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园源某食品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地面清洁,不得有积水,工作台要整洁,不得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乱放,乱贴画,不得有灰尘。 工作区外不准有半成品、成品,保持通道顺畅。 下班前擦拭设备、打扫卫生,设备无油污、无灰尘。 保持环境清洁,玻璃干净,环境设备卫生经下一班检查确认后方可交接,否则不得下班,下一班一旦接班,必须对环境卫生负责,下脚料放在指定的位置,不得乱放。 当班应把下脚料 及时 清理出车间。 仓库、车间 严禁吸烟,配备防 虫、防鼠设施,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以 确保食品卫生质量安全。 记录 《 设备台帐 》 《 设备检修计划 》 第 20 页 共 49页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第三章 计量、监控设备校准程序 计量、检测设备的申购、配备与购置 各部门根据使用部位提供的应用场合 、 精密度、量程 等 指标,确定种类、型号、测量范围、等级等。 使用计量、检测设备的部门需要配置添加 该 装置时,由该部门 填写 《申购计划单》 , 经总经理批准后,由指定采购员进行采购。 对公司购置的计量器具,品管部建立《计量器具台帐》。 计量 、监控 设备的 周期校准 由品管部负责编制年度《检定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 强制校准的设备仪器,送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校准,并出具鉴定合格证书。 对进行的内部校准由品管部编制相应的校准方法、校准周期等内容,按校准周期实施校准。 校准合格的测量、检验设备,由校准人员进行标识。 计量、监控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 相 关部门在使用过程中轻拿、轻 放,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 确保设备的计量和监控能力与要求相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 并做好维护工作。 在使用计量、监控设备前,按规定检查是否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 使用过程中 随时 擦除上面的尘土污物,上油保养,在使用前 调至最佳状态。 使用部门在计量监控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其损坏或失效。 第 21 页 共 49页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质检科 做好计量、检测设备的 校准记录。 发现计量、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汇报 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确定计量、检测设备的失准时间,对已鉴定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做好修复工作。 对 使用年久、自然磨损而无法修复的计量、检测设备,使用部门填写报 废 单,并将原始记录卡、实物一并交主管部门审批。 贵 重大型设备报废时,相关部门 报 总经理批准后处理。 计量、监控设备的使用环境 计量、监控设备的工作环境:计量、检测设备和附件保持清洁、适宜的工作环境,保持温、湿度和振动程序的适宜,并符合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记 录 《 检定计划 》 《计量器具台帐》 《校准记录》 第 22 页 共 49页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第四章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加工流程 过程设置 车间工艺过程划分为一般、关键、特殊工序。 关键工序:脱皮 、 切片 工序。 特殊 工序 : 烘干 工序 一般 工序 :除特殊 工序 和关键 工序 之外的其他过程。 一般 工 序 控制原则: 生产工人通过培训上岗,转岗人员要经转岗培训, 办公室确认后登记上岗。 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或试验,保持设备和设施的完好性。 关键 工序 控制原则: 除满足一般 工序 控制要求外, 满足以下要求: 执行“定人、定机”制度,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保持相对稳定。 脱皮 工序 : 开启脱皮机,加入水并开启打气泵,待脱皮机运行正常后加入切蒂后的带皮大蒜。 调整合理的转速确保脱皮质量,脱皮率控制在 85%以上。 切片 工序: 漂洗完毕的蒜米加入切片机,合理调整切片机 使 蒜片厚度控制在 , 发现有刀形不均、鱼鳞片或连刀现象要及时更换刀片。 第 23 页 共 49页 采购原料 切蒂 脱皮 烘干 挑选 挑选 包装 杀菌、漂洗 切片 入库贮存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特殊 工序 控制原则: 操作人员通过培训学习,合格后方可上岗。 加工过程监控记录由作业人员及时、完整、如实地填写。 烘干 : 蒜片进入炕道前 , 均匀 摆放在烘盘内放入烘架进入炕道,烘烤温度控制在 6065℃烘烤时间控制在 46 小时,烘烤期 间随时注意观察, 每半小时 做 一次 记录,确保产品质量。 过程要求 由销售部制订销售计划并通知生产部,生产部制订生产计划下达各班组。 生产 部 按计划要求,对设备进行修理维护,做好修理记录。 在生产过程中各职能部门,按职责进行生产管理工作。 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的环境、卫生、产品码放整齐、物流畅通。 卫生 原材料必须经过质检科检验,化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和要求的不得投产使用,并要与合格品严格分开,防止混淆和污染产品。 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彻底清洗、消毒,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 染食品。 