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门一脚)2015年高考物理热点专题精确射靶专题复习 专题八 选考模块内容摘要:
1、专题八 选考模块考点精要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 )分子的大小:分子直径数量级为 1010 m;可用“油膜法”测定。 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100 2 )阿伏加德罗常数:1 摩尔任何物质含有的粒子数都相同其值为: 0 23(3 )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有很大间隙。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液体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的热运动(1 )分子热运动:物体里的大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随温 2、度的升高而加剧。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可以证明分子热运动的存在。 (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并不是分子本身的运动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其无规则性正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颗粒大小和温度有关说明:形成条件是:只要微粒足够小。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观 察 到 的 是 固 体 微 粒 ( 不 是 液 体 , 不 是 固 体 分 子 ) 的 无 规 则 运 动 , 反 映 的 是 液 体 分 子 运 动 的 无规 则 性。 实验中描绘出的是某固体微粒每隔 30 秒的位置连线,不是该微粒的运动 3、轨迹。 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为,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间作用力(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而变化的规律:r 表现为引 力;r10 后 ,分 子 力 变 得 十 分 微 弱 ,可 以 忽 略 不 计。 此 时 的 气 体 看 成 理想 气 体。 (3)从 本 质 上 来 说 , 分 子 力 是 电 场 力 的 表 现。 因 为 分 子 是 由 原 子 组 成 的 ,原 子 内 有 带 正 电 的 原 子 核 和 带 负 电 的 电 子 , 分 子 间 复 杂 的 作 4、 用 力 就 是 由这 些 带 电 粒 子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而 引 起 的。 ( 也 就 是 说 分 子 力 的 本 质 是 四 种 基 本 基 本 相 互 作 用 中 的 电 磁相 互 作 用 )。 考点二、内能1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对个别分子讲温度无意义。 2分子的势能F 分F 引(1 )定义: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大小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2)分子势能改变与分子力做功的关系: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减少;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加。 ( 5、3)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如图示):当 rr 0 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着 r 的增大,分子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 rr 0 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 r 的减小,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r= ,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为负值,这是因为选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的分子势能为零。 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是由物质的量、温度、体积三个因素所决定的。 对于理想气体来说,由于忽略分子力作用,所以没有分子势能其内能只由物质的量和温度所决定。 4物体内能的变化: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 6、的内能,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做功过程中,内能改变量的多少用功的大小来量度; 热传递则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用热量来量度。 做功和热传递都是过程量,内能则是状态量。 考点三、气体1气体分子动理论(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是: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 10 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 通常认为,气体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碰撞器壁外,不受力的作用。 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分子的整体来说,分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研究的方法是统计方法。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规律遵从统计规律。 (2)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气体压强的微观意 7、义):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的。 压强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 2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气态方程: )定 值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2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3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考点四、热力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1 )内容: 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 W 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Q 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E。 (2 )表达式:U=Q +W 这在物理学中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 符号法则:W 为正值,表达外界对物 8、体做功; W 为负值,表示物体对外界做功;Q 为正值,表示物体从外界吸热; Q 为负值,表示物体对外界放热;U 为正值,表示物体内能增加;U 为负值,表示物体内能减少。 (3 )另一种表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2热力学第二定律(1 ) 表 述 : 热 量 不 可 能 自 发 地 由 低 温 物 体 传 递 到 高 温 物 体 ( 按 热 传 导 的 方 向 性 表 述 )。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按机械能和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表述)。 或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2 )意义: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即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都 9、向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一切自发过程,热力学系统的熵都不会减小(熵增原理)。 考点五、简谐运动1简谐运动的特征与判断(1 )从运动学角度看,简谐运动的特征有:往复性、周期性和对称性,振动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2 ) 从 动 力 学 角 度 看 , 简 谐 运 动 的 特 征 表 现 在 所 受 到 的 回 复 力 的 形 式 上 : 简 谐 运 动 的 质 点 所 受 到的 回 复 力 F 其 方 向 总 与 质 点 偏 离 平 衡 位 置 的 位 移 x 的 方 向 相 反 , 从 而 总 指 向 平 衡 位 置 ; 其 大 小 则 总与 质 点 偏 离 平 衡 位 置 的 10、 位 移 x 的 大 小 成 正 比 , 即 F= 3 )单摆的周期公式 T=2 ,该公式提供了一种测定重力加速度 g 谐运动的图象及其应用(1 )图象的形式:当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其振动图象为正弦曲线.(2 )图象的意义: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反映的是某振动质点在各个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变化情况.(3 )图象的应用:由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可以得到振幅 A, 周期 T。 