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版)2014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讲专练 第六单元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考查范围:第六单元分值:11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1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的带电体只有在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带电体间的距离相比小得很多时才可以看成点电荷现有两个直径为 r 的带电小球,当它们相距为 100r 时,作用力为 F;当它们相距为 r 时,作用力为()A. 10000C100F D以上都不对2下列说法是某同学对电学中相关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公式 E 只适用于匀强电场据电容的定义式 C ,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每增加 1 C,电压就增加 1 据电场力做功的计算式 W个电子在 1 V 电压下加 2、速,电场力做功为 1 场线就是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的轨迹3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的电荷量之比为 17,相距为 r(r 远大于小球半径),两球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则它们间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 )A. B. C. 7 97 167图 4在匀强电场中有 A、B、C 三点,如图 所示, 知 12 V,E 400 N/C,则()A电子在 A 处的电场力方向由 A 指向 子在 A 处的电场力方向由 A 指向 C 是一条等势线D一条等势线5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环上套有三个带电小球,小球可在环上自由移动,如图 所示是小球平衡后的可能位置图,甲图中三个小球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A 点是钝角三角形的顶点 3、,乙图中三个小球构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其中三角形边长 F)甲乙图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甲图中 A、B 两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甲图中三个小球一定带等量电荷C乙图中三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D乙图中三个小球带电荷量的大小为 F636. x 轴上有两个点电荷 1 和 间各点对应的电势高低如图 中的曲线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推理中与图象信息不相符的是()AQ 1 的电荷量一定大于 电荷量BQ 1 和 定是同种电荷,但不一定是正电荷C电势最低处 P 点的电场强度为 0DQ 1 和 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 P 点图 7. 如图 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 极板水平放置,现将其和二极管串联接在电源上已 4、知 A 和电源的正极相连,且电源的电动势 2,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当单刀双掷开关接 1 时,一带正电的粒子沿 板中心水平射入,打在 B 极板上的 N 点,不计粒子重力,为使粒子能打在 N 点右侧,则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单刀双掷开关接 2B将 B 板下移一段距离C在 A 板下表面插入一很薄的金属板D将 A 板上移一段距离图 8某同学在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得到了电子由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轨迹如图 中实线所示,图中未标明方向的一组虚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图中虚线是电场线,电子由 a 点运动到 b 点,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B如果图中虚线是等势面,电 5、子由 a 点运动到 b 点,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C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 点的场强都大于 b 点的场强D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 点的电势都高于 b 点的电势二、计算题(62 分)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18 分) 如图 所示,空间中存在两条射线 N 以及沿射线 向的匀强电场,已知,某带电粒子从射线 的某点 P 垂直于 射,仅在电场作用下穿过射线 的 Q 点到达 侧的区域,Q 点与 O 点的距离为 L.(1)求粒子入射点 P 离 O 点的距离 s.(2)带电粒子经过电压 U 加速后从 P 点入射,当改变电压 U 时,欲使粒子仍然能经过 Q 点,试画出电压 6、 U 与匀强电场的场强 E 之间的关系(只需定性画出图线,无需说明理由)图 10(22 分) 如图 所示,同一条竖直线上的 A、B 两点固定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A、B 相距为 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穿过细杆有一个带电小球 P,其质量为 m、电荷量为q(可视为点电荷,不影响电场的分布)现将小球 P 从与点电荷 A 等高的 C 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 P 向下运动到距 C 点距离为 d 的 O 点时,速度为 N 与 间的距离为 d,静电力常量为 k,重力加速度为 g,求:(1)C、O 间的电势差 ;(2)小球 P 在 O 点时的加速度;(3)小球 P 经过与点 7、电荷 B 等高的 D 点时的速度图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2 分) 如图 所示,质量为 M8 电荷量为 q310 2 C 的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水平面上方存在场强为 