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讯cm-ims设备规范-综合接入设备iad分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26 18. 编制历史 .......................................................................................................... 26 QB╳╳ ╳╳╳ ╳╳╳╳ IV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ITUT和 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 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 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主要包括 IMS综合接入设备( IAD)的以下几方面内容:组网要求、业务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与信令要求、软硬件要求、同步要求、网管要求、环境要求、电源及接地要求。 本标准是 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中国移动 CMIMS_AG设备规范 [2] 中国移动 CMIMS_IAD设备规范 [3] 中国移动 CMIMS_IP PBX设备规范 [4] 中国移动 CMIMS_SIP GW设备规范 本 标准 由中国移动通信 集团 公司 计划部提出,由集团公司技术部 归口。 本 标准 由 标准 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 标准 起草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 标准 主要起草人: 姜怡 、刘昶 QB╳╳ ╳╳╳ ╳╳╳╳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IAD在组网、业务、设备功能、性能、接口与信令 、软硬件、同步、网管等方面的要求,为中国移动引入提供技术依据,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 IAD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 21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单位 [1] 中 国 移 动 CMIMS _CSCF_BGCF设备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 中国移动 CMIMS业务开通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3] 中国移动 CMIMS业务开通接口规范 接入设备分册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4] T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3GPP [5] TS IP Multimedia Call Control Protocol based on SIP and SDP 3GPP [6] 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中华人民共 和国信令产业部 [7] YDN 0341997 ISDN 用户 网络接口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令产业部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 、 定义 和缩略语 适用于本标准 : 表 31 缩略语 英文 中文 QB╳╳ ╳╳╳ ╳╳╳╳ 2 IAD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 综合接入设备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P多媒体子系统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 DTMF Dual Tone Multi Frequency 双音多频 FSK Frequencyshift keying 频移键控 4. 组网 IAD,即综合接入设备,作为 CMIMS用户接入层设备,将用户的数据和语音等应用接入到分组交换网络中,在分组交换网络中完成相应功能, IAD 的用户模拟电话端口数 1~几百个。 IAD分为机架型和桌面型两种。 IAD 位于用户端侧,无需专门的机房,一般放置于离用户较近的地方,如家庭、办公室、小区或商业楼宇的楼道。 QB╳╳ ╳╳╳ ╳╳╳╳ 3 统 一模 拟承 载 网M G C F/G M S CP L M NC M IM S多 媒 体 业 务 平 台用 户 接 入 侧核 心 网 侧互 通IA DS B CC e n t r e x. . .. . .S IPS IPS IP 硬 终 端P C 客 户 端/ 数 字 话 机 传 真 机S IP接 入 网 图 41 IAD 接入 CMIMS 的组网图 在 CMIMS网络部署中, IAD位于用户接入侧。 QB╳╳ ╳╳╳ ╳╳╳╳ 4 5. 业务功能 . 语音业务 IAD需支持与 CMIMS核心网交互完成呼叫业务,要求 IAD能够支持单用户的多路呼叫,并具备呼叫保持、呼叫等待、呼叫转接、区别振铃(可选)、三方通话等功能。 IAD需支持与 IMS核心网交互完成 CMIMS特色业务,主要包括: 统一 Centrex业务、一号通业务、多媒体彩铃业务等。 . 数据业务 对于桌面型 IAD,要求提供下行以太网接口,要求 IAD除具有本标准规定的语音特性外,还具有二层以太网交换机的特性。 . 级联功能 对于机架型 IAD,要求提供下行以太网接 口用于 IAD设备的级联。 . 传真业务 IAD支持 、 VBD透传传真和。 . 数图( digit map)功能 IAD设备支持数图功能,且容量要求不低于 2Kbyte。 IAD支持本地和远程配置和修改数图功能。 . MODEM 业务功能 IAD应支持 Modem业务。 QB╳╳ ╳╳╳ ╳╳╳╳ 5 6. 