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2016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演练知能提升+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第3讲动力学和功能观点的应用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动力学和功能观点的应用热点一用动力学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命题规律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涉及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分析运动过程的关键是分析物体受力,然后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高考对此类题的考查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以中档题为主1(原创题) 如图所示,长 L5.5 m、质量 M2 滑板 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滑板右端放一质量 m1 小滑块( 可视为质点)已知滑板 A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1块 B 与 A 的动摩擦因数 2认为 A 与地面、A 与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 1 2、)要将滑板从滑块下抽出,施加在滑板上的水平拉力至少要大于多少。 (2)若施加的水平拉力 F11 N ,要使滑板从滑块下抽出,F 作用的最短时间突破点拨(1)F 拉动滑板加速运动,滑块所受摩擦力方向向_ ,滑块的最大加速度为_(2)要将滑板抽出,即滑板相对滑块滑动,两者的加速度关系为 3)施加水平拉力 F11 N 后,滑板做 _运动,滑块做_运动撤去 F 后,滑板做_运动,滑块做_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滑块恰好滑至滑板左端,此时对应 F 的作用时间最短解析(1)B 在 A 上的最大加速度:1 m/s 22 从 B 下抽出,必须满足:a A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m) g 2a A代入数据 3、联立解得:F9 世昌的博客 (2)当 F 11 N,代入 式解得:滑板加速度 m/s 2此时 B 的加速度 m/s 2F 作用 t 秒时相对滑动的距离 2 12此时 A、B 速度分别为vAa vBa 去 F 后,B 的加速度仍为:a B1 m/s 2A 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3.5 m/s 21(m M)g 2者相对静止,相对滑动的距离为 v Av B)22( a B)题意得:x 1x 2L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t3 s.答案(1)9 N(2)3 中,要使滑板从滑块下滑出,瞬间给滑板向右的速度至少多大。 解析:B 向右加速:a B1 m/s 2A 向右减速:a A3.5 m/s 2设 B 相对滑 4、到 A 的左端用时为 t,共同速度为 v,则:对 B 有:v a Bt2对 A 有:v va 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又 xAx BL联立代入数据求得:v7 m/ m/2015合肥高三质检)足够长光滑斜面 倾角 53,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平面与斜面之间在 B 点有一小段弧形连接,一质量 m2 小物块静止于 A 点现用与水平方向成 53角的恒力 F 拉小物块,如图所示,小物块经 点,并迅速撤去拉力 F,A、B 两点相距 m(已知 30.8,30.6,g 取 10 m/求:(1)恒力 F 的大小;(2)小物块从 B 点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3)小物块停止运动时到 B 点的距离 5、 解析(1)加速度 0.5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F N11 )到达 B 点时,小物块的速度 va 1 m/C 段的加速度:a 238 m/s 2由 a 2:x 2 m228(3)小物块从 B 向 A 运动过程中,由 mg,解得:a 3g 5 m/ m0.4 m ,小物块停止运动时,离 B 点的距离为 0.4 225答案(1)11 N(2)m (3)0.4 m总结提升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不同的加速度对应不同的运动过程,应该列出不同的牛顿定律和运动学方程加速度变了,方程应随之改变,同时应抓住前后过程转折点的速度,列出联系方程热点二用功能观点解决 6、多过程问题命题规律对于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多过程运动问题,不能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可利用动能定理进行求解高考对此问题的考查主要涉及的运动形式有:变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题目难度中等1(2015浙江六校联考)如图是阿毛同学的漫画中出现的装置,描述了一个“吃货”用来做“糖炒栗子”的“萌”事儿:将板栗在地面小平台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衔接而成的轨道,从最高点 P 飞出进入炒锅内,利用来回运动使其均匀受热我们用质量为 m 的小滑块代替栗子,借用这套装置来研究一些物理问题设大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半径分别为 2R、R,小平台和圆弧均光滑将过锅底的纵截面看做是由两个斜面一段光滑 7、圆弧组成斜面与小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且不随温度变化两斜面倾角均为 37 ,2R ,A、D 等高,D 端固定一小挡板,小滑块碰撞它不损失机械能滑块的运动始终在包括锅底最低点的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为 g.