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内容摘要:
决地理问题。 【例 6】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 在距离保亭县城约 40 千米的毛感乡境内,有一处喀斯特地貌,叫仙安石林。 仙安石林集奇石青 山、悬崖洞穴、古树巨藤于一体,是数万年以来经大自然精雕细刻而形成的。 但自1992年被发现至今,该景观区的开发人处于初级阶段,客流量稀少,景区配套设施空白。 (提示:毛感乡交通闭塞,景区不在县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目前可进入性仍然较差,景点四周没有其他著名的景观。 ) (1)为什么喀斯特地貌 (其他如路南石林、桂林山水等 )主要分布在我国季风区的南部 ? (2)请从仙安石林至今尚未被大规模开发的事例谈谈地形、交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请你预测一下,如果仙安石林被大规模开发,会对该 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 【答案】 【 说明 】 该题不仅要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考查考生对地理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 第 (1)题,如果考生拥有基本的化学知识,会马上想到石灰岩所具有的特性,即在特定环境下不可溶解的碳酸钙可转变成可溶解的碳酸氢钙;仙安、路南、桂林山水等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有了这样的知识整合,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第 (2)题的要求很明了,但考生要解答此题必须掌握地形、交通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的基本地理知识。 第 (3)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及考生的综合素质。 这里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环境意识,能从旅游环境容量的角度去考虑,如超容量、无科学规划的旅游活动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会使当地的生物环境、地表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受破坏。 地理基本技能包括 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学以致用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 要能够把教科书中学到的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并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高考试题往往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而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 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阅读材料,通过各种数据、表格、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框架 图等形式来表达。 只有掌握各种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等技能,才能正确理解题目所揭示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进而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 【 例 7】 下图表示的是地形剖面以及对应的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 (1)夏季月均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 米处。 (2)冬季出现 大 面积逆温的两个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位于天山 侧。 (3)海拔 2020米的高度上,南北两坡年降水量分别约为 250毫米、 毫米。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4)只考虑温度高低,则天山北麓牲畜过冬的牧场应位于海拔 米。 【答案】 (1)4500(2)北 (3)570北坡有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补给 (4)约 2020 【 说明 】 本题以坐标图的形式给出了 4种基本的地理事物的资料。 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地理解地形剖面曲线与气候要素曲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善于将气候资料的图像同地形剖面图的资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不明白对于不同性质的曲线应在不同的纵坐标上寻找其对应的数值,因而就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和完成题目要求。 【 例 8】 下表为 2020年我国 4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4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B 【 说明 】 这组题以表格形式来反映人口问题和经济问题。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 第 (1)题主要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时,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也低,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②总人口数不多,死亡率最低,自然增长率呈负值,说明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显著。 第 (2)题:从表格内容来看,①总人口数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国内生产总值高,但人均产值在 4个地区中是中等水平,属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②人口总数不多,人均产值最高,是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再 生产类型,故判断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③、④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高,人均产值也低于①、②,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本题应综合分析各数据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只看某一绝对数值,如果经济发展水平只看国内生产总值,不看人口,不算人均产值,容易错选成 A选项。 因此,仔细审题,注重试题的形式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对于正确地回答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本项要求是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 1)对地理概念的描述 能否对地理概念做出正确的描述,能体现出考生对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把握程度的手段。 ( 2)对地理事物的特征的描述 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地理数据是对重要地理事物的定量表述,主要有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 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者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 数据,它们在研究地理问题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东西半球的划分经度,南北回归线的纬度等。 ( 3)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 一方面,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主要是对地理区位信息的把握和正确阐释。 地理区位信息可以分为显性的区位信息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 显性地理区位信息主要包括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 相对地理区位因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直接显现出来,如中国的邻国、中国的近海、世界各大洲和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等。 非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那些隐藏在题目的文字、图表中的信息。 例如,说到长江中下游流域,其中非显性地理信 息就有: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河流冬季不结冰等。 另一方面,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描述,主要是要求考生要用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来考察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 例如,热带气旋导致的风暴等对航海、近海岸地区都有不利的影响,但是在夏季和秋季干旱的时期,热带气旋造成的较大范围的降水却能够缓解许多严重干旱地区的旱情。 