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总复习物理教学案第03讲内容摘要:
1、【弹力】 弹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在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计算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加以注意。 三、教具1演示形变用的橡皮泥、棉线、泡沫塑料、木板、弹簧、木块、激光器、平面镜等。 2演示胡克定律用的带长度刻度的木板,弹簧、钩码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边我们研究了重力的特点,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中的第二种力弹力。 ( 2、二)教学过程设计1弹力先来看几个小实验。 用手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压木板,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外力。 一块橡皮泥用手可以捏成各种形状,捏后它将保持这种形状。 棉线弯曲后的形状也不再复原。 把一块木板压弯后,放手木板又恢复原形。 把弹簧拉长后也能恢复原形。 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弹簧、木板、泡沫塑料等发生的形变属于这一种。 不能够恢复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棉线,橡皮泥等发生的形变属于这一种。 以后重点研究弹性形变,不加说明就指这种弹性形变。 实验:用铁丝弯成一根弹簧,跟用钢丝弯成的弹簧对比。 在下面挂较少的钩码时,去掉钩码 3、,两弹簧都能恢复原长。 当下面挂的钩码较多时,铁丝制作的弹簧不能恢复原长,而钢丝弯成的弹簧可以恢复原长。 可以看出,弹性形变是在一定范围内成立的。 让学生举几个弹性形变的例子。 以上讨论的都是明显的弹性形变,其实有时的弹性形变是用眼看不出但又确实存在的。 实验:桌面上放激光器、两个平面镜,激光通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 当用手压桌子时,墙上的光点发生移动,这说明桌面发生了形变。 棉线在拉长时也发生了形变,而这种形变也是不易观察到的。 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形变后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又有什么作用呢。 实验:木块压在泡沫塑料上,泡沫塑料形变后对木块产生向上的支持力。 弹簧拉木块时,弹簧伸长后产生对木块的弹力。 (2 4、)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形变。 定性地分析弹力的大小:跟物体发生的形变有关,跟形变物体的弹性有关。 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跟物体恢复形状的方向一致。 例:把书放在桌面上,书压桌面,书和桌面都有微小的变形。 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有一个向下的弹力,压力。 桌要恢复原状有一个向上的弹力,支持力。 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用绳吊重物,绳对重物是否有弹力。 物体受重力和绳的拉力。 物拉绳,绳拉重物,使重物和绳都有极微小的形变。 5、发生形变的绳要恢复原形,对重物产生向上的弹力,拉力。 发生形变的重物要恢复原状,对绳产生向下的弹力,拉力。 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线收缩的方向。 结论: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 练习: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 应注意第 3 张图中斜面与球间无弹力,可采用把斜面移开的方法看物体的平衡是否被破坏来判断。 弹力方向的特点:由于弹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面面结合,点面结合时弹力的方向都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点点结合可转化成面的结合上去。 讨论:浮力是不是弹力。 答案为是。 2胡克定律前边我们定性地研究了弹力的大小,下面定量地研究弹簧 6、的弹力跟哪些因素有关。 :在一个后面附有长度刻度的弹簧上面挂钩码,当钩码的数量增加时,弹簧中的弹力加大,弹簧的伸长增大,把读出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钩码数(个) 弹簧的伸长(厘米)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胡克定律:弹簧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 写成公式为 f=劲度系数,跟弹簧丝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弹簧的长度等量有关,这个量反映了弹簧的特性。 例:有一根弹簧的长度是 15 厘米,在下面挂上 克的重物后的长度变成了 18 厘米,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答:这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m。 (三)小结这节课研究了弹力,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是跟接触面垂直的,绳中的弹力是沿着绳的方向的;弹簧弹力的大小用胡克定律计算。 五、说明1在本节教学中几个实验应做好,这对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很重要。 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可让学生多举一些例子,有些结论可让学生总结出来。2012高考总复习物理教学案第03讲
相关推荐
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柯:斧柄。 怀友时只能空口吟那首笛念友的 《 思旧赋 》 ,回到京城反倒成了那个烂掉斧柄的人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沉没的船。 • :旁边。 • :无数的船只。 • :枯病的树,诗人自喻。 • :比喻生机。 沉船旁边上千只船反而扬帆而过,病树前面上万棵树倒是春意盎然。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你
1、:电磁感应1风速仪的简易装置如图甲所示。 在风力作用下,风杯带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永磁铁转动,线圏中的感应电流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 风速为 得线圈中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风速变为 v2感应电流的峰值 期 T 和电动势 )A大,T 变小B大,T 不变C小,T 变小D变,E 变大答 案 :现将电池组、滑线变阻器、带铁心的线圈、线圈 B、电流计及如下图连接,在开关闭合
1、、教学目标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掌握重力的方向和大小,掌握重心的概念,会求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3)知道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及物体间距离的定性关系。 2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的传播和预防 传染病的传播和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及 易感人群 有关。 传染源 定义: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 定义: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 易感人群 定义:对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1、【直线运动】第二章:直线运动 第一节:机械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一、目的要求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明确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一个运动,结果会有不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解质点的概念,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道什么叫质点运动的轨迹,步了解建立模型,点难点1、理解机械运动的永恒性和相对性,知道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