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6年高考物理一轮(广东专版+习题课件+高考题库+考点通关) 第十二章++热学(选修3-3)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热学选修 33学习目标定位考 纲 下 载 考 情 上 线高考地位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要求偏低,题型多样,()2阿伏伽德罗常数 ()3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5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6液晶的微观结构 ()7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 )8气体实验定律 ()9理想气体 ()10饱和蒸汽、未饱和蒸汽和饱和蒸汽压 ()11相对湿度 ()12热力学第一定律 ()13能量守恒定律 ()14热力学第二定律 ()实验十二: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等是高考的热点2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定律的综合考查在高考中经常出现第 1 单元 分子动理论 2、_内能分子动理论想一想在国际单位制中,金属铝的密度为 ,它的摩尔质量为 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1 1 所含铝原子的个数分别是多少。 1 个铝原子的质量和占有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提示:由密度 和摩尔质量 M 可求铝的摩尔体积 V ,故 1 所含原子个数为世昌的博客 ,1 所含原子个数为 个铝原子质量为 ,1 个铝原子占有的体积为1V M。 一记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直径(视为球模型):数量级为 1010 m。 分子的质量:数量级为 1026 2)阿伏伽德罗常数1 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 通常可取 0 23。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2分子永不停息地 3、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 实质: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2)布朗运动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小颗粒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布朗运动是由成千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集团”即固体颗粒的运动,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气体)分子运动无规则性的反映。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1)物质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 4、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的快。 (3)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线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1由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线(如图 1211 所示) 可知:当 rr 0 时,F 引 F 斥 ,分子力为 0。 当 r,F 引 F 斥 ,分子力表现为 引力。 当 和 F 斥 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F 引 F 斥 ,F 表现为引力r 增大,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r 减小,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5、r 0 F 引 F 斥 ,F0 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化情况r10109 m)F 引 和 F 斥 都已十分微弱,可以认为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分子势能为零例 2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解析 当分子间距为 r其随 r 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一直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 A、 B 错;当 TBT T TCT 6、T ,T TDT T T 解析:选 B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由图象可以看出,大量分子的平均速率 ,因为是同种气体,则 ,所以 B 正确,A、C、D 错误。 v v 2014西安联考)关于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把氢气和氧气看作理想气体,则具有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和相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等的内能B一定质量 0 水的分子势能比 0 冰的分子势能大C物体吸收热量后,内能一定增加D一定质量的 100 的水吸收热量后变成 100 的水蒸气,则吸收的热量等于增加的内能解析:选 B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说明分子平均动能相同,氢气和氧气质量相同,分子数不同,所以内能不同,选项 A 错误;一 7、定质量 0 水放出热量凝结成 0 的冰,所以一定质量 0 水的分子势能比 0 冰的分子势能大,选项 B 正确;物体吸收热量后,若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 C 错误;一定质量的 100 的水吸收热量后变成 100 的水蒸气,对外做功,吸收的热量大于增加的内能,选项 D 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014江西重点中学联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虽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是它可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C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 9 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 8、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D通过科技创新,我们能够研制出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的热机解析:选 朗运动虽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是它可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 A 正确;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选项 B 正确;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 9 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选项 C 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能够研制出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的热机,选项 D 错误。 7.(2013广州二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气体的压强随热力学温度变化如图 3 所示,则此过程 9、()图 3A气体的密度增大B外界对气体做功C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解析:选 PT 图可知气体由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 温度保持不变,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气体的内能不变,选项 D 错误,气体的压强变大,说明气体的体积变小,所以气体的密度增大、外界对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选项 A、B 正确。 8(2015湛江市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 如图 4 所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只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胶塞。 用打气筒慢慢向筒内打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这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打开卡子,胶塞冲出容器过程中高中物 10、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图 4A温度计示数变大 B温度计示数变小C气体内能减少 D气体内能增加解析:选 开卡子,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所以 W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 WQ,可知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三、填空、计算题9某同学的卧室长 m,宽 m,高 h3.2 m。 假设卧室内的空气处于标准状况,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 0 23。 (1)求卧室内空气分子数;(2)若室内温度升高,卧室内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如何变化。 解析:(1)卧室的体积 VL 112 1210 3 L,V m,室内的空气分子数 n 0 27个)卧室里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答案:(1)0 27(2) 增大10(1)若一气泡从湖底上 11、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气体组成的系统的熵增加(2)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 的功,则此过程中气泡_( 选填“吸收”或“ 放出”) 的热量是_J。 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 的功,同时吸收了 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_J。 (3)已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为 kg/均摩尔质量为 kg/伏伽德罗常数 1023 ,取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 21010 m。 若气泡内的气体能完全变为液体, 12、请估算液体体积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值。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考虑气体分子间作用力时,分子力是引力,分子间距从 子力先增大后减小,A 错误。 气泡上升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平均速率也不变,B、C 错误。 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膨胀,分子势能增加,内能增大,而对外做功,故气体一定吸收热量,又因为温度不变,故其熵必增加,D 正确。 (2)将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时,其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气泡上升过程中温度不变,U 0,对外做功,W,UQW 有 QUW0,即需从外界吸收 的热量。 气泡到达湖面后,由 UQU(3)设气体体积为 体体积为 n 1n (或 V1) 16M 110 4 (9105 2104 都算对)1)D(2)吸收)1104 (或 9105 2 104 )第 2 单元 固体、液体和气体晶体和非晶体想一想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石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石蜡熔化的范围如图 1221 中(1)、(2) 、(3)所示,而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4)所示。 则由此可判断出甲、乙、丙分别为_、_、_。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1提示:多晶体、非晶体、单晶体。 记一记(1)固体分为晶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