干旱地区的风沙问题对经济发展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可是在我国西北地区,正是干旱和风沙为保护历史文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敦煌石窟。 【 例 9】 海南岛南部有一个依山傍海的小村庄 (甲处 ),风景秀丽,山青水碧,是省生态文明村。 靠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村民们大力发展种植和养殖业,过着富足而平静的生活。 最近,一个消息打破了小村的宁静,有家大公司计划在该村所属的乙处兴建化工厂,他们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还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阅读上述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发展种植和养殖业有什么自然优势 ? (2)关于征地办厂一事,村民有人支持,也有人极力反对,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如果你是村民,你会持哪种意见 ?(要求:必先表明 “支持”或“反对”,然后阐明自己的理由。 ) 【答案】 ( 1)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和低山、丘陵地形发展立体农业;立足临近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生产、海水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发挥依山傍海的自然景观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破坏海洋生态 ( 2)支持:建化工厂可吸纳村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要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反对:建化工厂虽然经济效益显著,但易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 D村平原地形,地势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沿河临海,铁路通过,水陆交通便利 【 说明 】 该题立意是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第 (1)题,通过对题干中的文字和地图综合分析可知,小山村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丘陵和沿海平原地形为主,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淡水资源丰富并濒临海洋。 第 (2)题,通过对该山村地理区位信息的分析可知,该地处于热带季风 气候,并且有丘陵、沿海平原和水库,适宜 种植 热带水果、水稻和水产养殖。 对其发展变化的描述,要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该村村民对“征地办厂”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就包含了辩证的观点,不能笼统地说哪种意见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只要考生能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任何地理事物本身就是综合性事物,在其辩证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必然涉及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许多知识。 例如,对农作物的分布规律的阐释必然要联系到气候、地形等方面的学科内知识,对天气过程的理解和阐述离不开相关的物理和数学基础知识,对地貌(特别是喀斯特地貌)的理解和阐释需要相关的化学和物理知识等。 【 例 10】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敦煌许多重要文物经历千余年仍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地理原因。 【答案】 该地地处内陆,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再加上被风沙埋没,使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仍保存比较完好。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地处内陆,年降水量约 50毫米,气候干旱,加上多风沙,没有受到水的侵蚀。 【 说明 】 该题立意是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考查考生结合学过的知识,通过判断和分析来解释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图例,可以很容易地知道题目所给的是多年平均降水量图。 在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区,年降水 50毫米左右 , 表明那里的气候是相当干旱的。 这时仅仅根据平时学习和掌握的地理知识首先想到的是干旱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有风沙天 气等不利的方面。 但从跨学科的角度看,文物如果处于同空气隔绝状态,则可以保存得更为长久,这是中外大量考古事实证明了的,也是从中学学习过的生物和化学常识中能够理解的,而敦煌一带风沙的埋没正好具备这样的条件。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地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考查高中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素养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 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了探究地理问题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求联系实际探究地 理问题。 如:“联系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 ;“。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
相关推荐
,山高、坡陡、谷深,强烈 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 , 形成崩塌、滑坡 等次生地质灾害; 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4 2020 ( 10分)环境保护 %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会使纸带通过时受到较大阻力,这样导致的实验结果是()AB2CD612012天津一中月考某同学利用如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_;_(2)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 所示的纸带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根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实验中对两次拉伸橡皮条有以下要求,其中正确的是_( 填字母代号)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A 组20142015 年模拟 基础题组时间:20 分钟 分值:30 分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1.(2015 浙江大联考四联,2)如图所示,加装“保护器” 的飞机一旦在空中发生事故失去动力时,上方的降落伞就会自动弹出。 已知降落伞展开后伞绳共计 120 根(图中只画出了 2 根伞绳), 每一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 30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0142015 年模拟基础题组时间:15 分钟 分值:20 分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2015 浙江台州月考,1)一辆做直线运动的汽车,以速度 v 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了后一半,到达终点时恰好停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2014 北京西城期末,3)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 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 v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考查范围:第一单元分值:11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1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 8 m/s 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 1 s,按规定,速度为 8 m/s 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 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是否符合规定()A位移为 8 m,符合规定B位移为 8 m,不符合规定C位移为 4 m,符合规定D位移为 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