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6浙江版高考物理复习系列专题2 力与直线运动内容摘要:

1、1(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20)如图 1(a),一物块在 t0 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 v0、v 1、t 1 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图 1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2(2015山东理综14) 距地面高 5 m 的水平直轨道上 A、 B 两点相距 2 m,在 B 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 h,如图 2 所示小车始终以 4 m/s 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 车运动至 B 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10 m/s h 等于( )图 2Am Bm 2、 Cm D2015新课标全国25) 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 37(7 )的山坡 C,上面有一质量为 m 的石板 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35B 上有一碎石堆 A(含有大量泥土) ,A 和 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 3 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 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 间的动摩擦因数1 减小为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 2 减小为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38第 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 2 保持不变已知 A 开始运动时,A 离 B 下边缘的距离 l27 m,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 3、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 m/s 3(1)在 02 s 时间内 A 和 B 加速度的大小;(2)A 在 B 上总的运动时间1题型特点牛顿第二定律是高考中每年必考的热点内容,既会单独考查,又会与电磁学内容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及运动图象的应用,题型多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题目新颖,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考查直线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大多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等内容2应考技巧抓住“两个分析”和“一个桥梁” “两个分析”是指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分析, “一个桥梁”是指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受力的桥梁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 4、解决问题考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1(2015新余二模)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 v 时发生位移 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 v 时发生位移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v) 2( ) v2 v)2( ) v2一辆卡车在一个沙尘暴天气中以 15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前方十字路口有一个小孩跌倒在地,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 0.6 s,刹车后卡车匀减速前进,最后停在小孩前 1.5 m 处,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已知刹车过程中卡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5 m/()A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小孩的距离为 31.5 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 3 s 停下C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过程中卡车 5、的平均速度为 11 m/卡车的初速度为 20 m/s,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卡车将撞到小孩3(2015上饶三模)2014 年 12 月 26 日,我国东部 14 省市 网正式启动运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 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 4 所示假设道路上有并行的甲、乙两辆汽车都以 0 m/s 朝收费站沿直线正常行驶,现甲车过 道,需要在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 速度正好减为 m/s,在虚线 收费站中心线之间以 4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收费站中心线后才加速行驶离开,已知甲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m/线 与收费站中心线距离 d10 m乙车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在中心线前某位置 6、开始做匀减速运动,至中心线处恰好速度为零,经过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行驶离开已知乙车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m/ 4(1)甲车过 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收费站中心线过程中的位移大小;(2)乙车比甲车提前多少时间到收费站中心线1基本公式vv 0v 0t v 2 t2 x2 结:应用运动学规律解题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第二步:分析运动过程,明确物体做什么运 动,构建运 动情景,必要时画出运动示意图第三步:明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其关系,选用合适的运动规律第四步:若运动包含多个阶段,要分 阶段逐个分析,各段交接点处的速度是衔接各段运动的关键物理量,也是解题的突破口第五步:选取正方向,由 7、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考题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多选)(2015海南单科8) 如图 5,物块 a、b 和 c 的质量相同,a 和 b,b 和 c 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 连,通过系在 a 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 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线剪断将物块 a 的加速度的大小记为 1 和 对于原长的伸长分别记为 力加速度大小为 )图 5Aa 13g Ba 10C l 2 D l 25(多选) 如图 6 甲所示,用粘性材料粘在一起的 A、B 两物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kg、m B2 A、B 之间产生拉力且大于 时,A、B 将会分离t0 时刻开始对物块 A 施加一水平推力 时对物块 8、 B 施加同一方向的拉力 A、B 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 2 方向保持不变,F 1、F 2 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关于 A、B 两物块受力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图 6At2.0 s 时刻 A、B 之间作用力大小为 Bt2.0 s 时刻 A、B 之间作用力为零Ct2.5 s 时刻 A 对 B 的作用力方向向左D从 t0 时刻到 A、B 分离,它们运动的位移为 5.4 2015余姚市三模)2015 年新春佳节,我市的许多餐厅生意火爆,常常人满为患,为能服务更多的顾客,服务员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将菜肴送至顾客处某次服务员用单手托托盘方式(如图 7)给 10 m 远处的顾客上菜 9、,要求全程托盘水平托盘和手、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务员上菜最大速度为 2.5 m/速运动过程中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图 7(1)求服务员运动的最大加速度;(2)服务员上菜所用的最短时间;(3)若服务员不小心手上沾了油,手和托盘间的动摩擦因数变成了 和托盘之间动摩擦因数不变,求服务员的最大加速度1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整体法和隔离法经常交替使用,一般是选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2受力分析的处理方法(1)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应用力的合成法较简单,合外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 10、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 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此时有 Fx y0,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3运动情景分析法(1)程序法:对于研究对象按时间的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运 动过程的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叫程序法运用程序法时,要注意前一个过程的结束是后一个 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的速度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图象法:图象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应用图象,不仅能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判断,也适宜于定量计算、论证,而且,通过图象的启发常能找到巧妙的解题途径考题三运动学图象问题7(2015湖 11、北八校联考二模) 如图 8 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 t 变化的图象,已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0t 2 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8A两物体在 刻速度大小相等Bt 1 时刻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8(2015湖州二模)如图 9 所示,将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小物块经过 A 点后到达底端 B 点,小明测出了 间的距离和小物块经过 用的时间,改变 A 的位置,测出多组 距及经过 用的时间 t,小明作出了 平均速度 与经过时间 t 的图象,)图 9A由图象可求出小物块到达 B 点的速度B由图象可 12、知小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图线和 t 轴所围的面积等于斜面的长度D由图象可知小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等于2015安康二模)图象法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图 10 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分析结果正确的是()图 10A由图甲可知,质点做曲线运动,且速度逐渐增大B由图甲可知,质点在前 10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4 m/图乙可知,质点在第 4 s 内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D由图乙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 15 m/xt、vt、at 的关系2图象问题的五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特殊点3注意:xt 图象和 vt 图象描述 13、的都是直线运动,而 at 图象描述的并非一定是直线运动考题四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传送带问题10如图 11 所示,有一条沿顺时针方向匀速传送的传送带,恒定速度 v4 m/s,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 37 ,现将质量 m1 小物块轻放在其底端 (小物块可视作质点),与此同时,给小物块施加沿传送带方向向上的恒力 F8 N,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运动到了离地面高为 h2.4 m 的平台上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g 取 10 m/s2,70.6,7问:图 11(1)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 (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时,立即撤去恒力 F,计算小物块还需经过多长时间离开传送带以及 14、离开时的速度。 11(2015温州三模)如图 12 所示,某电视台娱乐节目,要求选手要从较高的平台上以水平速度 出后,落在传送带上,由于传送带足够粗糙,假设人落到传送带上后瞬间相对传送带静止,经过一个 t0.5 s 反应时间后,立刻以大小为 2 m/向向右的加速度跑至传送带最右端已知平台与传送带的高度差 H1.8 m,水池宽度 s1.2 m,传送带 的距离 L16.6 m,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图 12(1)要使选手落到传送带上,选手从平台上跃出的水平速度 少多大。 (2)若传送带静止,选手以 m/s 水平速度从平台跃出,从开始跃出到跑至传送带右端经历的时间多少。 1水平放置运行的传送带处理水平放置的传送带问题,首先 应对放在传送带上的物体 进行受力分析,分清物体所受摩擦力是阻力还是动力;然后对物体进行运动状态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