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6年高三新课标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策略 专题三 电场和磁场 第1讲 电场与磁场的基本性质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第 1 讲 选择题(19 题为单项选择题, 1014 题为多项选择题)、B 是真空中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则 c、d、e 三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 cE d B c dE e D c 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可以知道,中垂线上从 O 点向外电场强度逐渐减小,所以 d;中垂线是一个等势面,所以 c e, 中垂线上关于 O 点对称的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答案:2015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五次考试) 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两个被固定的、等量同种正点电荷 M、N,在它们的连线上有 A、B、C 三点,已知 Nq,关于在电场中移动 2、点电荷 q,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半圆弧 1 将 q 从 B 点移到 C 点,电场力不做功B沿曲线 3 将 q 从 A 点移到 C 点,电场力做正功C沿曲线 2 将 q 从 B 点移到 C 点,电场力做负功D沿直线将 q 从 A 点移到 B 点,电场力做正功解析:由等量电荷电场线分布可知,沿半圆弧 1 将正电荷 q 从 B 点移到 C 点,电场力做正功,选项 A 错误;沿曲线 3 将 q 从 A 点移到 C 点,电场力做正功,选项 B 正确;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电场力做正功,选项 C 错误;沿直线将 q 从 A 点移到 场力不做功,选项 D 错误;因此答案选 图所示是一对不等 3、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图中两点电荷连线长度为2r,左侧点电荷带电荷量为2q,右侧点电荷带电荷量为q,P、Q 两点关于两电荷连线对称由图可知()AP、Q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M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 N 点的电场强度C把同一试探电荷放在 N 点,其所受电场力大于放在 M 点所受的电场力D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 2P、Q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同,选项 A 错误根据电场线疏密程度反映电场强度大小可知,M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 N 点的电场强度,选项 B 正确把同一试探电荷放在 N 点,其所受电场力小于放在 M 点所受的电场力,选项 C 错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 Ek 4、k 3k ,选项 D 错误2 M、N 处固定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两电荷均带正电O 点是 线的中点,直线 中垂线现有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 q 自 O 点以大小是 初速度沿直线向 Q 点运动若试探电荷 q 只受 M、N 处两电荷的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 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q 的加速度将逐渐减小Cq 的动能将逐渐减小 Dq 的电势能将逐渐减小解析:试探电荷从 O 点向 Q 点运动过程中,受电场力的合力从 O 点指向 Q 点,在O 点时受合力为零,无穷远处合力也为零,所以从 O 点向 Q 点运动过程中受力可能先变大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也可能一直变大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 5、以知道,加速度可能先变大,后变小,也可能一直变大,;从 O 点向 Q 点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在增加,所以动能一直增加,C 错;从 O 点向 Q 点运动过程中,电场力一直做正功,所以电势能逐渐减小,D 对答案:线 a、b、c 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 线为一带负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 、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R 同时在等势面 b 上,据此可知( )A带电质点在 P 点的加速度比在 Q 点的加速度小B带电质点在 P 点的电势能比在 Q 点的小C带电质点在 P 点的动能大于在 Q 点的动能D三个等势面中,c 的电势最高解析:等势线密的地方 6、电场线也密,电场强度大,所受电场力大,因此加速度也大,A 错误;电荷所受电场力指向轨迹内侧,由于电荷带负电,因此电场线向上,根据质点受力情况可知,从 P 到 Q 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降低,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电势能较大,由能量守恒可知,P 点的动能较小,B、C 错误;负电荷在 Q 点电势能较小,电势较高,D 正确答案: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 10 8 C 和 0 8 C,分别固定在 x 轴上的 x0 和 x6 位置上将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 q 从 x20 位置沿 x 轴负方向移到 x10 位置,在此过程中,试探电荷的( )A电势能一直增大B电势能一直减小C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电势能先增大 7、后减小解析: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Ek 可知,点电荷 x20 产生的场强大于世昌的博客 ,由场强叠加原理,可知 x20 的场强方向沿x 方向;同理可知,点电荷 x10 产生的场强小于点电荷 场强叠加原理,可知 x10 的场强方向沿 x 方向负试探电荷在由 x20 向 x10 运动过程中,电场力方向先向左再向右,故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可知,试探电荷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 