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钢笔字内容摘要:
怎样写好钢笔字 怎样写好钢笔字 一、感知书法 同志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共同探讨书法。 写字是我们老师每天都在做的事,再平常不过的了。 “书法”这个高雅的字眼似乎离我们很远,但今天我们能集中到一起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还是少有的现象,充分说明我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也说明它对我们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从1809年美国人沃特曼发明了钢笔以来,钢笔字就在全世界流行了,由于它书写快捷、携带方便,已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书写工具。 鲁迅先生早年的英明预言“最终毛笔将是敌不过钢笔的” ,在今天得到了充分验证。 “言为心声,字为心画。 ”“视其笔迹,可见其人。 ”写一手漂亮潇洒的钢笔字不但能给人的外在形象增添许多光彩,还会对人的内在气质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手好字所能带来的优势被大多数人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已被人们看成是第二形象和文化涵养的反映。 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有毛笔和硬笔书法两种,二者渊源甚深,互相推动,互为借鉴。 单就硬笔书法艺术来说,早在三千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属于硬笔的刀子和锥子,在甲骨上刻写了秀美的文字。 特别是十九世纪美国人沃特曼发明钢笔,由于它方便适用而风靡世界。 不久,日本在一八八七年即出版了硬笔书法课本。 一九六一年又成立了硬笔书法方面的团体,建立了硬笔书法大学等专门研究机构,为硬笔书法艺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朋友们:“华夏”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举世著称。 今天,人人都在使用钢笔,遗憾的是在这世界著称的美誉之下,我们有的人不注重自己精神文明的修养,不重视代表着一个人每天的行动和语言文字的书写,忽视写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例如,中小学生多数人在写字时歪脖曲背,头部太低,不少同学拿笔不正确,缺乏对间架结构的正确掌握,养成不好的写字习惯。 其中有的人写“王”象个“五” ,写“话”象个“活” ;写“发”象个“友” ;写“无”象个“元” ;写“对”象个“时” ;写“口”划“”。 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中小学生是这样,青年职工更为突出。 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 据教育部门相关人员介绍:每年各省的中考和高考中,由于答卷写得不工整,字形潦草难认而受到不同程度扣分的人是很多的。 由此看来,因写字不好而影响中考和高考的成绩,实在太可惜了。 “知识本身是内涵的,写字是知识的外衣。 ”我们要认识到写字的优劣对自己的前途是有直接关系的。 明确这一点,对怎样写好钢笔字树立信心,培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爱因斯担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对写字感兴趣了,拿起笔来就愉快,写起字来就自然。 钢笔已成为世界通用的现代书写工具,所有工作人员,尤其学生,每天都得使用钢笔,其实用的广泛,不论是国内或国外,都远已超过毛笔,这是人人公认的。 艺术追随时代,书法追随时代。 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中,象春风拂过广袤的原野,学习、交流硬笔书法的热潮已经来到我国亿万人民之中。 狄德罗说得好:“精神的活跃,想象的浩瀚,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 “有志者事竞成。 ”, “志不强者智不达。 ”愿每个青年朋友勤动笔,勤思考。 热爱是你的动力,勤奋是你的态度,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 话说硬笔书法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用特有性能的书写工具所写出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简练的钢笔线条造型,具有近现代最普遍的实用价值。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使观赏者象欣赏好的绘画、诗歌、雕塑等一样,联想到美的生活情趣,令人赏心悦目。 硬笔书法在艺术样式上,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它在我国艺林中占有独特地位。 