某时刻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某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 某一阶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振动的能量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考点六、机械波1产生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波源;(2)有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2机械波的 11、传播过程(1)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开始振动的方向、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相同。 (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 3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 )波长 :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4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传播过程中波的频率不变。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虽然频率(或周期)保持不变,但是波速与波长都要发生变化。 (3 )波速:等于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 v= s/t=/T=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4简谐波的图象(1 )波的图象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 x 轴,表 12、示质点分布的顺序;取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作为y 轴,表示质点的振动位移。 意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所有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形状:正弦(或余弦)图线。 要 画 出 波 的 图 象 通 常 需 要 知 道 波 长 、 振 幅 A、 波 的 传 播 方 向 ( 或 波 源 的 方 位 ) 、 横 轴 上 某 质 点 在 该时 刻 的 振 动 状 态 ( 包 括 位 移 和 振 动 方 向 ) 这 四 个 要 素。 (2 )简谐波图象的应用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方向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若已知 13、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确定波的传播方向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画出在 t 前后的波形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的距离为 x=的特有现象(1 )波的干涉: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同性质的波相遇现象:某些地方的振动加强,某些地方的振动减弱,并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间隔出现,加强的地方始终加强,减弱的地方始终减弱,(2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衍射是波的特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 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考点七、光1光的折射(1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2 )折射率 14、:n=12全反射(1 )全反射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2 )临界角公式:光线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的临界角为 C,则。 (3 )应用:光导纤维、全反射棱镜。 3光的干涉(1 )定义:两列光波在相遇的区域,某些区域使得“振动” 加强,出现亮条纹;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减弱,出现暗条纹。 这种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2 )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振动步调一致(振动方向相同) ,相位差恒定。 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 (3 ) 相 邻 亮 纹 (暗 纹 )间 的 距 离 : x= , (缝 屏 间 距 L, 双 缝 间 距 d), 用 此 公 15、 式 可 以 测 定 单 色 光 的 波亮纹:当 =k(k=0,1,2,),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束光叠加后,光振动加强;暗 纹 : 当 =(2k 1) , 其 中 k=0,1,2,, 屏 上 某 点 到 双 缝 的 光 程 差 等 于 半 波 长 的 奇 数 倍 时 , 两 束光 叠 加 后 , 光 振 动 减 弱。 (4 )薄膜干涉:光照到薄膜上,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干涉条纹出现在被照射面(即前表面 )。 薄膜干涉应用:透镜增透膜( 氟化镁) “用干涉法检查平面”。 (5 ) 光的衍射现象定义:光离开直线路径而绕到障碍物阴影里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 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 单缝衍射:中央是宽且亮的条纹,两侧对称排列着强度减弱、间距变窄的条纹。 圆孔衍射:明暗相间不等距的圆环(与牛顿环有区别的)。 泊松亮斑: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很小圆板上时,在小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 当形成泊松亮斑时,圆板阴影的边缘是模糊的,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6 )光的偏振:横波只沿某个特定方向振动,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偏振。 只。(临门一脚)2015年高考物理热点专题精确射靶专题复习 专题八 选考模块
相关推荐
, 可怕的是不改错 家 长 签 名 : 编制: 五 年级数学备课组 编号: 5—2—3 审核: 五 年级( )班 玉门市第二小学 2 【 我的收获 】: 【训练案】 一、填空。 6247。 3= 9247。 5= 14247。 11= 12 =( ) 247。 ( ) 2312 =( ) 247。 ( ) 45123 =( ) 247。 ( ) 把 4米长的带子平均
1、专题二 物体的运动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考点精要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 0(2 )位移公式 201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 明:以上三个公式都是矢量式,应用解题时要选择好正方向。 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共涉及 v0、v t、a、t、x 共 5 个物理量,只要已知其中的任意3 个,就可以求解其余 2 个。 2重要推论:(1 )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xxxxxx .113121312xxxxxxxxxx扬帆出海 想一想 ,猜一猜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 ?20203 ?413 aa你认为 猜一猜 ,异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 ? 议一议 ,满载而归 ?413 aa小明这样做 :。 413413441241443222aaaaaaa
1、六月猜想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球 C 置于光滑的半球形凹槽 B 内,B 放在长木板 A 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在缓慢减小木板的倾角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的压力逐渐变大2 如图甲所示,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圈两次分别以不同的转速,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图象如图乙中曲线 a、b 所示,则( )t=0 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 a、b
1、专题七 实验考点精要考点一、基本仪器的使用1游标卡尺 (1 )各种游标尺的原理和精度(2 )牢记、掌握读数规律和读数公式读数公式读数=主尺上的整毫米数 +精确度 n(n 为游标尺上与主尺某一刻度对齐的格数)读数位数:各种游标卡尺的读数结果若以毫米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与其精确度相同。 (3 )减少各种失误:如游标尺上的精度分析错误;把边框线误认为零刻度;计算失误等。 2螺旋测微器(1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 四)功、动能定理1(2013西安师大附中期末)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绳子系着,将小球拉到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则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C解析:将小球由静止释放瞬间,速度为零,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零;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