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内容摘要:

便可抵御外辱。 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 以夷变夏 ” ,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张之洞(洋务派): “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 主要分歧是什么。 要不要 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顽固派 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 05:09:45 结局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05:09:45 “ 中体西用 ” 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 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 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新式学校,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05:09:45 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05:09:45 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 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 “ 和平环境 ” 05:09:45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理解是 A、以“自强”和“求富”为基本出发点 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 C、借助西方科技维护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 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 “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A、反对学习西方 B、为变法作解释 C、宣传中体西用 D、维护中华文化 05:09:45 阅读材料 :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 破屋子 ,由 裱糊匠 东贴西补 ,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3)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4)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腐朽的清王朝 洋务派 西方的技术等 遇到顽固派的阻挠 05:09:45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05:09:45 维新变法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① 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③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背景( 19C90年代) 05:09:45 早期维新思想( 19C60年代 )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 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 无议院,则君民之间势多隔阂,志必乖违。 力以权分,权分而力弱,虽立乎万国公法之中,必至有公不公、法不法,环起交攻之势。 故 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