E210 2 N/C 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小车以 3 m/s 的速度向右运动,将一个不带电、可视为质点的绝缘物块轻放在小车右端,物块的质量为 m1 块与小车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车足够长, g 取 10 m/1)物块相对小车滑动时物块和小车的加速度;(2)物块相对小车滑动的时间;(3)物块在小车上滑动过程中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4)从滑块放在小车上后 5 s 内小车电势能的变化量图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 8、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D 解析 库仑定律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真空中、点电荷 ”,实际的带电体只有在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带电体间的距离相比小得很多时才可以看成点电荷本题两个带电小球原来相距 100r 时,可以看成点电荷,库仑定律适用,但当它们相距为 r 时,两个带电小球本身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再当作点电荷看待,库仑定律已不再适用,D 正确2解析 公式 E 只适用于匀强电场,A 正确;电容的定义式 C 是比值法定义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每增加 1 C,电压就增加 V,B 错误;由 W个电子在 1 场力做功为 1 正确;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的轨迹与电场线不一定重合,D 错误3解析 可设两小球原来的带电 9、荷量分别为 q 和 7q,则原来的库仑力大小为 ,7库仑力可能是引力,也可能是斥力分别讨论两种情况:若是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则接触后总电荷量为 8q,平均分配,两球各带的电荷量为 4q,分开后库仑力为 ;若是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则接触后总电荷量为 6q,平均分16球各带的电荷量为 3q,分开后库仑力为 ,故 C、 D 正确9解析 设电场方向与 角,E ACU,则 0,电场方向由 A 指向C,电子在 A 处的电场力方向由 C 指向 A,A、B 错误;直于电场方向,则 一等势线,C 正确,D 错误5解析 由于圆环光滑,因此圆环对小球的弹力一定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因而每个小球受其他两个 10、小球的库仑力的合力必须沿半径方向背离圆心或指向圆心对甲图中的 C 球受力分析,若 A、B 两球带同种电荷,则 A、B 对 C 球产生的库仑力的合力不可能沿半径方向背离圆心或指向圆心,因此 A、B 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同理对 B 球受力分析,可以得出 A、C 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对乙图中作同样的分析可知,乙图中的三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选项 A、C 正确对甲图中的 A 球受力分析,以过 A 球的半径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所在的直线,作出平行四边形,由力的三角形和几何三角形相似性可得出 B、C 两球所带电荷量大小不相等;对乙图作同样的分析可知,D、E、F 三个小球的电荷量的大小 11、关系为:Q DQ EQ F,选项 B、D 错误6B解析 两个点电荷间的电势都为正,因此两点电荷都为正电荷, B 错误;两个正点电荷的连线上有一点场强为零,正的检验电荷从两电荷中的任一电荷附近沿连线向场强为零的点移动时电势都降低,到场强为零的点处电势最低,C 正确;场强为零的点离 ,因此 2 的电荷量,A 正确;Q 1 和 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 P 点,D 正确7B解析 将单刀双掷开关接 2 时,电容器因充电而使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大,从而使电容器内部场强增大,则带电粒子的运动时间变短而打在 N 点左侧,故 A 错;将 A 板上移一段距离或将 B 板下移一段距离都会导致电容变小,电容器本应发生放 12、电,但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而使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不变,由 E ,可知电场强度不变,将 d d 4 板的距离变大,故粒子运动的时间变长,从而使粒子打在 N 点的右侧,而将 A 板上移一段距离对带电粒子运动的时间没有任何影响,粒子仍将打在 N 点,故 B 对,D 错;在 A 板下表面插入一很薄的金属板相当于两板间的距离变小,电容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电容器充电而使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因而场强变大,粒子的运动时间变短,粒子将打在 N 点的左侧,故 C 错8解析 电子做曲线运动,它受到的电场力指向轨迹的凹侧如果图中虚线是电场线,电场力会沿电场线方向,显然,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 13、电势能增大,带负电的电子在 a 处的电势能比在 b 处小,所以 a 点的电势高于 b 点的电势,又因为 a 处电场线比 b 处分布密,所以 a 点的场强大于 b 点的场强;如果图中虚线是等势面,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会沿垂直于等势面方向,显然,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带负电的电子在 a 处的电势能比在 b 处大,所以 a 点的电势低于 b 点的电势,又因为等势面密处电场线也密,a 处等势面较密,因而电场线也密,所以 a 点的场强大于 b 点的场强综合以上分析,选项 A、B、C 正确9(1) (2) 如图所示解析 如图所示,依题意,粒子在 Q 点的速度方向沿着射线 子从 P 点开始做类平抛运动,设加速度为 M 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Q 点平行于 向的分速度:v yQ 方向做匀速运动:QSv 0t 且 v0v S 点为 中点,故 P 离 O 点的距离 s1) (2) g,方向竖直向下2) 析 (1)小球 P 由 C 运动到 O 时,由动能定理得: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