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教师用书第3章内容摘要:
1、必须掌握的概念、公式或规律 必须理解的 3 个关键点 必须明确的 4 个易错易混点1. 必须掌握的重要概念惯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个定律牛顿第一、二、三定律2. 必须掌握的 1 个公式3. F 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出了力与运动状态改变的定量关系,要注意其“五个”特性力大小有关重”就是重力增加了, “失重” 节牛顿运动定律真题回放1(2013课标全国卷) 图 311是伽利略 1604 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图 311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 2、是()1 1 324 2 1309 3 29816 4 52625 5 82436 6 1 19249 7 1 60064 8 2 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解析】由图表可知,图表中的物理量未涉及物体的惯性、质量以及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所以 A、B、D 错误;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前 1 秒、前 2 秒、前 3 秒内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 C 正确【答案】2013课标全国卷) 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 a 表示物 3、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 F 与 a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解析】物块的受力如图所示,当 F 不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故其加速度为 0;当 F 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 N FF N 与 a 成线性关系,选项 C 正确【答案】2013山东高考 )(多选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4、A 正确;伽利略假想将轻重不同的物体绑在一起时,重的物体会因轻的物体阻碍而下落变慢,轻的物体会因重的物体拖动而下落变快,即二者一起下落快慢应介于单独下落时之间而从绑在一起后更重的角度考虑二者一起下落时应该更快, 从而由逻辑上否定了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并用实验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的规律,C 正确;物体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是牛顿总结的,对应于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故 B、D 皆错误【答案】向分析其牛顿第二定律是高考命题重点,可能出选择题,也可能出计算题,多数情况是综合考查,牛顿第一定律多数情况下以选择题题型出现,牛顿第三定律较少单独考核,重对规律本 5、身的理解,常结合物理学史、物理实验、图象和简单生活情景进行考查考点一 惯性2揭示了力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揭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例 1】(多选) 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 6、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通过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笛卡儿对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完善,牛顿总结了伽利略和笛卡儿的理论,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答案】(2014北京高考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 312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 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 7、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 1、2、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图 312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 O 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解析】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 O 点等高的位置,A 项正确而小球不受力时状态不变,小球受力时状态发生变化,是在假设和逻辑推理下得出的结论,不是实验直接结论,所以 B 和 C 选项错误;而 D 项不是本实验所说明的问题,故错误【答案】) 8、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从牛顿第二定律(3)速度的改变需经历一定的时间,不能突变;有力就一定有加速度,但有力不一定有速度2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分析(1)一般思路(2)“两种 ”模型刚性绳(或接触面) 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 或脱离 )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弹簧(或橡皮绳) 两端同时连接( 或附着) 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 ,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例 2】考向:力与运动关系 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 9、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他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 a 和速度大小 v 的变化情况是()Aa 和 v 都始终增大B a 和 v 都先增大后减小C a 先增大后减小,v 始终增大Da 和 v 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质点在多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时,其中一个力必与其余各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当该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质点所受合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度运动;当该力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大小的过程中,质点所受合力方向仍不变,大小逐渐减小到零,质点沿原方向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度运动,故 C 正确【答案】C【例 3】考向:瞬时性分析 如图 313所示,A、B 两小 10、球分别连在轻绳两端,B 球另一端用弹簧固定在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上,A、B 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 mA、m B,重力加速度为 g,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绳被 图 313剪断瞬间,A、B 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都等于 B. 和 0g2 和 g2 和维模板】问 1:细绳剪断前,弹簧的弹力等于多少。 提示:(m A mB):细绳剪断瞬间,弹簧的形变量改变了吗。 提示:没有问 3:细绳剪断瞬间,A 受绳的弹力如何变化的。 提示:变为零【解析】当 A、B 球静止时,弹簧弹力 F(m Am B),当绳被剪断的瞬间,弹簧弹力 F 不变,对 B 分析,则 Fm 解得 ,当绳被剪断后,球 A 受的合力为重力沿 合 11、m m 以 ,综上所述选项确【答案】C【反思总结】在求解瞬时性问题时应注意:(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不会发生突变考点三 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 ”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变化情况相同(2)“三异 ”方向不同;受力物体不同;产生效果不同(3)“三无关”与物体的种类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和另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1)受力物体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可求合力;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求合力,合力为零 12、(2)依赖关系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对平衡力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3)力的性质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一对平衡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例 4】如图 314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314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解析】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 A 错 13、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 B 错误;设绳子的张力为 F,则甲、乙两人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均为 F,若 m 甲 m 乙 ,则由 a 得,a 甲 a 乙 ,由 x 相等时间内甲的位移小,因2开始时甲、乙距分界线的距离相等,则乙会过分界线,所以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选项 C 正确;收绳速度与“拔河”比赛胜负无关,故选项 D 错误【答案】(多选) 用手托着一块砖,开始静止不动, 当手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时,砖对手的压力()A一定小于手对砖的支持力B一定等于手对砖的支持力C一定大于手对砖的支持力D一定大于砖的重力【解析】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砖对手的 14、压力与手对砖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者等大反向,B 项对;对砖受力分析,则FNF ND 项对【答案】应用牛顿定律解题涉及的两种常用方法合成法与正交分解法1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通常采用正交分解法解题,为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坐标系时,确定 x 轴的正方向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通常以加速度 a 的方向为 x 轴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分解在 x 轴和 y。(课堂新坐标)2016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教师用书第3章
相关推荐
1、必须掌握的概念、规律或公式必须了解的 4 个关键点必须明确的 重要概念: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场线、等势面、重要规律:电荷、等量同种、异种点电荷、匀强电场动轨迹与电势、电势能变化的综合问题重要公式:E Ek U E 节电场力的性质真题回放1(多选 )(2014新课标全国卷 )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
接下来是孔府,孔府在今天的规模是什么。 东路是什么、西路是什么、中路又是什么。 按着怎样的顺序去介绍的, • 孔府后面还有这什么。 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孔府的布局。 后花园 • 孔林就是孔子和他子孙后代的墓地,因为有两万多株的古木,所以就叫孔林。 • 孔子墓,墓高多少、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谁写的字、 • 出了有孔子还有谁也安睡在孔林里。 • 孔尚任 • 最后一自然段中是总结,说明了三孔的历史悠久
1、章末检测卷(七)(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8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2015江西南昌调研)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设带电荷量为 e
. ( 3)图中 BC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 分钟 时间 /分 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 2) 温度升高的是 段 温度不变的是 段, AB段处于 状态, BC段处于 状态, CD段处于 状态, 吸热的是 段, ( 1)由图判断出 图线是晶体, 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时间是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是。 1 2 3 4 5 6
1、章末检测卷(三)(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6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710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的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
1、必须掌握的概念、公式或规律 必须理解的 7 个关键点 必须明确的 7 重要概念动量冲量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反冲现象光电效应现象能级基态激发态跃迁衰变系统在整个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总动量均相等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参考系的公式pIp m 2v2m 1v 1m 2v 2 mE n 12EE N 余 N 原(12)取决于光强,而取决于光的频率电子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