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6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课 专题 运动图象及其应用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专题:运动图象及其应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质点自 x 轴原点出发,沿 x 轴正方向以加速度 a 加速,经过 间速度变为 着以a 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 时,加速度又变为 a,直,加速度再变为a,直到速度变为其 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点一直沿 x 轴正方向运动B质点将在 x 轴上一直运动,永远不会停止C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 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 可知,质点先沿 x 轴正向运动,经 2着又正向加速后减速,如此反复,但每次位移总比前一次小,最终停止,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在 2位移大小等于 2、大三角形面积 t0v 0有 D 对12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0 1 s 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解析:甲、乙两物体在速度图象里的图形都是倾斜的直线,表明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是匀加速,甲是匀减速,加速度方向不同,A 对 C 错;根据在速度图象里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可知在 01 s 内甲通过的位移大于乙通过的位移,B 错;根据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D 错答案:列车队从同一地点先后开出 n 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排成直线行驶,各车均由静止出发先 3、做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同一速度 v 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欲使 n 辆车都匀速行驶时彼此距离均为 x,则各辆车依次启动的时间间隔为(不计汽车的大小)()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取相邻两车考虑:以一辆车开始运动时为计时起点,设经时间 v 做匀速运动,则前一辆车已经运动的时间为: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 前 t0x 后 t0,v2 x 前 x 后 x 得: t0t0x,则有 t v2 4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 tt 1 时相交于 P 点, 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 Q,面积为 S.在 t0 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 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 4、 t,则下面四组 t和 d 的组合可能的是( )At t 1,dS Bt t1,d 4Ct t1,d S Dt t1,d 2 12 34解析:在 后就不可能追上了,故 t项 A 错误;从图象中甲、乙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即对应的位移看,甲在 ,当 t时,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即相距 d S,选项 D 正确34 34答案:物体在 A、B 两点的正中间由静止开始运动( 设不会超越 A、B),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设指向 A 的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从出发开始计时,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先向 A 运动,后向 B,再向 A,又向 B,4 s 末 v0 物体在原处B先向 A 运动,后向 5、B,再向 A,又向 B,4 s 末 v0 物体在偏向 A 的某点C先向 A 运动,后向 B,再向 A,又向 B,4 s 末 v0 物体在偏向 B 的某点D一直向 A 运动,4 s 末 v0 物体在偏向 A 的某点解析:各秒内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1 m/各秒内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是先加速再减速,到 0 再加速后又减速到 0,如此反复答案:定项选择题6如图所示,象和 象中,给出四条曲线 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图线 1 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 象中 刻物体 1 的速度小于物体 2 的速度C象中 0 至 6、间内物体 4 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 3 的平均速度D两图象中,t 2、t 4 时刻分别表示物体 2、 4 开始反向运动解析:运动图象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A 错;象中,t 1时刻物体 1 的斜率大于物体 2,故 B 错;象,0 至 间图象所围的面积可知 4 3,C 对;t 2时刻物体 2 开v v 始反向,t 4时刻物体 4 的速度方向不变,加速度开始反向,D 错答案: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B物体运动的时间为 8 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 80 t4 s 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10 m/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并非为物体运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 7、昌的博客 由图象可知,在 04 s 内物体沿正方向前进 80 m,非匀速;4 s8 s 内物体沿与原来相反的方向运动至原点在 t4 s 时,图线上该点处切线的斜率为零,故此时速度为零由以上分析知A、D 错,B、C 正确答案: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 g10 m/s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的初速度的大小为 5 m/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合题给 ,可以确定是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的由题图知 00.5 s 过程为下落过程,最大速度为 5 m/s,A 正确;0.5 ss 过程为反弹过程,初速度大小为 3 m/s 8、,B 错误;由 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为位移可得反弹的最大高度为 h (3 12m m,C 正确, D 错误答案:李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讲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兔子和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B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两次C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也是沿直线跑D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解析:由题图可知,兔子和乌龟在同一地点,但不是同时出发,兔子自认为自己跑得快,肯定赢,所以比乌龟晚出发时间 选项 A 错误图中乌龟和兔子的 象两次相交,表示在比赛途中它们相遇两次:第一次是 二次是 选项 B 正确乌龟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兔 9、子也在做直线运动,只是中间停了一段,结果是乌龟先通过预定的位移到达终点,乌龟赢了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为 辆游戏赛车 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 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 象如图所示其中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线与 t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的数值表示位移的大小A 、C 两图中在 t20 s 时 a、b 两车的位移大小分别相等,故在 20 s 时 b 车追上 a 车;B 图中 b 车一直领先,间距越来越大,a 车在前 7.5 s 一直落后,在 7.5 ss 间尽管 a 车速度大于b 车,但由于前 7.5 s 10、 落后太多未能追上, 12.5 s 后 vav b,故 a 车不能追上 b 车答案:选择题11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 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 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 v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 L20 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a;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11、解析:设甲从离接力区 13.5 m 处到赶上乙所用时间为 t,乙从开始起跑到被甲追上,跑的路程为 x,甲、乙二人所用时间相等对甲: t,对乙:x v m/2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3 m/s 2t3 sx13.5 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 x 20 m13.5 m6.5 1)3 m/s 2(2)6.5 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 F 的作用,力 F 的大小与时间 t 的关系和物块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 2,试利用两图线求:(1)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物块在 3 s6 s 内的加速度大小;(3)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1) 由 象可知,物块在 6 s9 s 内做匀速运动,由 s9 s 的推力 N,故 34 N.(2)由 象可知,3 s6 s 内做匀加速运动,由 a 得v 世昌的博客 2 m/s 2.(3)在 3 s6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F N以上各式求得:m1 1)4 N(2)2 m/3)0.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