成品包装 用的包装物 经检验合格后方可 使用 ,包装是在 包装室进行 ,非包装人员进入 包装 间时,必须换工作服、帽、鞋,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防止异物带入 包装 间。 操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操作人员进入车间前,穿戴整洁统一的工作服、帽、鞋, 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露于帽外,并要把双手洗净。 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戴耳环、戒指、 手镯、项链、手表,不浓艳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等。 第 24 页 共 49页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上班时不酗酒,工作时不吸烟、饮酒、吃食物及其他有害食品卫生的活动。 生产车间不带入和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等 记录 《 烘干工序 记录 表 》 《 切片 工序 记录 表 》 第 25 页 共 49页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第五章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确认、标 识、隔离 质检科对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经过 检验进行确认。 仓储科对确认的不合格品做出标识、隔离存放并做出记录。 生产部对确认的不合格半成品进行标识、隔离、存放。 不合格记录的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名称、数量、生产工序及不合格的原因。 不合格品的分类设置原则 轻微不合格品指不影响产品性能出现轻微超标的不合格品。 一般不合格品指不影响产品主要特性的不合格品。 严重不合格品指影响产品主要特性的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判定、评审和处置 质检科 对到厂原料是否合格进行判定、评审,对轻微不 合格品和一般不合格品经协商后让步放行,发现严重不合格品时,通知采购部对不合格进行处置。 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生产部进行标识和隔离,并对不合格进行评审和处置。 对不合格品根据情况,进行评审后,采取的处理方式有:混掺、让步放行、降级处理、报废 等。 本公司让步放行的产品, 经顾客同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放行。 化验员对最终产品化验后,将信息以《检验报告单》的形式 反 馈给品管部,品管部进行判定评审,生产部按规定处置。 对返工后的产品,由化验人员加大化验频次,每批化 验两次合格后, 再 由成品保管员入库。 销售后发现不合格的产品, 业务 部反馈信息给品管部后, 第 26 页 共 49页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品管部向总经理提出退货或换货申请,总经理批准后由品管部处置。 品管部对不合格品处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做好记录。 文件、 记录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检验报告单》 第 27 页 共 49页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第六章 检验控制程序 品管部负责对本公司检验活动进行策划,确定原 料 、 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 取 样方法、判定准则等。 进货检验控制 程序 原 料到厂后, 由 供应 部通知质检科进行取样, 根 据 相关标准 进行检验 ,合格后方可入库。 本公司原料未经检验不入库, 经 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 对于 轻微和 一般不合格原料,不对最终产品造成质量影响的,经与供应商协商后 可以 让步接收;严重不合格原料,拒绝接收。 半成品的检验控制程序 质检科接到生产部 通知后,到生产线取样 后进行 检验。 半成品未经检验不得流入下一道工序,经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由生产部进行标识和隔离,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成品检验 控制程序 成品检验由 质检科 负责实施,成品 取样数量和取样方法按规定 进行,成品 检验项目和 结果 判定按有关规定执行。 具体见《实验室手册》 所有 成 品 只有 在 规定 要求 的 检测项目及合同规定的各项检验和试验活动已圆满完成,检验结果在符合要求后才 能入库或出厂 ,当最终检验出现不合格品时,必须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检验和化验记录 《产品检验报告单》由品管部负责收集、整理和汇总,严格 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 具体检验项目和操作规程见《实验室手册》 第 28 页 共 49页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记录 《检验报告单》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第 29 页 共 49页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第七章 产品标识 、追溯 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 进 入 公司 的 原料由质检科检验其质量满足要求后入库,以检验报告单和货物保管卡作为标识。 生产车间从仓库领取原料时,详细记录原料的品名、领取日期及数量等 ,以领料单作 为标识。 半成品生产过程中,做好每道工序的必要记录以包装袋为标识。 加工完毕后的成品经检验合格,以成品包装袋 和检验报告单作 为标识。 购进 的 原料、半成 品、加工后的成品的标识,未经 质检科的同意,任何人不 得 随意更换、涂改或损坏。 各相关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内。临沂园源某食品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