项正确答案:间存在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两电荷间的连线, 中垂线,直 C 点在 ,现有两个试探电荷带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同,分别从 C、 D 两点以等大的速率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 O 点,则两试 8、探电荷( )A可能都是沿直线运动到 O 点B到达 O 点时的动能一定相等C到达 O 点时的加速度一定相同D电场力做功可能相等,但电势能变化一定不相等解析:因为等量异种电荷间的电场不是匀强电场,故虽然中垂线 等势线,但C、D 两点的电势不相等,两电荷在 C、D 两点的电场力也不等且方向不同,故两电荷不可能都沿直线运动到 O 点,电场力做功不等,电势能变化也不相等,到达 O 点时的动能一定不相等,选项 A、B、D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两试探电荷在 O 点受到的电场力相同,故加速度一定相同,选项 C 正确答案:2015六盘水一模)如图所示,三根长为 L 的直线电流在空间构成等边三角形,电流的方向 9、垂直纸面向里电流大小均为 I,其中 A、B 电流在 C 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 线 C 位于水平面处于静止状态,则导线 C 受到的静摩擦力是 ()A. 平向左 B. 平向右3 3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水平向左 D. 平向右32 32解析:根据安培定则,A 电流在 C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 电流在 C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 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几何知识可知,合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下,与 平行,合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为 B2B 00 公式 F,导线 C 所受安培力大小为3F 据左手定则,导线 C 所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因导线 C 位于水平面处于3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知, 10、导线 C 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右,故 B 正确,A、C 、 D 错误答案:行板电容器的两金属板 A、B 竖直放置,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Q,一液滴从 A 板上边缘由静止释放,液滴恰好能击中 B 板的中点 O,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滴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液滴恰好击中 中点 C,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减小滴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液滴恰好击中 B 板的下边缘 D 点,则 () B2C3 D4解析: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液滴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两金属板长为 L、间距为 d、正对面积为 S,两极板间场强为 E,液滴所带电荷量为 q、质量为 m, 11、则竖直方向有 h 平方向有12d ,所以 Qh常数,即 Q ( QQ 1) ,Q (QQ 2)L,12d 2 2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B 对图所示,两块相互靠近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组成平行板电容器,极板 N 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极板 M 和静电计的外壳均接地用静电计测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d 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的带电荷量 Q 不变,下面的操作中将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的是( )A仅将 M 板向下平移B仅将 M 板向左平移C仅在 M、N 之间插入云母板 (介电常数大于 1)D仅在 M、N 之间插入金属板,且不和 M、N 接触 12、解析:根据 C ,仅将 M 板向下平移,则 S 减小,仅将 M 板向左平移,d 变大, 减小,根据 U ,则 U 变大,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A 、B 错误;仅在 之间插入云母板(介电常数大于 1),则 在 M、N 之间插入金属板,且不和M、N 接触,相当于 d 减小,这两个都会使得 C 变大,根据 U ,则 U 减小,静电计指、D 正确答案:空中同一水平线上固定两等量异种点电荷 A、B,其中 A 带负电、 、D、O 是分布在 线的垂线上的三个点,且 )AC、D 两点的电势相等BC、D 两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均水平向左C同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 C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 D 点的电势能D同一试探电荷在 C 点受到的电场力比在 D 点受到的电场力小解析:由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可知, O D C,选项 A 错误;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E D 的方向斜向左上,选项 B 错误;负电荷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所以 项 C 正确;E CE D,所以同一试探电荷在 C 点受到的电场力比在 D 点受到的电场力小,选项 D 正确答案:间有一磁感应强度为 B 的水平匀强磁场,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质点以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速度 平进入该磁场,在飞出磁场时高度下降了 )A带电质点进入磁场时所受洛伦兹力可能向上B带电质点进入磁场时所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