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5高考物理(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第1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3节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 下载地址 (三)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一、单项选择题1. 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实验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 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你用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准备握住木尺;同学放开手时,你立即握住木尺,根据木尺下降的高度,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 若某次测量中木尺下降了约 11 此可知此次你的反应时间约为()图 1A0.2 s B.1 s D展品放在暗处,顶部有一个不断均匀向下喷射水滴的装置,在频闪光源的照射下,可以看到水滴好像静止在空中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 2 所示。 某同学为计算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 2、刻度尺测量了空中相邻三滴水滴间的距离,由此可计算出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为( g 取 10 m/)图 2As B.1 s D0.2 m 左右的细线,5 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 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 12 系一个,以后每两个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36 0 4 图 3 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 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 2、3、4、5 各垫圈()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 下载地址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 1 22 3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 1( 3、 1) ( )(2 )2 3 2 34一条悬链长 7.2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 12.8 m 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 (g 取 10 m/)A0.3 s B.7 s D1.2 (2014宜兴联考)如图 4 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 已知小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 A 的时间间隔为 次经过较高点 B 的时间间隔为 力加速度为 g,则 A、)图 4A. B.TB D.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2013 年 6 月 8 日,空降兵某部官兵使用新装备从超低空跳伞成功。 若跳伞空降兵在离地面 224 m 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 4、立即打开降落伞,以 12.5 m/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 为了空降兵的安全,要求空降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 5 m/s(g 取 10 m/则( )A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 125 m,相当于从 2.5 m 高处自由落下B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 125 m,相当于从 m 高处自由落下C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 99 m,相当于从 m 高处自由落下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 下载地址 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 99 m,相当于从 2.5 m 高处自由落下二、多项选择题7. (2014昆山市联考)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 ,对于这 5、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5A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B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8(2014哈尔滨三中月考)关于自由落体运动 (g10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 00、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 1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 1 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 123D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 5 m、10 m 、15 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1239(2014冀州 6、模拟)在某一高度以 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 (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 10 m/s 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 取 10 m/)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15 m/s,方向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5 m/s,方向向下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 5 m/s,方向向上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 15 2013南京质检)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 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 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度大小均为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上抛的初速度与 B 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都是 2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CA 上升的最大 7、高度与 B 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同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的同一高度处一定是 B 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三、非选择题11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缘,以 20 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不考虑空气阻力,取 g10 m/:(1)石子上升的最大高度;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2)石子抛出后通过距抛出点下方 20 m 处所需的时间。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 下载地址 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 11 m/s 的速度竖直地向上抛出,物块冲过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 1 s 内物块的位移是 4 m,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 m/:(1)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2)此竖直井 8、的深度。 答 案1选 B由 h 得:t s,故选 B。 12 2 C自上而下第一、二和三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102 m0 2 m,x 2(102 m0 2 m,根据公式 x得 x2x 1,故 T s0.1 s。 10 23选 B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12 6 0 4 足 1357 的关系,因此时间间隔相等,A 项错误, B 项正确。 垫圈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 1234,垫圈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 1234,C 、D 项错误。 4选 B设链条的长度为 L,经 h hL tt 2t 1;解得 ts ;选项 B 正确。 12 125选 D设小球上抛的最高点距 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h A g( )2,h B 9、 g( )2,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hAh B ,选12 2 正确。 6选 C设空降兵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为 v,此时打开伞开始匀减速运动,落地时速度刚好为 5 m/s,这种情况空降兵在空中运动时间最短,则有2gh,v a(Hh) 解得 h125 m,v50 m/s,为使空降兵安全着地,他展开伞时的高度至少为 Hh224 m125 m 99 m ,选项 A、 B 错误;他以 5 m/s 的速度着地时,相当于从 h高处自由落下,由 得 h mm,选项 D 错5210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 下载地址 ,C 正确。 7选 斜面实验” 中小球运动的加速度较小,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A 错误、面倾角 10、增大到 90时,斜面运动外推为自由落体运动,C 错误、D 正确。 8选 由落体运动是竖直向下,v 00、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开始连续的三个 1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135;在开始连续的三个 1 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 123;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 5 m、10 m、15 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1 ,选项 A、B、 C 正确,D 错误。 2 39选 球被竖直上抛,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求,规定向上为正,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上 10 m/s 时,v10 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 15 m/s,方向向上,A 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为 11、向下 10 m/s时,v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 5 m/s,方向向上, C 正确;由于末速度大小为 10 m/s 时,球的位置一定,距起点的位移 x 15 m,D 正确。 两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的时间为 t,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度为 由题意可知 gtv 0gtv 解得 v,故 A 正确。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v,在空中运动时间为 ,A 竖直上抛,在空中运动时间22 ,故 B 错误。 物体 ,B 开始下落的高度22v22g( )2,显然两者相等,故 C 正确。 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同一高度为 h g( )12 22 12 D 错误。 411解析:(1)上升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取竖直 12、向上为正方向, 0 m/s,a 1g, v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v2v 022ax,vv 0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 m20 m;02210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 下载地址 :t 1 s2 010下落过程做自由落体运动,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v 020,a 2g,回到抛出点时,到抛出点下方 20 m 处时,x 240 m,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得下落到抛出点的时间:t 2 s2 s,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为22010tt 1t 24 s。 (2)下落到抛出点下方 20 m 处的时间: s2 s。 24010 2从抛出到落到抛出点下方 20 m 处所经历时间为tt 1t 22(1 )s。 2答案:(1)20 m4 s(2)2(1 )析:(1)设被人接住前 1 s 时刻物块的速度为 v,则 h 212故 v m/s9 m/ 122t4 1210121则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用总时间为t t s1 s1.2 s。 v g 9 11 10(2)竖直井的深度为hv 0t 11.2 m 10 m。 12 12答案:(1)1.2 s (2)6 m。(三维设计)2015高考物理(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第1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3节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