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点拨精析(新课标)考点16 动量、原子物理内容摘要:
1、、原子物理1.(2011天津理综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A. 光电效应实验 B. 伦琴射线的发现C. 粒子散射实验 D. 氢原子光谱的发现【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各实验现象和发现与哪些物理原理有关,原子的核式结构由谁提出,用什么实验验证以及核式结构所能解释的物理问题是什么。 【精讲精析】选 C光电效应现象证明了光的粒子性本质,与原子结构无关,选项 A 错误,伦琴射线的发现以及氢原子光谱的发现都与原子的能级结构有关,都是原子能级跃迁的结论,选项 B、D 错误,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 C 正确。 2.(2011北京高考示放射性元素碘 131 衰变的 2、方135()132715 B. 131054C. 03n D. 3521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1)在原子核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 衰变是原子核放出高速电子流. 【精讲精析】选 B. 碘( 13275)的原子核内一个中子放出一个电子,变成一个质子,质量数没有发生变化,核电荷数增加 1,所以生成54 号元素 ,项正确. (2011浙江理综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B. 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C. 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D. 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理解:(1)天然放射现象中 3、三种射线的产生机理.(2)影响天然放射现象半衰期的因素.【精讲精析】选 线是在 衰变中产生的,本质是氦核, 射线是在 衰变中产生的,本质是高速电子束,B 错误; 射线是 衰变和 衰变时原子核发生能级跃迁而产生的电磁波,C 错误;物质的放射性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D 2011广东理综电效应实验中,路点拨】:解答本题时注意 :(1)把握光电效应的规律;(2)最大初动能与遏制电压的关系【精讲精析】选 要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一个最小频率,即极限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不管光的强度多大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与光照时间无关,故 D 正确,;对 4、同一种金属,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需要的遏止制电压越大,C 正确。 5.(2011福建理综)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 1921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与入射光频率 的关系如图示,其中 为极限频率。 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0_。 (填选项前的字母)关 B. 时,会逸出光电子 关。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能读懂图像,且应理解光电效应的两个关系【精讲精析】选 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B 错;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C 错;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图像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D 2011福建理综 5、)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 m,速度大小为 的 A 球与质量为 2m 静止的 B 球碰撞后,A 球的速度方碰撞后 B 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_。 (填选项前的字母)A. B. C. D. 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并理解动量的矢量【精讲精析】选 规定 A 球原方向为正方向,由题意可知 ,因此 B 球的速度可能为 选 2011江苏物理1)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2)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_(选填“越大”或“越小”)。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10),电子质量为 m,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 的光子被电 6、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_(普朗克常量为 h ).(3)有些核反应过程是吸收能量的。 例如,在 中,核14718反应吸收的能量 ,在该核反应方程中,)()表示什么粒子。 X 粒子以动能 击静止的 ,若 ,则该147核 简要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注意理解:(1)黑体辐射强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2)波尔理论内容(3)核反应的特点以及核能的计算【精讲精析】(1)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增加,辐射强度的极,A 对。 (2)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中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能量越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道: 21所以电子速度为: V= 2()(3)根据核反应的规律即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X 的电荷数是 2,质量数 7、,4,X 表示是。 42以不能实现,【答案】(1)A(2) 越大, (3) ,不能实现,因为1()42.(2011新课标全国卷)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 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 若用波长为 ( 0)的单色光做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 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 e,c 和 h【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先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计算出逸出功,再由遏止电压与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关系及光电效应方程,可求出遏止电压。 【精讲精析】由 W=h ,又 k,且 W,v = ,所以( )=。 10 0答案:h 09.(2011新课标全国卷)如图,A、B、C 8、三个木块的。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 和 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 B、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 以初速 v 沿 B、C 的连线方向朝 B 运动,与 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 C 与 A,B 分离,已知 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 v,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分阶段进行分析:第一阶段 A 碰 B 后与B 粘合在一起,此时三者以共同速度运动,此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二阶段为从细线断开到 C 与弹簧分开的过程,A、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可根据这些守 9、恒立出方程,解答所求。 【精讲精析】设碰后 A、B 和 C 的共同速度大小为 v,由动量守恒有,3mv= 设 C 离开弹簧时,A、B 的速度大小为 动量守恒有,3 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细线断开到 C 与弹簧分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3m)v 2E p= (2m)v 12 12 12 12由式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m : m 2011北京高考如图 2,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 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 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 B. 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10、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图 2 中 验时,先让入射球 1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 P,然后,把被碰小球 2将入射球 1从斜轨上 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2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m、 D分别找到 12, 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量平抛射程,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 那么还应满足的表(用中测量的量表示)。 经测定, 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碰撞前、后 则 = :11;若碰撞结束时 为 ,则 : =11: 1p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为 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 请你用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撞小球 N 的最大值为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精讲精析】在落地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水平位移就能反映平抛初速度的大小,所以,.找出平均落点的位置,测量平抛的水平位移,因此步骤中 D、 D、E 先后均可,至于用天平测质量先后均可。 所以答案是 设落地时间为 t,则 , ,动量守恒的表达。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点拨精析(新课标)考点16 动量、原子物理
相关推荐
列问题中的两个变量 y 与 x 之间的关系: ① 某商店 1月份的利润是 2万元, 3月份利润逐月增长,这两个月利润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x , 3月份的利润为 y = 即:y = ② 用总长为 60 m 的篱笆围 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 y (m2)与矩形一边长 x (m)之间是函数关系 y = 即:y = ③ 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 x ,一年到期后
_______ 【新知探究】 探究一、 由“知识回顾 3题”可得规律: 规律: 916______ 916; 1636______ 1636; 416_______ 416; 2 根据大家的练习和解答,我们可以得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把这个法则反过来,得到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
5. 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是 ____________。 这类动物的胚胎发育在 ________内进行,大脑比较________。 6. 病毒是一种没有 ________结构的生物,一般由 ________和 ____________组成。 病毒必须通过____________才能观察到,这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 ________。 7. 痢疾杆菌生活在人的肠道内,靠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来生活。
互学习中,体验“互补互余”仅仅表明了两个角的度量关系,并没有限制角的位置关系;在合作共赢中,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活动注意事项: 教师首先应关注全体学生是否积极思考。 是否进行有效讨论。 在巡视中,还应关注学生的画图是否合乎要求,要及时收集学生一些好的画法进行展示,关注学习上稍微落后的学生,提前给予点拨,在集体展示 时给这部分同学展示的机会
1、,本专题包括的考查点:一是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二是电容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三是安培力和洛伦兹力。 电磁场知识是历年高考试题中考点分布重点区域,尤其是在力电综合试题中常巧妙地把电场、磁场的概念与牛顿定律、动能定理等力学、电学有关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还能侧重于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方面的考查。 预计 2012 年高考本专题占分比例仍在 26%左右
1、,分值为 6 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复习时深度不宜过深。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发展趋势来看,2012 年高考中本专题可能会以下列题型出现:1选择题。 它可能把波的图象、频率、波长、波速的关系,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及单摆的周期、机械能守恒等知识有机整合成一道选择题。 2实验题和填空题。 可以考查“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回声测距离”等。 3计算题。 计算题中可能会求考查波速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