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内容摘要:
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 3)孟子的思想 孟子,名 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 仁 ”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 “ 仁政 ” 思想。 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孟子的 “ 仁政 ” 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 “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 ,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 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 其理由是人人都有 “ 善端 ” ,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 4)荀子的思想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 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有两位 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 荀子主张 “ 仁义 ” 和 “ 王道 ” ,他所提出的 “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从道不从君。 ” 等观点,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 所以说荀子是属于儒家学派的,他的礼义学说是直接从孔子的思想中脱胎而来。 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 这 4 就是著名的 “ 君舟民水 ” 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 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 “ 治世 ” 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孟子所说的人之性善,荀子驳斥他说: “ 是不然,人之性恶。 ” 荀子为什么说 “ 人之性恶 ” 呢。 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 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荀子分析批判诸子百家的言论,并吸收了各。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相关推荐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八)(时间:60 分钟;分值: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5东莞模拟)一个电子穿过某一空间而未发生偏转,则()A此空间一定不存在磁场B此空间一定不存在电场C此空间可能只有匀强磁场,方向与电子速度垂直D此空间可能同时有电场和磁场答案: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a、b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学生用书 、洛伦兹力1定义: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2大小(1)vB 时,F0.(2)vB 时,F3)v 与 B 夹角为 时,F 向(1)判定方法:应用左手定则,注意四指应指向正电荷运动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2)方向特点:FB,F 垂直于 B、v 决定的平面(注意 B 和 v 可以有任意夹角)由于 F 始终垂直于 v 的方向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图所示,如果直导线可以自由地运动且通以方向为由 a 到 b 的电流,则导线 磁场力后的运动情况为()A从上向下看顺时针转动并靠近螺线管B从上向下看顺时针转动并远离螺线管C从上向下看逆时针转动并远离螺线管D从上向下看逆时针转动并靠近螺线管解析:选 、S 极,找出导线左、右两端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并用左手定则判断这两端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单选)(2015北京丰台质检)两个质量相同、所带电荷量相等的带电粒子 a、b,以不同的速率对准圆心 O 沿着 向射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其运动轨迹如图若不计粒子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粒子带正电,b 粒子带负电Ba 粒子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较大Cb 粒子动能较大Db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较长解析:选 b 粒子带正电,a 粒子带负电,选项 A 错误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 带电粒子 M、N 的电荷量分别为 同一速度 磁场里,它们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粒子 M 的轨道半径 的轨道半径 一半,由此可知 ()A粒子 M 带正电,粒子 N 带负电,q 1q 221B粒子 M 带负电,粒子 N 带正电, 12子 M 带正电,粒子 N 带负电, 21子 M 带正电,粒子 N 带负电,运动周期之比 1解析:选 子 M 带正电,粒子
的图象之间有怎样 的关系。 22 xy 5)3(2 2 xy5)3(2 2+ xy抛物线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ao ao y=ax2 y=ax2+c 向上 向上 向下 向下 X=0 X=0 ( 0, 0) ( 0, c) y=a(xh)2 向上 向下 X=h ( h, 0) 小 结 y=a(xh)2+k 向上 向下 X=h ( h,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