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总复习物理教学案第17讲内容摘要:

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三、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实验、讲解、归纳、推理法五、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 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 2、动的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曲线运动(1)放录像,展示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3)用 件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 呢。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放录像: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 3、: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用 件模拟实验: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2)观察完模拟实验后,学生做实验。 (3)分析归纳得到: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就做曲 4、线运动。 (4)学生举例说明:物体为什么做曲线运动。 (5)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产生的加速度也在这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夹角,这时,合力就不但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六、小结1、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上。 3、当合外力 F 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有一夹角 a 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七、板书设计: 有 一 夹 角 时 做 曲 线 运 动与当 切 线 方 向速 度 方 向 对 应 5、于 该 点 的速 度 方 向 时 刻 改 变 等 , 互 不 影 响运 动 轨 迹 是 曲 线 时 间 相曲 线 运 动 合 动的合成与分解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2)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3)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可将曲线运动的条件深化,即平行速度的力只改变速度大小;垂直速度的力只改变速度方向,可根据力的效果将合外力沿速度方向和垂直速度方向分解;(4)了解合运动、分运动,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5)由分运动的性质及特点综合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 6、,有关教学软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总结概括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研究船渡河运动,假设水不流动,可以想象出船的分运动;又假设船发动机停止工作,可想象出船只随水流而动的另一分运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运用物理学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曲线运动为什么是变速运动,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2已知两个分运动的性质特点,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学生不容易很快掌握,是教学的难点,解决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把每个分运动的初始值( 7、包括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每个分运动所受的外力)进行合成,最终还是用合运动的初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关系来判断。 三、教具1乒乓球、小铁球、细绳。 2斜槽、条形磁铁、铁球、投影仪、计算机软盘、彩电。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机械运动可以划分为平动和转动,而平动又可以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所以曲线运动属于平动形式,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仍然可以看成一个质点,曲线运动比直线运动更为普遍。 例如,车辆拐弯;月球绕地球约 27 天转一圈;地球绕太阳约一年转一周;太阳绕银河系中心约 年转一周。 (二)教学过程设计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因为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连续发生变化,我们很难直观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方向。 可以设想如果 8、某时刻的速度方向不再发生变化,物体将沿该时刻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然后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几种现象。 (1)让学生回答,绳拉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断后小球将沿什么方向运动。 (沿切线方向飞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绳断后小球速度方向不再发生变化,由于惯性,从即刻起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沿切线飞出。 (2)教材内容:砂轮磨刀使火星沿切线飞出,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被磨掉的炽热微粒速度方向不再改变,由于惯性以分离时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又如,让撑开的带有雨滴的雨伞旋转,雨滴沿伞边切线方向飞出(与上例同理)。 (3)在想象与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得出: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9、,在某时刻的即时速度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上。 并引导学生注意到: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同时变化,但变化的方向是一定改变的,速度是矢量,方向一定变,速度就一定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曲线运动的条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可知,速度的变化一定产生加速度,而加速度必然由外力引起,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并且方向相同。 随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如果合外力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将做什么样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2)绳拉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绳子的拉力 T 起什么作用。 (改变速度方向)(3)演示实验(用投影仪或计算机软件):让小铁球从斜槽 10、上滚下,小球将沿直线 动。 然后在垂直 方向上放条形磁铁,使小球再从斜槽上滚下,小球将偏离原方向做曲线运动。 又例如让小球从桌面上滚下,离开桌面后做曲线运动。 (4)观察实验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如下:平行速度的力改变速度大小;垂直速度的力改变速度的方向;不平行也不垂直速度的外力,同时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得出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物体的运动往往是复杂的,对于复杂的运动,常常可以把它们看成几个简单的运动组成的,通过研究简单的运动达到研究复杂运动的目的。 (1)通过演示实验和联系船渡河实际,给出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 把注满水的乒乓球用细绳系住 11、另一端固定在 B 钉上,乒乓球静止在 A 点,画出线段 使 B(方向任意),用光滑棒在 B 点附近从左向右沿向匀速推动吊绳,提示学生观察乒乓球实际运动的轨迹是沿 向,帮助学生分析这是因为乒乓球同时参与了 向和 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结果,而这两个分运动的速度都等于棒的推动速度。 小球沿竖直方向及沿向的运动都是分运动;沿 向的是合运动。 分析表明合运动的位移与分运动位移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船渡河问题:可以看做由两个运动组成。 假如河水不流动而船在静水中沿 向行驶,经一段时间从 A 运动到 B(如图 6),假如船的发动机没有开动,而河水流动,那么船经过相同的一段时间将从 A 运动到 A,如果船在流动的河水中 12、开动同时参与上述两个运动,经相同时间从 A 点运动到 B点,从 A 到B的运动就是上述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 注意:船头指向为发动机产生的船速方向,指分速度;船的合运动的速度方向不一定是船头的指向。 这里的分运动、合运动都是相对地球而言,不必引入相对速度概念,避免使问题复杂化。 (2)引导学生概括总结运动的合成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用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求合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叫运动的合成。 反之由合运动求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矢量运算法则,即平行四边形法则。 例如:船的合位移 s 合 是两个分位移 例如飞机斜向上起飞时,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分别 13、为 v1=v 2=中,v 是飞机的起飞速度。 如图 7 所示。 (3)用分运动的性质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学生为什么。 (恒量)提出问题:船渡河时如果在 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运动,水仍然匀速流动,船的合运动轨迹还是直线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提示学生用曲线运动的条件来判断,然后引导学生综合概括出判断方法:首先将两个分运动的初始运动量及外力进行合成,然后用合运动的初速度及合运动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关系进行判断。 合成结果可知,船的合速度 v 合 与合外力 F 不在同一直线上,船一定做曲线运动。 如巩固知识让学生再思考回答: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初速度都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什么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4引申内容:关于船的渡河问题的讨论(1)通过此例让学生明确运动的独立性及等时性的问题,即每一个分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合运动与每一个分运动所用时间相同。 (2)关于速度的说明,在应用船速这个概念时,应注意区别船速 v 船 及船的合运动速度 v 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