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街海洋文化一条街修缮改造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环境营造 到 应用性的极致,打造具有海洋文化魅力的生态街区。 考虑 到与西大街的 对接的同时,必 须将两条街在 定位上 错位。 因 此中大街应被强调 生活场景的重现, 市井文化、海洋文化的表 述等方面进一步深 刻体现以及对商业 业态与购物、餐饮氛 围 的强调。 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 项目选址 定海 是 中国千岛城市 —— 舟山市的 县级区,是舟山市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地处浙 江省东北、上海市 东南、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 中,地理位置介于东径 121176。 09′~ 122176。 10′,北纬30176。 06′~ 30176。 07′之间。 定海面临浩瀚的太平洋,背靠上海、杭州、 宁波大中城市和长 江三角等辽阔腹地 ,属我国南北海运和远东 国际航线之要冲, 是长江流域对外开 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 中大 街改造地段位 于定海市区中心 ,北临昌国路 ,距区 政府 50米 ,南接人气旺盛的 西大街,西直通闹 市中心人民路,为商业的 发展奠定了无可比 拟的地理优势,其 所在的商业圈为舟山 市 最繁华的中心。 2 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 1)气 象 本项 目所在区域属 北亚热带南缘海 洋性季风气候 区,冬 夏季长, 春秋季短,四季分 明,温暖湿润,光 照充足,与相似纬度的内 陆市县相比,具有 夏无酷暑、冬无严 寒、冬夏温差较小 的气 候特点,多年 平均气温 ~ ℃左右。 多年平均降 雨量。 由于受季风 不稳定性的 影响,夏秋 之际易受热 带风 暴 (台风)侵袭,冬季多大风, 8月间出现干旱。 ( 2)地形地貌 拟建 项目地处定海 区中心,地貌上 属于山前海滨 相沉积 地貌,地 形较平坦。 覆盖层 为海相和陆相交替 沉积的粘性土和淤泥 质 为主。 (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由 于 本项目尚未进行地质勘探,故参照周边的地质资料: 本 地 区地层分 述如下: 第( 1)层:素填 土( Q4ml),层厚 ~ ,层顶 埋深 ~ ,层底标高 ~。 由碎石 、砾石、 砂土 粘 性土及块石等组成。 第( 2)层:粉质粘土( Q4m),层厚 ~ ,层顶埋深 ~ ,层底标 高 ~。 淡黄 、土黄色 ,可 塑 到软可塑状态。 层间见铁质斑点,顶部见耕填土。 第( 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Q4m),层厚 ~ ,层 顶埋深 ~ ,层底 标高 ~。 灰黄 至灰色,饮和,流塑 状态。 粘粒占 20%至 25%,粉粒占 60%,余为粉细 砂 、云母碎片、贝壳碎屑等。 局部见淤泥质粘土。 第( 4)层:粉质 粘土( Q4al),层厚 ~ ,层 顶埋深 ~ ,层 底标高 ~。 灰黄、 淡 黄色, 可塑状态。 局部 为硬可塑状态。 粘粒占 25%至 28%,粉粒占 58%,余为粉细砂等。 与上层交界处见中粗砂。 第( 5)层:粘土夹(含)砂砾( Q4al+pl),层厚 ~ 米 ,层顶 埋深 ~ , 层底标高 ~。 灰黄、黄色等。 可塑状态 ,局部为硬可塑状态,偶见硬塑状态。 砂砾占 10%至 20%,碎石占 5%至 8%,局部偏多。 余为中粗砂、粉细砂及粘性土等。 碎石直径一般在 2至 3厘米,大者在 6厘米以上。 第( 6)层:粉质粘土( Q4 al),层厚 ~ ,层顶埋深 ~ ,层 底标高 ~。 灰黄、 土黄、灰 色、深灰等,可塑 至软可塑状态,上 半部以可塑状态为主。 第( 7)层:粘土( Q4 al),层厚 ~ ,层顶埋深~ ,层底标高 ~。 灰色、深灰色,以软可 塑状态为主。 局部见可塑状态,偶见软塑状态。 该层粘粒占 25%至 30%,上部粘粒含 量较高,粉粒 占 55%至 60%,余为 粉细 砂 等。 局部夹粉质粘土。 第( 8)层;粘土含(混)砂砾( Q4al+pl),揭示层厚 ~ ,层顶 埋深 ~ ,层底 标高 ~ 米。 青 灰、灰白等色, 可塑至硬可塑状 态,砂砾占 20%至 30%,局部偏 多,碎石占 5%至 8%,余为中粗砂、粉细砂及粘性土等。 