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物理热点预测专题11 物理实验内容摘要:

1、物理实验高考预测物理实验是高考物理的必考题,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型,分值占 1719 分,在整个主观题中约占 25左右。 一般围绕力学和电学两部分命题,特别是电学实验题更是高考命题的重头戏。 高考对物理实验的考查形式有选择、填空、简答、连线作图、器材选择、方案设计等。 考查的内容包括基本仪器和仪表的使用与读数;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基本实验方法;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使用方案的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的考查;实验数据的处理,包括实验误差的产生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等。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 2、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得 3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零分。 )1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 O 点。 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 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拉到另一位置 O 橡皮条拉到某一位置 O 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 90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2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如下表: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cms) 面几种做法合理的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 3、用公式 算出加速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 t 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 a = 求出加速度据实验数据画出 v t 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 算出加速度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3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 如图12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 O 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半径 ,垂直盘面插上两枚大头针 1、 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夜面与直径 平,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 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 1、 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 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 可以 4、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在用此仪器测量液体的折射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头针 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大于插在 N 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B大头针 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小于插在 N 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C对于任何液体,在 分都能观察到大头针 能有一种液体,在 分观察不到大头针 在练习使用示波器的实验中,关于竖直位移旋纽和 Y 增益旋纽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竖直位移旋纽用来调节图象在竖直方向的位置,Y 增益旋纽用来调节图象在竖直方向的幅度B竖直位移旋纽用来调节图象在竖直方向的幅度,Y 增益旋纽用来调节图象在竖直方向的位置C竖直位移旋纽和 Y 增益旋纽都是用来调节图象在竖直方向的位置D 5、竖直位移旋纽和 Y 增益旋纽都是用来调节图象在竖直方向的幅度5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重锤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实验时,以下说法正确得是( )A应选用质量较大的重锤,使重锤和纸带所受得重力远大于它们所受得阻力B重锤的质量可以不测出,也能完成验证实验C处理数据时必须挑选第 1、2 两点间距离接近 2纸带才能完成实验D处理数据时可以避开纸带上初始密集的几点,选择后面合适的两点进行测算与验证6如图 12示,为描绘电场中等势线的装置,若所用电流计的电流从哪一接线柱流入,其指针就向哪一侧偏,在寻找基准点 O 的另一等势点时,探针 1 与 O 点接触,探针2 与导电纸上的 C 点接触电流计的指针向负接线柱一 6、侧偏转,为了尽快找到新等势点,探针 2 应由 C 点逐渐向( )A上移动 B下移动 C左移动 D右移动7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迹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作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出运动的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其中正确的有 (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C每次必须将小球由静止释放D记录小球位置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等距离下降8一个 型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 ,。 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 ,内阻忽略不计。 则(210R34V) 短路时, 短路时, 端接通测试电源时, 两端的电压为 端接通测试电源时, 两端的电压为 7、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共 72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9 (6 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若已知实验室纯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 将其配制成酒精油酸溶液,且一滴酒精油酸溶液含纯油酸的质量为 m,此滴油酸溶液在液面上扩散后的最大面积为 S,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此滴油酸溶液所含油酸的分子数为 ,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若将油酸分子视为球体且一个,则其直径还可表示为 10(12 分)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在一个较长的铁钉上,用漆包线绕上两个线圈 A 和 B,线圈 A 与干电池连接,线圈 B 的两端接在一起,并把 漆包线放在静止的自制指南针的上方,如图所示。 8、当干电池给线圈通通电的瞬间,从上向下看(俯视 指南针将_偏转(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1 (14 分)如图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 0 点开始,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 都为记数点测得: cm,cm,cm,1)在计时器打出点 1,2,3,4,5 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_ cm/s,_ cm/s, _ cm/s, _ cm/s, _ cm/s(2)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a_ cm/s 212 (14 分)一毫安表头 满偏电流为 阻约为 300 要求将 A 的电流表,其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图中 是量程 A 的标准电流表, R 为滑动变阻器,S 为开关, E 为电源完善下列 9、实验步骤:将虚线框内的实物图按电路原理图连线;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至 端(填“ a”或“ b”) ,电阻箱 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增大回路中的电流,使标准电流表读数为 1 A;调节电阻箱 毫安表指针接近满偏,此时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会 (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 ) ;多次重复步骤,直至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为 ,同时毫安表指针满偏回答下列问题:在完成全部实验步骤后,电阻箱使用阻值的读数为 ,由此可知毫安表头的内阻为 用改装成的电流表测量某一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指针半偏,此时流过电阻箱的电流为 A对于按照以上步骤改装后的电流表,写出一个可能影响它的准确程度的因素:。 13 (14 10、分)某同学到实验室做“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有以下器材:待测电源(电动势约为 4V,内阻约为 2)一个阻值未知的电阻 (内阻很大,有 5V、15V 两个量程)两块电流表(内阻约为 5,量程 500动变阻器 A(020,3A)滑动变阻器 B(0200,键一个,导线若干。 该同学想在完成学生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同时测出定值电阻 计了如图 12示的电路。 实验时他用I 分别表示电表 2、A 的读数。 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记录了 I 的一系列值. 其后他在两张坐标纸上各作了一个图线来处理实验数据,并计算了电源电动势、内阻以及定值电阻 据题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1、(1)在电压表 动变阻器应选择_(填器材代号“A”或“B” );(2)在画出图线时,用来计算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图线的横坐标轴、纵坐标轴分别应该用_、_表示;用来计算定值电阻 坐标轴分别应该用_、_表示。 (填“ I”或由它们组成的算式)(3)若实验中的所有操作和数据处理无错误,实验中测得的定值电阻 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其真实值。 14 (16 分)如图所示是测量通电螺线管 A 内部磁感应强度 B 及其与电流 I 关系的实验装置。 将截面积为 S、匝数为 N 的小试测线圈 P 置于螺线管 A 中间,试测线圈平面与螺线管的轴线垂直,可认为穿过该试测线圈的磁场均匀。 将试测线圈引线的两端 12、与冲击电流计 D 相连。 拨动双刀双掷换向开关 K,改变通入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而不改变电流大小,在 P 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引起 D 的指针偏转。 (1)将开关合到位置 1,待螺线管 A 中的电流稳定后,再将 K 从位置 1拨到位置 2,测得 D 的最大偏转距离为 知冲击电流计的磁通灵敏度为 ,式中 为单匝试测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 则试测线圈所在处磁感应强度 B;若将 K 从位置 1 拨到位置 2 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t,则试测线圈 P 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2)调节可变电阻 R,多次改变电流并拨动 K,得到 A 中电流 I 和磁感应强度 B 的数据,见右表。 由此可得,螺线管 A 内部在感应强度 B 和电流 I 的关系为B。 (3) (多选题)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采取的措施有() 的阻值 (A)B(10 3 T)1 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