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综合讲义 专题二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导学导练,含详解)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命题规律:高考对该热点的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命题方向主要有:(1)匀变速运动公式的灵活应用(2)在行车安全中的应用(3)追及相遇问题1.(2014河北区一模)一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 2 物体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 5 s 内的位移是 18 m,则()A物体在 2 s 末的速度是 20 m/体在第 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3.6 m/体在第 2 s 内的位移是 20 体在前 5 s 内的位移是 50 m解析由自由落体位移公式 h h 5h 4 g(524 2)18 m,解得12 12 25 12 2、 24 12g4 m/体在 2 s 末的速度 v22 m/s8 m/s,选项 A 错误;物体在第 5 s 内的平均速度 m/s18 m/s,选项 B 错误;物体在第 2 s 内的位移h 2h 1 4(221 2) m6 m,选项 C 错误;物体在前 5 s 内的位移 2 2 12 21 12 452 m50 m,选项 D 正确12 25 12答案2014高考山东卷)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 (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 2 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L39 m减速 3、过程中汽车位移 s 与速度 v 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10 m/s 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解析(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a,所用时间为 t,由题可得初速度 0 m/s,末速度 ,位移 s25 m ,由运动学公式得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0t 式,代入数据得a8 m/s 2t2.5 s(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 t,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 t,由运动学公式得Lv 0tst tt 0联立式,代入数据得t 0.3 4、 s(3)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 F,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 愿者质量为 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 F 2(220联立式,代入数据得 15答案(1)8 m/s 22.5 s (2)0.3 s(3)4153.(2014西安一模)A、B 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 A 车的速度为 20 m/s、B 车的速度为 4 m/s 且 B 车在 A 车前 84 m 处时,B 车开始以 2 m/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 6 s 后,B 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做匀速运动,求两车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解析设 A 车的速度为 B 车的速度为 车加速行驶时间为 t,两车经过时间 图所 5、示对 A 车:x Av 车加速过程:v Bv Bv 匀速运动过程:x B2v B(t0t)又有:x Ax B1x B2t 012 s.答案12 s总结提升 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的五种解题方法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运动图象的应用命题规律:运动图象的应用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命题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1)运动图象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考查(2)运动图象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考查(3)在综合题中运动图象结合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考查1.(2014内蒙古包头测评)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 a、速度 v、位移 x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6、,若该物体在 t0 时刻,初速度为零,则 A、B、C、D 四个选项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的是()解析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是指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发生改变A 为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往复运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 A 错误;B 为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判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则 B 错误;C 为加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01 s 内物体正向匀加速运动,12 s 内物体正向匀减速运动,2 s 末速度减为 0,23 s 内物体又正向匀加速运动,依次变化运动下去,运动方向始终不变,则 C 正确;D 为加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01 s 内物体正向匀加速运动,12 s 内物体 7、正向匀减速运动,2 s 末速度减为 0,23 s 内物体反向匀加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 D 错误答案2014高考重庆卷)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受空气阻力作用的物体,上升过程中:mgkv ag v,v 减小,a 减 错误到达最高点时 v0,ag,即两图线与 t 轴相交时斜率相等,故 D 正确答案世昌的博客 (2014武昌区高三调研)两个质点 A、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 8、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对 A、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21,A、B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11B在 t3t 0 时刻, A、B 相距最远C在 t5t 0 时刻, A、B 相距最远D在 t6t 0 时刻,A、B 相遇解析由 vt 图象可知,通过斜率可计算加速度大小,加速时 A、B 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101,减速时 A、B 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11,所以选项 A 错误;由 A、B 运动关系可知,当 A、B 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远,所以选项 B、C 错误;由题意可知 A、B 是从同一位置同时开始运动的,由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算出运动位移,可知 6、B 9、位移相同,因此在此时刻 A、B 相遇,所以选项 D 正确答案D规律总结 1从 vt 图象中可读取的信息运动速度:从速度轴上直接读出,正负表示运动方向.运动时间:从时间轴上直接读出时刻,取差得到运动时间.运动加速度:由图线的斜率得到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运动的位移:由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得到位移,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时间轴以上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间轴以下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2用图象法解题的关键要运用图象正确地分析、解答物理问题,应对物理图象做到“三会”:会看、会用、会画.会看:能由坐标系的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 10、量,结合图象,认识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会用:照与题目有关的物理规律,阐述有关的物理问题.,式 推导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结合图象明确图象斜率、截距、 “面积”的意义,从而由图象所给信息求出未知量.会画:根据题中所给条件,明确物体的运动特点及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数学函数关系,画图时需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情况,通过定量计算分阶段、分区间逐一描图.)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命题规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命题角度有以下几点:(1)超、失重问题,瞬时性问题(2)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3)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1.(多选) 如图 11、所示,在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 m 的木块 ,中间用一个原长为 L、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两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撤去外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撤掉外力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L掉外力后两木块一起做匀减速运动C撤掉外力后,木块 A 做匀减速运动,木块 B 做匀加速运动D撤掉外力时木块 A 的加速度较大解析撤掉外力时,两木块所受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都向左,设 x 为弹簧的形变量,故木块 A 受到的合力为 块 B 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木块 A 受到的合力大,加速度大,以木块 B 12、为研究对象,B 处于平衡状态,有 弹簧的形变量为 x ,所以撤去外力时,两木块相距 L、D 正确;撤掉外力后,A、B 两木块均做减速运动,但并非匀减速运动,且 A 的 的加速度,B、 C 错误答案多选)(2014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 A、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2m 和 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力加速度为 施加一水平拉力 F,则()A当 ,A 相对 B 滑动D无论 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析对 A、 B 整体,地面对 B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当 2,32 32A、B 相对地面运动,故 A 错对 A、B 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13、,有 F 32B,在 A、B 恰好要发生相对运动时,2 3mg两式联立解得 F32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当 F3,A 相对 B 才能滑动,C 对当 F ,A、B 相对静止,对整体52有: 3ma,a g,故 B 正确无论 F 为何值,B 所受最大的动力为 2 13对 B 的最大静摩擦力 2 B 的最大加速度 g,可见 D 正21232确答案量为 M 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 vt 图象分别如图乙中的折线 示,a、b、c、d 点的坐标分别为 a(0,10)、b(0,0)、c(4,4)、d(12,0)根据 vt 图象,求:(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到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