推本溯源,自从有历史记载的商朝后期,便出现了相当成熟的甲骨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软笔,后来长期盛行软笔。 到了近现代,硬笔又普遍流行,趋于实用地位。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包括商朝甲骨文、两周金文、秦篆、汉隶、唐宋楷行草书这些书体繁复、流派众多的艺术瑰宝,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许多杰出的书法家,留下兰亭序 , 自书告身 , 自叙帖这样千古不朽的珍贵遗产,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 中国出法在世界上影响广泛而深远。 公元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带去了“王右军真迹行书,小王真迹行书三帖” ,从此,中国书圣王羲之的名字,传遍东瀛。 一八八年,杨守敬东渡日本,又带去了汉魏、隋、唐的碑帖一万三千余册,使中国的碑文也传到日本。 从此,崇尚北碑的风气在日本也昌盛起来。 酷爱书法的日本“嵯峨天皇”的老师“空海”等,他们先后来到中国,学习中国书法,在中国留学期间,曾被授予“五笔和尚”称号。 这些都是中国书法对外影响的光辉例证。 汉字的本质特征和它鲜明的个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比拟不了的,它也并不比任何拼音文字落后。 它的优美的字形,又表现在传统书法的笔力上,笔力的雄健,就是审美的标准。 毛笔是这样,钢笔也是这样。 历史的惯性往往存在某种偏见,如有的人认为离开毛笔字便无书法而言,这种看法是不现实的。 所谓书法,简单地说,就是书写法则。 毛笔有它根据本身性能所形成的书写法则。 同样,钢笔也有自己形式色彩和工具特殊的书写效果钢笔书写法则(中国文化部前顾问江丰讲话)。 为什么我国古代作品中的鸿篇巨著那么少,而西方国家动辄能写出百万乃至上千万字的作品。 为什么我国当代作品规模又越来越大。 这无疑与书写工具的进步有着直接关系。 毛笔提倡“锥画沙”笔势,钢笔不能,这是因为两者构造和性能以及书写手法不同,但钢笔可用不同方法写出具有30毫米大的字形来,其优美姿态,刚劲效果,都不亚于毛笔。 随着硬笔不断改进,书写理论逐渐完善,理想的效果将会达到更多更完美的艺术境地。 然而,中国汉字难写也是举世公认的,因此,采用何种方法尽快把字练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分四个方面来跟大家做一简单的交流: (一) 、钢笔字和钢笔书法的特点 钢笔字的艺术效果虽然不像毛笔字那样丰富,但远远胜过铅笔、圆珠笔等其它硬笔。 因其笔尖富有弹性,写出的笔画同样有粗细、轻重之分,同样能给人以美感。 钢笔字的美,主要表现在点画线条、字形结构和章法格式上:用笔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点画线条就美;造型注意比例、匀称、平稳、均衡、变化和呼应,字形结构就美;布局整齐而有变化、多样而又和谐,章法格式就美。 (这些也是欣赏钢笔书法的原则和标准。 ) 钢笔楷书的特点是:用笔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讲究;笔画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停而不断、直而不僵、流畅自然;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型端正、合乎规范。 钢笔行书则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也就是大家平常所写和所说的连笔字。 它可以牵丝连带、大小参差、省减笔画、改变笔顺,可以极尽变化之能事,容易写得气势连贯、疏密有致、跌宕起伏,容易表现出艺术效果。 当然,也就容易写快,从而具有极强的使用性(我们今天所要重点交流的正是行书)。 (二) 、当代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学书现状 首先,不良的书写习惯难以纠正。 长期以来,钢笔字被认为没有太多的规矩可言,似乎可以随意发挥、不加管束。 于是,不少同学多年来的不良书写习惯已经定型,到大学期间再纠正实在勉为其难。 比如,好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女生写惯了拘谨的小家子气,往往很难使其开张。 由此形成的心理定势让那些书法大家和教授也感到难以挽救。 其次,钢笔字在选择字帖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钢笔书法不像毛笔书法,有权威性的基础字帖。 这些年来,钢笔字帖如雨后春笋,令人应接不暇,但鱼龙混杂,好坏差别大。 即使是优秀的范本,也可能因为人们在心理上还不习惯,不善于去评定哪几种可以供初学者使用。 第三,加强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刻不容缓。 在以“龙飞凤舞”为美的认识前提下,笔画写的杂乱而无序、造作而不自然,当然审美意识也就极为肤浅。 相当大一部分同学的楷书基础极差,起码的线条笔画分辨不清。 他们认为楷书不美,太慢、太板,而草书才是美的。 写的快,线条无拘无束。 他们只盯一个无拘无束,却忽略了“草书出了格,神仙认不得”的道理。 这样没有规律的写草书,其效果恰恰是适得其反,反而练不好字了。 (三) 、怎样练好钢笔字 第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动机和需要是紧密相连的。 中小学生练字是提高书写水平、掌握文化知识的需要;成人练字是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从艺术角度讲,练字则是对美的追求的需要。 我们对练字的需要不是天生的,是靠自己的认识逐步形成的,并由此产生情感,形成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练字的动机。 否则,刻意练字勉强对付,写出来的字肯定是笔力浮滑、结构松散、进步不快,这样反过来又会影响写字的兴趣。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 练字跟意志、品质也有关系,做不到“忙里抽闲,持之以恒” ,练字也就变成一句空话了。 第二,变革旧习惯、形成新笔势 写字是一种习惯,练字则是改变习惯的过程。 是对新的笔画结构和处理方式从了解到掌握,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 大家可以在有意识的练习当中,在自觉的改变某些动作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形成这种技能。 第三,将写字与书法分离,先练字后论及书法。 写字以写为主,带有一种机械的、被动的劳动因素,要求通俗、简洁、快速、容易辨认,讲求实用性。 书法则以创作为主,它可以借助于文字的书写过程来表达作者的文化素养,思想情感,审美意识等,以突出作者个性为主要目的。 当然,没有写好字的基本功做前提,书法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因此,为了缩短练字时间,有必要把写字和书法区别开来。 先练字后论及书法,这样会少走弯路。 第四,打破“楷书神话” ,直接学习行书。 “楷书是行书和草书的基础,要学习行书草书,必先学习楷书;有了楷书基础,行书草书就容易掌握了”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常识(这个话题书法界一直都有争议)。 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神话,经不起检验,即使不能完全推倒,也应该进行修改。 就跟电影神话里演的一样,我们应该学习成龙的朋友,把那只怪兽的眼睛摘掉,然后让那个国王老头摔下来,打破神话。 另外,历史上,行书和楷书都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 具有各自独特的本质特征,在笔画结构方面有各自的规律。 楷书写的很不错的人行书却很一般;而行书写的很好的楷书也很一般,这些现象不但表现在我们学生中间,也经常在一些著名书法家(毛笔)身上或者全国性书法大赛获奖的成功者身上表现出来。 当然先写好楷书对行书会有帮助,但是,由于楷书用笔严禁,法度森严(刚才说钢笔字的特点时已经说过了) ,学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我们就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练钢笔字”了。 再说平常记笔记,做作业,由于时间的要求,大家照旧是用自己不规范的行书,刚刚学到的一点楷书笔画和范字又被冲散了。 如此以来,楷书没学好反而挫伤了自信心,落了半途而废。 因此,我们应以行书的眼光看行书,以行书的方法练行书。 打破神话及定式,找到有效的、省时省力的训练方法,写好写快钢笔字。 第五,关于临摹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 “临”是对着写, “摹”是蒙着描。 临摹不是整篇誊写,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己心里。 临摹是一种思索,一种比较,一种记忆。 从形式上,它是用自已的手写别人的字;从本质上看,这实在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极好手段,也是每个书家必备的基本素质。 读帖是临摹的前提。 读帖好比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只有读懂了、看细了,才会写得像、记得牢。 对字帖上的字,其笔画、结构,章法都要仔细琢磨。 从中找出规律,才能写得有兴趣,写得形似、神似。 从而做到“胸有成竹” , “意在笔先”。 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人懒于摹写(就是描着写) ,认为只有小学生才这样做。 殊不知摹写是学书关键的一步,是避免“抄帖”学无收益的有效方法。 只“临”不“摹” ,很难发现自己书写的弊病。 只有先“摹”后“临” ,临摹结合,做到所描之字与字帖上的字笔画完全重合,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第六,对于不太美观的字体已经定型的同志的一些建议。 有些同志因为以前没有注意字的好坏,一些难看甚至错误的写法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正。 现在想练字,但往往只在现有的字体上修修补补,在选择和自己相似的字体上打主意,这样常常是。怎样写好钢笔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