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与解读20130925内容摘要:

党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与解读20130925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与解读*党支部 导言 : “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 90周年的整篇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两个词, 一个是党,一个是人民。 他强调的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如果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失去先进性, 以致最终失去执政资格。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群众工作群众路线的提出 : 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大 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 生命线 和 根本工作路线。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 以为民、务实、清廉 为主要内容的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2年 12月 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 4月 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 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后期的准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 6月 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 他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最终落实主要内容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的 背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如何有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 提出的背景2010年中国 世界第二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好的背景下,发生很多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原因。 ?时代背景: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面临巨大矛盾社会转型的时间界定:1840年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封闭社会开放社会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二元结构转换 (即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转换)和 新旧体制转轨 (即从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并存。 (一)贫富分化逐步扩大国民经济虚胖症: 国富民穷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有报道称,中国 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 财富,财富集中度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利益群体集中, 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013年 1月 7日,福建晋江瓷砖业大亨吴端彪 10亿元嫁女 ,媒体惊叹娶晋江女胜抢银行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还有 1487万人社会结构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利益冲突加剧导致:仇官、仇富、仇警、仇共、仇公2013年 3月 16日,湖北英山县城管执法被村民用锄头砸死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 50%;到 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 55%到 60%,年均增长大约 1个百分点。 环境污染、交通堵塞 (二)社会转型给社会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给社会管理带来严峻挑战由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管理对象不断扩大,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的“单位人”、“个体人”、“农村人”、“虚拟人”、“境外人”变成“社会人”,原有的社会管理功能难承载 ;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的不断涌现,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难实施,管理手段难奏效 ;公众的社会诉求不断升级。 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三)社会冷漠: 信仰缺失、价值错位、道德底线濒临失守 领导冷漠: 表现为少数人患上了脱离群众、不关心下级的官僚主义毛病。 富人冷漠 : 表现为一些致富人士不热心公益事业、不关心贫困人口,进行炫 耀性消费,加剧贫富差距与仇富心理。 社会冷漠 :表现为见死不救、不帮助弱者,社会道德滑坡。 (一)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的 需要 (二)巩固执政基础的需要 (三)落实执政为民的需要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一)弘扬党的优良传统1945年 4月在党的七大会上,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即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开展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4年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0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3年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党近年来的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实践经验”决定了我们必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在两届党代会之间的 5年里,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创举,也是这些年来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 ”以后也将成为一个传统 (二)巩固执政基础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的党面临四种考验:执政能力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面临的四大风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党的执政地位面临考验和挑战脱离群众的集中表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党的执政地位面临考验和挑战1991年 ,世界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震惊的重大事件: 前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前 ,苏联社科院曾进行过一次社会调查 :被调查者中 ,认为苏共仍能代表工人阶级的占 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 7%,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 11%,而认为苏共代表官僚和机关、干部的竟高达 85%。 这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不认为苏共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者 ,在不在台上与自己没有关系。 因此,苏联垮台重要原因之一是 失去民心 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失误。 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世界各国执政党教训的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根本历史经验。 党的执政规律告诉我们,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脱离群众,党风恶化的危险也越大。 三、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一)、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二)、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三)、群众路线的思想内涵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 , 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最广大的社会群体(包括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等)。 从质上来讲 , 是指社会的进步力量(推动历史前进的人),这是相对于反动势力而言的,反动势力不属于人民群众; 从量上讲 , 是指进步力量的群体(大多数人),尽管群体总是由大量个体组成的,但是作为整体的群体同作为个体的个人终归具有质的差别。 人民群众经常被简称为“人民”或“群体”。 (一)、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一)、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论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来源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主要体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毛泽东 : “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 ( 2版, 3卷, 1031页)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灵魂和精神实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回顾党的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怎样的变化,但为人民服务始终像一条红线,贯穿和体现在党的群众路线中。 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二)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1、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性贡献。 在群众路线的理论上,毛泽东同志做了重大的贡献。 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 他在 1929年 12月起草的 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使用了 “ 群众路线 ” 的概念。 指出:“ 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 ”1943年,毛泽东在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一文中,科学的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基本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 “ 集中起来,坚持下去 ” ,这是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 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的总纲,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 2、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邓小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中把 党的群众路线 概括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邓小平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和实施战略策略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三个有利于”标准,其出发点和归宿仍然是人民利益标准,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 江泽民指出,对于执政党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全党干部尤其是中级干部,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强调指出,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绝不能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最终落脚点就在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是对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他还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会上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力量在人民。 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三)群众路线的思想内涵党的群众路线,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谈不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都会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利益。 因此,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群众路线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 1、 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内容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中把 党的群众路线 概括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一切为了群众 ” ,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 一切依靠群众 ”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实践认识实践),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