设备功能 . 接入 CMIMS 网络 IAD设备应能支持将 POTS终端接入 CMIMS网络并为其提供 CMIMS业务的能力。 IAD支持 CMIMS动态 SBC发现机制,并通过发现的 SBC向 CMIMS注册。 IAD设备应能支持代理注册功能,为挂接 的用户发起代理注册到 CMIMS网络。 要求 IAD必须支持 Http Digest、 SIP Digest、可选支持 IMS AKA算法,完成 IMS核心网对于用户的注册鉴权和会话鉴权功能。 IAD设备应支持终端订阅功能,可以向 CMIMS网络发起订阅流程,并支持接收 CMIMS网络发来的 notify消息。 IAD设备应该支持 SIP会话能力,能够发起呼叫和接收呼叫,并支持媒体面的处理能力。 IAD与 CMIMS网络之间可选支持 SIP协议的心跳机制。 IAD应支持通过上行 SIP信令传输拍叉信号和业务选择键信号给 CMIMS网络。 IAD应支持用户数据的配置,如用户码号、用户鉴权数据等,应可逐用户配置,也可支持通配符配置。 IAD应能支持逐用户注册 ,机架型 IAD应支持代理组注册和通配注册。 . 呼叫 处理 的要求 . 对 DTMF 码和 FSK 的要求 IAD具有 DTMF检测、生成、传递和恢复功能: IAD能够识别出用户所拨的 DTMF号码,转换为相应的数字,封装在信令中。 具备恢复生成 DTMF音的功能。 IAD支持 FSK的生成。 IAD具有主叫号码显示功能,具体参考《 YDN 0651997》。 IAD必须支持二次拨号。 二次拨号有两种实现方式 ,带内方式和带外方式。 带外方式要求支持通过 info消息上报。 QB╳╳ ╳╳╳ ╳╳╳╳ 6 其中带内方式又分为两种: ( 1)将 DTMF按照语音一样,打入 RTP包,传到对端还原,这种方式在非 以及网络条件不良好时,可能引起信息的丢失,不建议采用。 ( 2)采用 RFC 2833的方式。 这种方式与编解码无关,网络的影响也降低到最小程度。 IAD必须支持采用 RFC 2833的带内传送方式,同时可选支持带外传送方式。 如果以后带外方式标准化或者 RFC 2833的改进方案能够解决安全问题,遵循新的标准。 . 与 IMS 核心网交互完成呼叫业务 IAD 能够检测用户线实际状态,完成用户向 CMIMS核心网的注册、重注册和解注册功能,并向 IMS核心网订阅用户的注册状态。 IAD 能够根据呼叫处理上文,向用户放送各种信号音和铃流,包括振铃音、回铃音、忙音;或者在媒体资源服务器的配合下,向用户放送各种音源及通知音。 IAD 能够对呼叫的接续过程进行控制,包括会话的建立、修改以及释放。 . 媒体 控制功能 IAD应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包括 PCMA和 PCMU)、 ;能在 IMS核心网的控制下,采用相应的编码方式,完成语音的编 码、解码和打包、拆包。 IAD应满足所有模拟 Z端口用户同时进行呼叫的媒体处理能力,不应存在资源消耗尽或不足的情况,媒体资源与 Z接口比例应为 1:1。 IAD支持视频回落功能。 . 智能路由 功能(可选) IAD应支持智能路由功能 , 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和费率选择不同路由 , 支持路由备份和负荷分担。 QB╳╳ ╳╳╳ ╳╳╳╳ 7 . 媒体处理要求 由于在 IP 网上传输的时延较大,易于产生回声, IAD必须具有回声抑制功能。 回声抑制支持。 回声抑制功能的能力不低于 32ms。 IAD应具有静音检测能力以及对话音流进行静音压缩。 IAD应能产生舒适 背景噪音。 IAD应设有输入缓冲,以消除网络时延抖动对话音质量的影响。 IAD优选能根据网络情况动态地调整输入缓存的大小,在语音质量和话音延时中取得平衡。 IAD能够进行增益调整。 IAD需支持语音帧补偿。 IAD可支持打包时长 10ms,20ms,30ms,并可动态调整。 (可选) . 业务 实现 保证能力 . IP 地址的获取 IAD 应能够支持 IP 地址的静态配置和动态分配。 动态 IP地址分配,应符合中国移动宽带接入用户认证要求。 IAD设备应支持 PPPoE的认证方式。 . 防火墙的穿越 通过配置, IAD 能够配置 其语音业 务 信令流的端口,能够将 语音业务 媒体流的端口限制在一个较小的区间范围内,以保证能够在防火墙上开放相关的端口,实现穿越。 例如,对于 8口 IAD,可以将媒体流的端口限制在一段(例如 32 个连续端口)端口范围内。 . NAT 功能 IAD应支持 NAT功能。 QB╳╳ ╳╳╳ ╳╳╳╳ 8 7. 协议要求 . 信令控制协议 IAD设备需要支持 IMS标准的 SIP协议,并符合以下要求: 被叫侧 IAD的号码显示信息应当从呼入的 INVITE消息中的 from头域的 sip uri中获取( sip uri中的 username部分); 当用户去话时, IAD发送出的 INVITE消息的 Requestline中 request uri应当满足如下要求: ( 1)若该 request uri为 sip格式且其用户名部分为全数字,要求其含有 user=phone参数; ( 2)若该 request uri为 tel格式,其应为一个全局可路由号码,否则,若该 tel uri为一个本地号码,则应该包含 phonecontext参数(可选),指出该 tel uri的有效范围。 建议 phonecontext参数的取值为 tel uri的归属 地市的区号 (由此 IMS域来做相应的号码补齐和号码翻译,将该 tel uri变为一个全局 可路由号码),具体请参见 IETF RFC3966。 在呼叫等待业务中,要求被叫用户的 IAD可以回复 182消息来协助网络实现呼叫等待放音等功能; 其它业务中,要求被叫用户的 IAD可以回复 486消息。 要求 IAD设备可以完成终端混音模式的三方通话; 要求 IAD必须支持临时响应的可靠传输,即在发送的 invite消息 support头域中必须含有100rel参数; 要求 IAD设备能够根据收到的 INVITE消息中 alertinfo头域的 info参数识别该呼叫来自群内或者群外,并向用户终端发送区别振铃信息(可选)。 . 媒 体流协议 IAD 应支持 RTP、 RTCP协议。 . 网管协议 IAD设备提供连接 OMC的能力。 QB╳╳ ╳╳╳ ╳╳╳╳ 9 IAD支持 Tel/SSH远程管理和维护。 . 其他协议 对于两口或单口的 IAD,下行以太网口,优选支持 Q VLAN标准、 QoS 标准、 D网桥。 IAD 应支持 DHCP协议,包括通过 DHCP协议获取 IP地址,及四口以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