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华盛机械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辨识。 设备和检修活运行的危险源辨识。 闲置设备或系统的危险源辨识。 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辨识。 工作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辨识。 外部提供产品、服务 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 外来人员进入工作现场的危险源辨识。 未来设备进入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辨识。 在辨识过程中应考虑 5种危害因素: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 1) 设备设施缺陷。 ( 2) 防护缺陷 ( 3) 电危险 ( 4) 噪音危害 ( 5) 振动危害 ( 6) 电磁辐射 ( 7) 运动物危害 ( 8)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 9) 粉尘 ( 10) 作业环境不良 ( 11) 信号缺陷 ( 12) 明火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 1) 易燃、易爆性物质 ( 2) 自燃性物质 ( 3) 有毒物质 ( 4) 腐蚀性物质 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 ( 1) 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 ( 2) 健康状况异常 ( 3)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 行为性危险因 素; ( 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 2) 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 ( 3) 违反劳动纪律:迟到、早退、擅自脱离工作岗位、睡岗、疲劳上岗。 ( 4) 监护失误 ( 5) 其他方面如:地震、洪水、雷击、建筑物倒塌等。 危险源辩识时还应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时下列方法可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 危险源辨识调查表:根据各自的业务活动,员工按照检查表的形式将有关人的危险源辨识出来,各部门负责人按照检查表的形式将有关物的危险源辨识出来。 现场观察 :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可用于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源辨识。 预知危险源分析:新系统设备或新工艺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险源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的进行分析,可用于新工艺、新设备、新系统使用前的职业健康安全检查。 座谈、询问 召集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询问现场人员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过程 各部门组织有现场 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收集本部门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及其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文件,运用 规定的方法对生产、服务全过程进行危险时间排查,分析危害事件发生的根源,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将辨识出的危险源分类填入危险源检查表,层层把关审核后报办公室,办公室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确认,填入“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表”。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计算、打分评价的方法。 打分的依据是: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 后的后果。 采用公式 D=LEC,D 为危险等级。 D≥ 160 定为重大危险源; 70≤ D< 160 定为中度危险源; D< 70 定为一般危险源。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1) 完全可以预料 L=10 分 ( 2) 相当可能 L=6 分 ( 3) 可能,但不经常 L=3分 ( 4)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L=1分 ( 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L= 分 ( 6) 极不可能 L= 分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 1) 连续暴露 E=10 分 ( 2)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E=6分 ( 3) 每月一次或偶尔暴露 E=3分 ( 4) 每月一次暴露 E=2 分 ( 5) 每年几次暴露 E=1 分 ( 6) 非常罕见的暴露 E= 分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 1) 大 灾难,许多人死亡 C=100 分 ( 2) 灾难,数人死亡 C=40 分 ( 3)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C=15 分 ( 4) 严重,重伤 C=7分 ( 5) 重大,致残 C=3分 ( 6)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C=1 分 矩阵法 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 A, B, C, D, E 级共五个级别。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 3 个级别: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的为“可能”,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的“极不可能”,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不可能”。 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 3个级别:将会出 现多人伤亡的为“严重伤害”,出现轻伤的为“轻微伤害”,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一般伤害”。 后果和可能性的结合结果对应可得出的风险级别: 后 果 可 能 性 极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轻微伤害 E D C 一般伤害 D C CX 严重伤害 C CX A 表中: a) A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即 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 CX) CX 级风险(重大风险),即 ──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 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风险。 c) C级风险(中度风险),即 ──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d) D级风险(可容许风险或一般风险),即 ──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e) E级风险(可忽视风险),即 ──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 风险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以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 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 优先选用直接判断法,也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等方法。 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b)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应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由 生产技术部 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 办公室按上述评分方法组成专家小组,总经 理任组长,由办公室及相关部门的成员以及员工代表组成小组,对危险源打分评价,确定出重大危险源、中度危险源、一般危险源。 