碎 石 直径大者在 8厘米以上。 ( 4)地 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年),拟建项 目所在地地震基本烈度为 7度。 社会经济条件 初步统 计, 20xx年定海 区全年实现地区生 产总值 元,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 ,下降 %;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增长 %。 三 次产业结 构由上年 的 : : : :。 随着定海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进一步 提高,海岛面貌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为进一 步促进海岛社会经 济的发展,奠定了良 好 的基础。 基础设施条件 ( 1)供电: 舟山 电厂,装机总容量 26 万千瓦。 拟建项目用电由 舟山市供电网供给。 舟山市电力公司 目前拥有装机总容量 万千瓦,实际发电能力达到 32 万千瓦,加上舟山本岛电网已 与大陆浙江电网联 网。 因此,供电量 较充裕,稳定性也较 好 ,拟建项目区的供电可基本保障供给。 ( 2)供水: 5 大 7 小水库保障了辖区居民和企业单位的生活 、 生产用水。 因此,拟建项目的供水可以满足供给。 ( 3)交通: 街道辖区内拥有城市外环线、 329 国道线、定 马线、定沈线、定西线 5 条舟山本岛重要交通线,与昌国路、解放路 、环城西路、 东河 路、文化路纵横交 汇;市汽车运输公司公交 可抵本岛各个角落 及岱山本岛,交通 便捷。 南面沿海港口 资 源丰富,设有三座运输码头 ,交通极为便利。 ( 4)通信:随着电信和信息网的高速发展,程控电话、移动通信 和信息宽带网络已 实现全球化,信息 通信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 广泛,服务质量不 断提高。 因此,通 信条件可以满足拟建 项 目所需通信设施的需要。 第四章 项目改建方案 1 设计原则和改造策略 设计原则 按照 “保旧、复旧 、饰旧”和“修 缮、完善、改 造”的 原则,以“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典型示范,分步实施” 为基本思路。 以全面展示海洋文 化特色为总设计理 念,在风格与功能要与西 大街等周边地区既 有区别,要有衔接 ,在开发理念上要做 到 既精品,又错位,区别于舟山其他海洋文化展示地。 改造策略 ( 1)建立完整的街区生态的系统观 我们 所提出的街区 生态慨念,包括 了物质环境视 野之外 的人文空 问等广泛内容,从 中去寻找新街自己 的独特语汇与营建体系。 ( 2)引入交互式“生活景观”的观念 传统 街道景观的概 念是把物放在被 人观照的角度 来进行 研究的。 我们提 出生活景 观 (1ife fescape)的 观念, 是强调人 的活动形 态是景观的重要组 成部分,人与物 , 他们之间的交互,构成了 街道的生活景观。 传统的建筑观念把 建筑从物质引向空间,但 我们进一步把它引 向事实,但这个实 ,是实实在在的人 群的生 活的发生,未来的 中大街上将发生什 么故事,他们会不会发生,也就是说,如何构筑与演进中大街的互动性生活景观。 ( 3)网络化资源整合 把中 大街打造成为 周边城市生活的 交织点与辐射 源,在 营造中大 街自身的引力的同 时,加强与周边城 市区域的联系与衔接 通 道,把周边城市的活力之源也能引到中大街上来。 “似 曾相识”的本 土特征街道改造 并非是一味标 新立异 ,只有在 尊重街区本土文化 和特征的前提下的 创新,才具有最持久 的 魅力。 我们 将进一步通过 对西大街中大街 历史街区的本 土特征 的研究, 为街区的改造设定 极具本土特色的色 彩体系和建筑景观元素。 2 改造内容 1) 区域项目设计 ( 1)“艺” 海洋艺术文化。 “艺”为第一板块,本区域主要经营项目:渔民画、船模、沙雕、 贝雕、剪纸、珍珠 项链、海洋生物标 本等海洋文化特色工艺品 的创意设计、体验 制作、展示、加工 、销售等;舟山海洋 民 间民俗艺术展示;舟山历史名人典故介绍等。 ( 2)“佛” — 海洋佛教文化 “佛 ”为第二板块 ,利用普陀山和 祖印寺的辐射 优势, 本区域主 要经营项目:一 是 开辟定期的佛文化 讲坛,邀请高僧阐释 佛 文化;二是佛文化相关产品的创意设计、加工、销售。 ( 3)“茶” — 海洋休闲文化。 “茶 ”为第三板块 ,本区域主要经 营项目:具有 海洋文 化气息的 茶馆、咖啡馆、酒 吧等,主要针对中 高档消费群体;舟山佛茶文化的展示,包括茶文化讲解、“茶道”表演、佛茶为主的 茶 产品销售。 ( 4)“食” — 海洋饮食文化。 “食 ”为第四板块 ,本区域主要经 营项目:重点 介绍、 推销海岛 的饮食文化。 第一 是规模小、档次高 的特色海鲜餐馆;第二是定海的特色小吃汇总馆;第三是舟山特色干水产品销售。 2) 配套项目 ( 1)基础 设施改造:道路、管线、环卫工程、消防工程、 电 气 工程等基础设施改造。 ( 2)房屋、门面及立面改造、拱门、牌坊设计建设以及灯光 、 音乐、绿化等设置。 3 改造方案 改造工程建设标准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要求,结合本工程的 规 划性质与功能执行之。 改造目标和风格 我们 的改造目标是 通过自己的设计 ,从长远的宏 观的角 度出发,将中大街海洋文化历史街区打造为“典范第一街”。 为其植入一 个具备自我生长功 能的精神内核,让 中大街逐步形成自我的商 业特色价值体系和 文化特征。 设计力 求打 造具有舟山独特文化 和历史内涵,营造 以旅游业、文化产 业、餐饮等为主体的市井 文化,改建后的中 大街体现了清末民 初风貌,重在突出文化价 值,保持其历史的 真实性、文化的延 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 传 统的唯经济开发模 式逐渐转向复合生 态开发模式。 评价标准转 向自然、人文、历 史、经济等综合体 系的评价。 因此在设计中 将结合当今科技生 态新技术,在可能 性情况,将生态环境 营 造到应用性的极致,打造具有海洋文化魅力的生态街区。 考虑 到与西大街的 对接的同时,必 须将两条街在 定位上 错位。 因 此中大街应被强调 生活场景的重现, 市井文化、海洋文 化的表 述等方面进 一步深 刻体现以及对商业 业态与购物、餐饮氛 围 的强调。 改造方案 1)街区总体发展构架下的角色分配和有机更新的分级分层处理 针对 一些风格反差 较大,但自身质 量较好的立面 要素, 进行整体 的立面改造。 现有 的建筑立面的标牌 高低位置较混乱,标识不 清。 在原有规划中 虽有对业态的甄选 ,但缺乏系统的规划。 改 造设计中保留现有 业态,但会在业态 呈现方式、可识别度等层向加以调整和强化,形成更为统一有序的关系。 “过渡空间”利 用公共场所和环境 的构成,通过对“ 过渡空间”的精心设计, 强化街区环境与建 筑单体的依存关系 ,形成整体的街区商业休 闲风貌特征。 2) 功能优化 梳理保留建筑的使用功能,优化公共服务系统和环境配置。 街道空 间作为商业休闲的 舞台,应该为商业 休闲活动的有效开展 提 供高品质的空间场所。 3) 促进显性的街道生活信息传达系统 舟山 具有独特的历 史文化特征,在 处于图象时代 的当今 社会,如 何挖掘和升华这些 有利因素,打造自 己的文化品牌,并且通过 有效的发展策略与 设计手段,以其为 基础重新建立一套 显性的 街道商业信息系统 ,是促进街区品质 休闲氛围形成的重要组成 部分。 其中包括了 标志性景观节点的 塑造,系列化的城市生活 标识系统等等。 比 如,在道路景观中 引入文化特征 的景观元素 ,对待品牌店采取 特别的外部装饰手 段等。 这种商业信息 组 织应与周遍街区想结合,融入到这个整体系统里面。 运作模式 本项 目开发改造的 运作模式为房屋 的所有权不变 ,由街 道把规划内的临街两侧房子腾空租赁后,对外观整体进行改造后,统一发 包给浙江海洋学院 后勤服务公司,由 他们具体负责招商经 营 ,街道负责日常综合管理。 4 总图布置 传 承 古街建筑精髓:一街二院三巷四入口聚繁华之梦。 为彰 显古街文化和 现代城市的特色 ,项目在设计 改造的 过程中遵循街、巷、院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节,构筑一街、二院、三巷、 四入口的独特的 建 筑文化,在古街文 化中呈现现代城市的 繁 华。 一街 :一条主街贯 穿南北,使得佛 、茶、艺、食 四大业 态交相互 应,并串联戏台小 广场,成就节庆聚 会,传统文艺表演的 好 去处。 二院 :两个古庭院 ,串联起了现代 和古代的时间 纽带, 漫步其间古意与现代完美和谐,为更好的打造提供了完美的示范。 三巷 :在设计的过 程中,保留了城 隍庙弄、仇家 弄、城 隍庙前, 构成了东西走向的 街巷网路,更在延 绵深邃的古巷中行走 , 漫步其间,听琴品茗,发古之幽思。 四。中大街海洋文化一条街修缮改造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