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设计)2016年(参考)高三物理(鲁科版)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一 直线运动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直线运动(时间:60 分钟满分:110 分)单元质检第 1 页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5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68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 分)际上并不存在 ,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是为了描述问题方便而人为引入的。 合理科学地引入质点模型,可以使许多问题大大简化,所以 A 错误。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必须要看物体的大小或形状,例如,地球虽大,但在描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因为地球 2、的体积与自转对于研究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不会产生影响,所以可以忽略地球的体积而把它看作质点;原子虽小,但在研究核外电子绕核运转的时候,就不能把原子看作质点,所以 B、C 错误,D 正确。 答案: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其通过的路程不为零 , 到位置 B,其路程可能不相等,但位移一定相等解析:路程是指运动物体运动径迹的长度 ,而位移是物体运动过程中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既包含长度,又包含方向。 当物体做直线往返运动时,路程一定大于位移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除此之外,路程都要大于位移,所以,A、C 错误;假如物体做圆周运动一周 ,则路程不为零,但是位移却是零,所以 3、B 错误;质点由位置 A 到位置 B,可以沿不同的路径运动,路径长度可以不相等,即其路程可能不相等,但初位置和末位置确定,所以位移一定相等,D 正确。 答案: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并非是增加的速度;加速度大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 ,但不见得是物体速度变化大;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间没有关系,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和物体速度的方向相反。 所以 误,C 正确。 答案:v 匀速行驶了全程一半,后一半匀减速行驶直到停止,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3 2 23 34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则汽车在前半段速度为 4、v,后半段速度为 ,所以走完全程所用的时2间为 t=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 C 正确。 +2 =2=23答案:2m/s 的速度飞来 ,被一脚踢回,踢出时速度大小为 24m/s,球与脚接触时间为 0.1 s,则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向与飞来方向相同解析:设足球飞来速度为 2m/s,踢出速度为 v=s,a= m/360m/-0 = 正确。 答案: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5m 5的温度低解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所以 A 正确、B 错误; 位移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它代表的是位移的方向,而温度是标量 ,温度的高低有零上与零下之分,负值表示的是低于零摄氏度 5、的温度,所以 C 错误、D 正确。 答案:2013海南海口一模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先后经过 A、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 v 和7v,经历的时间为 t,则对 程()间内通过的位移为2 11间内通过的位移为2 1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中间位移处速度为 ,在中间时刻处速度为2=02+22,所以物体在 A、B 两点中间位移处速度为 5v,在中间时刻处速度为 4v,而物体的2=0+2加速度为 a= ,由 v=v0+物体通过前半程用时 ,A 对;前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7- =6 23 2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后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B 错,C 对; 后半程物体速度增加 2v,D 错 6、。 54 2 114答案:v t 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t=2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 t=4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在 t=2s 前物体位于负方向上,在 t=4s 时物体回到出发点解析:v t 图象描述的是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从题图可以看出,该物体先是沿着设定的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 时位移达到负方向最远处,此时速度变为零,接着沿着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 4s 时回到出发点。 所以,确,误。 答案:验题(共 15 分)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 O 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个点,点 A、B、C、D依次表示点 7、 O 以后连续的各点。 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T=一个点。 (1)(6 分 )请分别读出 H 的长度 , ; (2)(9 分 )求出 E、G 点的速度 ,v G=。 解析:只要 H 的长度数值非常接近 可,但是速度的计算值必须要与长度值满足对应关系,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重锤的下落可以看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匀变速运动中时间中点的即时速度等于全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算出 的平均速度即为 理可以求得 G 点的速度。 答案:(1)2)s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7 分)10.(15 分) 摩托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启动,a 1=后匀速运动,然后减速,至停止,共历时 130s,行程 1600m。 试求:(1 8、)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 2)若摩托车从静止启动,a 1、a 2 不变,直到停止,行程不变,所需最短时间为多少 ?解析:(1)整个运动过程分三个阶段: 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 匀减速运动。 可借助 v t 图象表示,如左下图所示。 利用推论 =2 +(130- )=1 600 m,其中202 221 12 222s2,2.8 m/s(另一解舍去)。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首先要回答摩托车以什么样的方式运动可使得时间最短。 借助左上图所示的 v t 图象可以证明:当摩托车先以 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 ,紧接着以 减速运动直到停止时,行程不变,时间最短。 如右上图所示,设最短时间为 1+2=1 9、 600 m221+222其中 s2,得 64 m/s故 s+ s=50 0s。 答案:(1)s(2)50 14 分)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 s t 图象,根据图象求出 :(1)02s 内、2 6s 内、68s 内物体各做什么样的运动,各段速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2)8s 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 6s 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解析:(1)02s 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m/s=s;5226s 内物体的位移不变,说明物体静止;68s 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m/s=5m/s。 15)平均速度公式 v= ,8s 内的平均速度 v= =m/s, =158前 6s 内的平均速度 v= m/s。 =56答案:(1)见解析(2)s18 分) 小车从静止开始以 1m/加速度前进,小车后相距 5m 处,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同的某人同时开始以 6 m/s 的速度匀速追小车,问能否追上? 若追不上,求人、小车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解析:人与小车两者速度相等时 ,是人追上小车的临界条件。 两者速度相等时,有v=at,t= s=6s,=6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6m=36m,小车的位移 m=18m,022=6221s2+8m+25m=43m6m,因此人追不上小车。 最小距离为 s=s2+3m。 答案:追不上7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