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6年高三新课标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策略 专题六 物理实验与创新第1讲 力学实验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第 1 讲 1(2015四川理综8)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 1 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 图 1所示,图 2 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 1 毫米) 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 _在弹簧下端分别挂 2 个、3 个、4 个,5 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 l2、l 3、l 4、l 0 g,挂 2 个钩码时,弹簧弹力_N(当地重力加速度 g9.8 m/要得到弹簧伸长量 x,还需要测量的是_,作出 Fx 曲线,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解析:刻度尺示数为 意估读挂 2 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等于此时钩码的重力,即 F2由于伸长量等于弹簧的长度减去原长,因此要得到伸长量,还需要测量弹簧原长答案:簧原长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操作过程如下:将一张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 A 点,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两个细绳套,使细绳套和橡皮筋的结点位于图甲中的 O 点;在白纸上记录 O 点的位置和两细绳套的方向,同时读出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选取合适的标度在白纸上作出 图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合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使细绳套和橡皮筋的结点仍到达 O 点;在白纸上记录细绳 3、套的方向,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按以上选取的标度在白纸上作出 F的图示,比较 F 和 F的大小和方向;改变两细绳套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重复以上操作,得出实验结论(1)对本实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A两次拉伸橡皮筋应将橡皮筋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B两细绳套必须等长C每次都应将弹簧测力计拉伸到相同刻度D拉橡皮筋的细绳套要长一些,标记同一细绳套方向的两点要远一些(2)某次操作时两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图甲中所示的位置,则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 _N 、F C_N;(3)如果本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均为 5 N其中图乙中 、F 2,且两力互相垂直;图丙中 2,且两力的夹角为 3 4、0;图丁中 2,且两力的夹角为 120析:(2)由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可知 、F C;(3) 明显不符合操作的是图丙,因为图中两个力的合力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拉不到 O 点答案:(1)2)(3) 丙3一学生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桌面上放置一块水平长木板,木板一端带滑轮,另一端固定一打点计时器木块一端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另一端连接跨过定滑轮的绳子,在绳子上悬挂一定质量的钩码后可使木块在木板上匀加速滑动实验中测得木块质量 M150 g,钩码质量 m50 g.(1)实验开始时,应调整滑轮的高度,让绳子与木板_ ;(2)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 5、带,纸带上 A、B、C、D 、 E 是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s,所测数据在图中已标出,根据图中数据可求得木块运动的加速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根据实验原理可导出计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 _( 用 M、m、g、a 表示);取 g10 m/s 2,代入相关数据可求得 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1)实验由纸带测定木块加速度,木块所受拉力方向不变,保持与桌面平行,因此需要在实验前调整滑轮高度,使绳子与木板平行;(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x 块的加速度 a m/m/3) 钩码与木块10 22加速度大小相等,假设绳子张 6、力为 钩码有: FT对木块则有:a,解两式得: ,将已知条件代入解得: m(1)平行(2)(3) m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 M(含车中的钩码) 不变,用在绳的下端挂的钩码的总重力 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1)实验时绳的下端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 5 个计数点 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 4 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 A 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 7、频率为 50 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 a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通过增加绳的下端挂的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 F,得到小车的加速度 的数据,画出 aF 图线后,发现当 F 较大时,图线发生了如图丙所示的弯曲该同学经过思考后将实验方案改变为:将小车中的钩码挂在绳的下端来增加钩码的个数和外力那么关于该同学的修正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写选项字母)A可以避免 aF 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要避免 aF 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条件是 M出的 aF 图线的斜率为1出的 aF 图线的斜率为1M (1)让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 8、摩擦力(2)根据逐差法 a 102 m/.0 m/s T2 )对小车 F钩码 联立解得 a ,在 Mm 保持不变时, 图线是一条直线,斜率为 ,因此 A、D 正确1M (1)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的摩擦阻力(2)(3)实验小组欲测定正方体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1)实验开始之前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正方体边长,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正方体的边长为_2)如图丙所示为该组同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计时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 cm,x 2cm,x 5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a_m/s 2(保留两位有 9、效数字) (3)该组同学用天平测得木块的质量为 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m,同时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木块的加速度为 (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 90 十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故游标尺读数为 2) 由于相邻计数点间还有 4 个计时点未画出,故相邻计数点代表时间间隔为 0.1 s,由计数点 0 2 段可计算出计数点 1 的瞬时速度 m/s,同 的瞬时速度 m/s,由加速度定义式可知,1.3 m/3)设木块所受线的拉力为 F,对木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a,对砝码盘和砝码整体,则有: 两式得: M m(1)2)(3)M m利用“落体法”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实验 10、装置如图甲所示,具体操作如下:按照图甲中的装置组装实验器材;将下端拴接重物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使纸带呈竖直状态,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释放纸带,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用新纸带多次重复上述操作;从其中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测量出图乙中的计数点 1、2、3 到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第一个点 0 的间距分别为 h1、h 2、h 1)如果重物的质量为 m,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 T,重力加速度用 g 表示,则当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 2 时重物动能的增加量为_,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2)如果以打 0 点时重物的位置为零势能点,求出重物下落任一高度 11、时的动能以及重力势能,根据得出的多组数据,建立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系,其中图线 A 为重物的重力势能的绝对值随下落高度的变化规律图线,图线 B 为重物的动能随下落高度的变化规律图线,且两图线的斜率分别为 kA、k 析:(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 2 时重物的速度为 v ,此时重物增加的动世昌的博客 ,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为 2) 图线 A 与图线 B 不重叠的12 m8案:(1) (2) 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需要克服阻力做功m8同学为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 ,设计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为:按图 1 摆好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 M码总质量 m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 f50 然后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1)他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选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如图 2 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 0,选取点迹清晰的三个相邻计数点标记为 1、2、3(相邻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 ,用刻度尺测得计数点 1、2、3 到 0 点的距离分别为 5.6 cm,d 236.0 8.0 g 取 9.8 m/算出打下 0 点到打下点 2 过程中合力做功 W_J,把打下点 2 时小车的动能作为小车动能的改变量,算得_J(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2)根据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并没能得到“合外力。(金版新学案)2016年高三新课标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策略 专题六 物理实验与创新第1讲 力学实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