(1)如果滑块恰好能经 P 点飞出,为了使滑块恰好沿 面进入锅内,应调节锅底支架高度使斜面的 A、D 点离地高为多少。 (2)接(1)问,求滑块在锅内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3)对滑块的不同初速度,求其通过最高点 P 和小圆弧最低点 Q 时受压力之差的最小值突破点拨(1)“小平台和圆弧均光滑” ,说明不受_力(2)“滑块恰好能从 P 点飞出” ,说明满足 _.(3)滑块恰好沿 面进入锅内,说明到 8、A 点时速度方向沿_(4)滑块碰撞 D 不损失机械能,说明碰撞前后 _相等解析(1)设滑块恰好经 P 点飞出时速度为 牛顿第二定律有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得 2 点时速度方向要沿着斜面 vyv 342、D 点离地高度为 h 3R )进入 A 点时滑块的速度为 v 542 点,设回来时动能为 mg 22,则根据动能定理得s0 s )设滑块的初速度和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分别为 v1、v 2由牛顿第二定律,在 Q 点 F1在 P 点 F2所以 22机械能守恒有 1 12 2得 v v 6定值21 2代入 最小值( v2v P )得压力差的最小值为 案(1) R(2) (3)9212015太 9、原模拟)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斜面轨道 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 切于 B,C 是最低点,圆心角 7, D 与圆心 O 等高,圆弧轨道半径R1.0 m,现有一个质量为 m0.2 视为质点的小物体,从 D 点的正上方 E 点处自由下落,离 h1.6 m,小物体与斜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 70.6,370.8,g10 m/: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小物体第一次通过 C 点时轨道对小物体的支持力 大小;(2)要使小物体不从斜面顶端飞出,斜面的长度 3)若斜面已经满足(2) 要求,小物体从 E 点开始下落,直至最后在光滑圆弧轨道做周期性运动,在此过程中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Q 的大小解 10、析(1)小物体从 E 到 C,由能量守恒得:mg(hR ) 12 2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mgm ,联立解得 .(2)从 E DC BA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f0,WG(h7)L 7,7.联立解得 .4 m.(3)因为 77 (或 7 ),所以,小物体不会停在斜面上,小物体最后以 C 为中心,B 为一侧最高点沿圆弧轨道做往返运动,从 E 点开始直至运动稳定,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QE p,Eph7),联立解得 Q.答案(1)(2)2.4 m (3)总结提升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若过程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应首先考虑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2)若过程涉及摩擦力做功,一 11、般应考虑应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3)若过程涉及电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应考虑应用能量守恒定律(4)无论应用哪种形式的功能关系,都应遵照下列步骤:确定始末状态;分析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是什么力做功所致;列出能量的增加量和减少量的具体表达式,使 E 增 E 减动力学和功能观点的综合应用命题规律应用两大观点解决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计算题命题的热点,这类题一般是高考中的压轴题,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预计 2016 年可能会以平抛或圆周运动为运动模型,结合弹簧、传送带,甚至会涉及一定的电磁学情景来考查范例(2015江西南昌市教研室交流卷)(14 分)如图所示,倾角 30、长 L4.5 m 的斜面,底端与一个光滑的 圆弧轨道平滑连14接,圆弧轨道底端切线水平一质量为 m1 物块( 可视为质点 )从斜面最高点 A 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过斜面底端 B 后恰好能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 C,又从圆弧轨道滑回,能上升到斜面上的 D 点,再由 D 点由斜面下滑沿圆弧轨道上升,再滑回,这样往复运动,最后停在 B 点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优化)2016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演练知能提升+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二第3讲动力学和功能观点的应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