风险控制策划 对于不同级别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目的是降低风险和使风险处于有效控制中。 序号 风险种类 控制手段 支持方式 1 重大风险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运行控制 资金、技术、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2 中度风险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运行控制 技术、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3 一般风险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运行控制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风险控制措施首先考虑消除危险 源,其次考虑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概率)。 风险控制措施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 、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的更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每年由办公室更新一次。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新: ( 1)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 ( 2) 企业活动发生变化; ( 3) 管理评审、内外审要求; ( 4) 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 ( 5) 事故、隐患、不符合整改要求; ( 6) 相关方意见; ( 7) 目标、措施、管理方案完成后,对残余风险的评价; ( 8) 研究、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 9) 其它情况。 各部门采用 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前应辨识出其存在的危险源,报办公室,使用前,办公室完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并传递给有关单位或部门。 办公室每半年对各部门的危险源控制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 各单位根据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辨识出危险源,报办公室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经常与同类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了解发生的事故,找出新的危险源。 相关文件 信息交流与沟通控制程序 相关记录 ZTHS / JL 00501《 危险源辨识调 查表 》 ZTHS / JL 00502《 危险源评价登记表 》 ZTHS / JL 00503《 风险评价表 》 ZTHS / JL 00504《 风险控制策划措施表 》 ZTHS / JL 00505《 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 》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 ZTHS/CX006— 20xx) 目的 为确保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正确识别,从而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制定本程序。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 一切活动,以及公司使用的由分包方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活动。 职责 总经理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批。 各单位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 办公室负责办公区域(无法划定属于哪个单位)内环境因素的识别。 控制要求 工作流程 确定识别原则→确定识别范围→确定识别方法→进行识别→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在制定目标时予以考虑 识别原则 考虑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和加工、营销与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因 素。 考虑公司可控制的和可望施加影响的因素。 可控制的是指公司运用各种行政、经济手段、控制或改变的;可望施加影响的是指仅能从管理上加以调整或技术上难以控制的环境因素。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不同的时态、状态与类型 三种时态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种状态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 六个类型包括:( 1)大气排放; ( 2)水体排放; ( 3)固废排放; ( 4)土地污染; ( 5)原材料、自然资源消耗; ( 6)其它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如噪声、绿化等。 识别环境因素,既要识别有害 影响的因素,还要考虑有益影响的因素,但应以识别有害影响的因素为主。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由各部门、各层次的员工共同参与。 识别范围 环境因素的识别覆盖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全面考虑公司的产品、原材料、生产、工艺、资源、管理及相关等多个方面,应尽量做到毫无遗漏地识别并记录。 识别方法 工艺流程分析法 依据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所用的原材料的投入及产出情况,确定各工序、岗位存在的环境因素。 其适用于新、扩建项目的环境因素预识别。 现场调查 法 组织公司全体员工,针对各岗位存在的环境因素展开调查,进行识别。 环境因素的识别步骤: 各单位组织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依照 ,根据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 规定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本部门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分析其发生根源,进行正确识别,并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填入《环境因素识别表》,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办公室,办公室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确认,填入《环境影响重要度评价表》、《公司环境因素汇总表》、《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成立环境因素评价小组,生产副总任组长,小组成员由办公室、 生产 部 、 技术部 、物资仓储 部 、营销 部及相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评价方法 是非判断法: a.对于违法和接近违法的环境因素,直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直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就会产生严重或较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直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专家判断法:对专家的资格予以确认后,组成专家小组,由专家小组的人员根据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确定 重要环境。 对比法 : 对于资源、能源用及原材料消耗可采用以下方法: a 横向对比: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各消耗指标超过同行业同类产品消耗的,确定为重要环境 因素; CX 纵向对比:与本公司最好历史水平比较,各消耗指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打分评价的方法。 环境影响重要程度评价权数: 一般 1— 3 分;严重 4— 6分;非常严重 7— 10分。 (导致违法可能性) 不违法 1— 3 分;接近违法 4— 6 分;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7— 10 分。 少量 1— 3 分; 一般量 4— 6分;大。中铁华盛机械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