题有一定新意本题中小车在作直线运动,但从图线可知,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是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点学生必须首先从图中的曲线得出其次分析各点之间曲线的形状,发现 E 段比较平直呈直线状,而 弯曲较大,由距离 s 与时间 t 的关系可知,曲线弯曲大的为加速运动,曲线平直的为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对照四个选项,可知第(1)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 C 表述是符合图线关系的,为正确答案,对于第(2) 6、小题,由图可知,从 B 点到 C 及D 点的过程中,曲线的弯曲程度变化不大,说明小车基本上在做匀速运动,只有 弯曲程度变化较大,因此 中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A 点的瞬时速度考题 2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 示测得的时间,矩形 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 长度表示_P 为 中点,连接 延长交 延长线于 B 点,则 长度表示_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解析】本题结合物理学 7、史的史实,概要介绍了伽利略发现匀加速运动的规律,是物理内容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试题,同时通过本题,也向学生传递了科学家研究未知规律时的思想过程与方法由题意可知,面积表示在时间 t 内物块所经过的路程,显然 长度表示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图中直线 际上反映的是物块在运行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而且是线性关系,因此从直线 的任一点作 线的垂线,表示该时刻物块的即时速度,由此可知,线段 该表示 t 时刻的即时速度,即瞬时速度考题 3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 8、格某同学是这样解的: 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0m/s,然后再减速到 0m/ ,t 2 ,tt 1t 2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启动加速度 m/m/0m/0m/s 218m【解析】本题属于辨析题,要求考生能根据题意所提供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判断该同学的解法不正确因为摩托车必须在 218m 的直道上完成变速运动过程,但按照该同学的解法,t 1 s10s,t 2 stt 1t 204 0 208摩托车的位移为 ss 1s 2 (v1v 2)4010m (4020)12 12 12 1275m ,已大于直道长度 摩托车在 间内加速到 9、在 间内减速到 位移 s 为 ,t2s ,式联立解得 6m/s,最短时间 tt 1t 2 s s6 208考题 4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 ”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 “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 10、像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中图线1、 2、3、4 、5 所示(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 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_、_(2)图(a)中的 反映了运动物体在作_运动,表中 x 处的值为_(3)图(b) 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 “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作_ 运动,最后“小纸杯”作_运动(4)比较图(b) 中的图线 1 和 5,指 出在 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s 下落距离/ x【解析】本题是考查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题通过阅读题干,可回答出第(1 11、)小题,再观察图(a)和表中相应数据,可求出 x 值对图(b) 中的图线进行分析对比,可回答第 (3)(4)小题(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匀速运动,3)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4)图线 1 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 5 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 1 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 5 反映纸杯依然在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考题 5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 放一颗,在连续放了几颗后,对斜面上运动的小球拍下部分照片如图所示现测得 5C20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2)拍片时球 B 速度的大小;(3)D 与 C 两球间距离【解析】(1)每隔 放一个小球某时刻拍摄的图片和每隔 摄一个小球的图片一样( 这一点应充分理解)和 位移之差s| |5s,可知小球加速度大小a 5ms 2 1(2)B 位置为 中间时刻的位置,利用公式 v v 可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