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6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word版) 第二章相互作用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 相互作用备考指南考 点 内 容 要求 题型 把 握 考 情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一、常见的三种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选择、计算矢量和标量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和分解 选择、计算找 规 律高考对本章内容着重考查的知识点有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各种状态下的表现形式、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对受力分析的考查涵盖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热点问题。 题型通常为选择题,分值一般为 6 分。 三、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的平衡 选择、计算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填空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填空明 热 点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静力学的知识将会加强, 2、在 2016 届高考复习中应特别关注建立物理模型能力的培养。 第 1 节 重力、弹力(1)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重力为零。 ( )(2)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 )(3)弹力一定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4)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 )(5)F“x”表示弹簧形变后的长度。 ()(6)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越大。 ( )(7)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 )要点一弹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1弹力有无的判断“四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 3、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发生形态的变化,若发生形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2弹力方向的确定图 211多角练通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如图 212 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B 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 212A物体受重力、B 点的支持力、 A 点的弹力作用B物体 4、受重力、B 点的支持力作用C物体受重力、B 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作用D物体受重力、B 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解析:选 B假设没有光滑墙壁,物体也不会左右滚动,可见物体并未受到 A 点的弹力,A 错误;B 点对物体的支持力和地面对物体的弹力实为一个力,所以 C 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力,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明确研究对象,D 错误;综上,B 正确。 2图 213 的四个图中,C 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 A、C 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 B 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的是()图 213A图中的 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 5、甲、乙、丙B图中的 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C图中的 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D图中的 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解析:选 B如果杆端受拉力作用,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如果杆端受压力作用,则不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如图中甲、丙、丁中的 均受拉力作用,而甲、乙、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故 A、C、D 均错误,B 正确。 14 所示,一倾角为 45的斜面固定于墙角,为使一光滑的铁球静止于图示位置,需加一水平力 F,且 F 通过球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214A铁球一定受墙水平向左的弹力B铁球可能受墙水平向左的弹力C铁球一定受斜面通过铁球的重心的弹力D铁球可能受斜面垂直于 6、斜面向上的弹力解析:选 BF 的大小合适时,铁球可以静止在无墙的斜面上,F 增大时墙才会对铁球有弹力,所以选项 A 错误, B 正确。 斜面必须有对铁球斜向上的弹力才能使铁球不下落,该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但不一定通过铁球的重心,所以选项 C、D 错误。 要点二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 F算。 2对于难以观察的微小形变,可以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运用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确定弹力大小。 典例 如图 215 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 ,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 m 的小球。 下列关于斜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7、F 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 215A小车静止时,F,方向沿杆向上B小车静止时,F,方向垂直于杆向上C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一定有 F向竖直向上D小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一定有 F方向一定沿杆向上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小 球 的 运动 状 态 小 球 所 受的 合 力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或 者 平 衡 条 件 确 定 弹 力 的大 小 和 方 向解析 小车静止或匀速向右运动时,小球的加速度为零,合力为零,由平衡条件可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杆对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大小为 F故 A、B 错误,C 正确;若小车向右匀加速运动,小球的合力沿水平方向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可 8、得:F y xmg, ,当 a 的取值合适时, 可以等于 ,但不一定相等, 错误。 答案 C方法规律轻杆弹力的确定方法杆的弹力与绳的弹力不同,绳的弹力始终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但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其大小和方向的判断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可以理解为“按需提供” ,即为了维持物体的状态,由受力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得到所需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杆就会根据需要提供相应大小和方向的弹力。 针对训练 的轻弹簧,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 2L。 现将两个这样的弹簧按如图 216 所示方式连接,A、B 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则两小球平衡时,B 小球距悬点 O 的距 9、离为(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且弹簧都在弹性限度范围内)() 图 216A3L B4L D6 C由题意可知,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按题图所示悬挂时,下面弹簧弹力大小为 长量为 L,而上面弹簧的弹力为 2 知,上面弹簧伸长量为 x2L,故 B 球到悬点 O 的距离为 LLL2L5L,C 正确。 17 所示,一重为 10 N 的球固定在支杆 上端,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 ,则 对球的作用力( )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7A大小为 B大小为 10 向与水平方向成 53角斜向右下方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53角斜向左上方解析:选 D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对球的作用力、绳子对球的 10、拉力的合力,与小球重力等值反向,令 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可得: 53,故 D 项正确。 43要点三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1三种模型对比轻杆 轻绳 轻弹簧模型图示形变特点只能发生微小形变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变,各处张力大小相等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各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特点不一定沿杆,可以是任意方向只能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弹簧轴线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效果特点可以提供拉力、推力 只能提供拉力 可以提供拉力、推力模型特点大小突变特点可以发生突变 可以发生突变 )轻杆、轻绳、轻弹簧都是忽略质量的理想化模型。 (2)分析轻杆上的弹力时必须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3) 11、讨论轻弹簧上的弹力时应明确弹簧处于伸长还是压缩状态。 典例 如图 218 所示,水平轻杆的一端固定在墙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7,小球的重力为 12 N,轻绳的拉力为 10 N,水平轻弹簧的拉力为 9 N,求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图 218解析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小球受四个力的作用:重力、轻绳的拉力、轻弹簧的拉力、轻杆的作用力,其中轻杆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不能确定,重力与弹簧拉力的合力大小为 F 15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 ,则 375即方向与竖直方向成 37角斜向下,这个力与轻绳的拉力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 根据物体平衡的条件可知,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5 N,方向与竖直方向 12、成 37角斜向右上方。 答案 5 N,方向与竖直方向成 37角斜向右上方针对训练1(2015福州模拟)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 G 的物体时,长度为 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 G 的物体时,其长度为 它的劲度系数是( )A B D D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原长为 题意可得:k( 0)G, k(L 0L 2)G,解得 k ,故 D 正确。 2世昌的博客 19 所示,小球 A 的重力为 G20 N,上端被竖直悬线挂于 O 点,下端与水平桌面相接触,悬线对球 A、水平桌面对球 A 的弹力大小不可能为() 图 219A0,G BG,0C , D , 2 2解析:选 D因小球 13、 A 处于平衡状态,悬线对球 A 的作用力只能竖直向上,由平衡条件可得:F F NG,对应 A、B 、C 、D 四个选项可知,A、B、C 均正确,D 错误。 3(2015上海八校联考)如图 2110 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 O 安在一根轻木杆 B 上,一根轻绳 过滑轮,A 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 端挂一重物,竖直方向夹角 45,系统保持平衡。 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夹角 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作用力大小变化情况是()图 2110A只有角 变小,作用力才变大B只有角 变大,作用力才变大C不论角 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是变大D不论角 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不变解析:选 D由于两侧细绳中拉力不变,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则滑轮受到木杆作用力大小不变,与夹角 没有关系,选项 D 正确,A、B 、C 错误。 对点训练:对力、重力概念的理解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