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总复习物理教学案第48讲内容摘要:

1、 电阻定律 电阻率一、教育目标1理解并联电路的特点。 2掌握并联电路中电阻、电压、电流和功率分配的关系。 3分析解决简单的混联电路问题。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2难点并联电路的重要性质。 3疑点并联电阻越多电阻越小。 4解决办法通过电流与水流进行类比突破上述疑点。 三、教具准备学生每两人一组每组“3V、3W”“3V、6W”小灯泡各 2 个、电键、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只。 教师器材同上。 四、教学步骤引入新课将“3V 3W”和“3V 6W”灯泡串联起来,两端加上 6V 电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生可能回答:都能正常发光或一个亮一个较暗。 演示上述实验。 观察现象 2、“3V 3W”的灯泡闪一下就烧坏了。 分析现象 幻灯显示2=使“3V 3W”和“3V 6W”同时正常发光,直接用串联起来是行不通的,同学们家里有许多家用电器,它们的额定电压相同,而功率不同,它们大都是采用并联接法。 2新课教学什么是并联电路。 试将桌子上的两只灯泡、滑动变阻器、电键及电源组成并联电路。 学生动手组装。 先画电路图,再进行组装和调试。 电键要断开,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值。 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呢。 指导学生如何测电压、电流。 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果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下面我们根据这两个基本特点着重研究三个问题。 A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以 3 3、 个电阻并联成的电路为例设 A、B 两端电压为 U,根据欧姆定律,有设总电流为 I,则 I=U/R 并由 I=2+,等于各个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如果几个电阻并联,每个电阻均为 R,则 R 并=R/n若两个已知电阻 2 并联,则 R 并=1+R 2由于 1/R 并1/ 并明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条支路的电阻都小。 好比水从高向低处流,如果它们支流越多,也就越容易。 对于并联电路来说,并联电阻越多,电流越容易流过,表现出阻碍电流性质越弱,电阻也就越小。 接下来,我们研究第二个问题。 B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 可见,通过各支路的电流强度跟它们电阻成反比,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支路电流强度小,电阻小的支路电流强度 4、大。 练习若 223 则 2(632)若 257 则 2(352115)C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p=2/ 试比较两条相同的电阻 2,串联在 220V 电压的线路中跟并联在220V 线路中消耗的总功率,若不考虑电阻随温度而变化,两种情况下消耗的总功率之比等于多少。 解 因为串联总电阻(R 串=2R)是并联时总电阻(R 并=R/2)的 4“3V 3W”和“3V 6W”的两个小灯泡,现想把它们连接在 220伏电压的线路中使用。 为使它们都能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下正常工作,请设计出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并用实物连接好。 让几个学生公布各自结果,评出最佳方案。 可能的设计方案有:通过比较,第二种连接方法是最佳的,这时 5、并联的滑动电阻器起着分流的作用。 3课堂小结(1)并联电路基本特点 2= 2+)并联电路的重要性质:五、总结、扩展,并联的电阻起着分流的作用,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质是研究较复杂电路的重要基础。 六、板书设计并联电路一、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1 2= 2+联电阻的重要性质并联电路起分流作用第二节 电阻定律 电阻率 一、教育目标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2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电阻定律2难点电阻率3疑点超导现象的产生4解决办法对于重点,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一起(教师动手,学生观察)探索,最后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导出定律,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该 6、知识点的渗透。 对于难点,主要是通过与电阻的比较,从而明确电阻是反映导体本身属性;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 对于疑点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加强直观感觉。 三、教具准备电阻定律示教板(含金属丝) 学生电源 电流表 伏特表 滑动变阻器电键 导线 火柴 废弃的“220V 40W”白炽灯 幻灯片 幻灯机四、教学步骤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1)为了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怎样做。 由欧姆定律 I=U/R,只要增加导体两端的电压 U 或降低导体电阻 R 即可。 (2)R=U/I 的含义,如何测定电阻(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 从上述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电阻 R 与两端电压及流过电流强度无关,那么它由谁决定呢。 2新课教学(1)探索定 7、律电阻定律R 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解决方法控制变量法。 (回忆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演示实验 幻灯投影电路图。 A出示电阻定律示教板、金属材料B教师与学生一起连接电路,先让 E、F 分别接 A、a,测得一组数据(U、I)记入下表。 然后把 a、b 用短导线连接,E、F 分别接 A、B,又得一组(U、I)再把 A、B 用一短线连接,E、F 分别接 A(B)a(b)又得一组数据(U、I)C换用 E、F 分别接不同材料金属丝 C、c,又得一组数据。 D分析数据a)先定性观察R 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b)定理推理(2)电阻定律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线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 8、横截面积成反比。 l长度 S横截面积 比例系数(3)电阻率单位 欧米物理意义 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 在数值上它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 1m 长,横截面积为 1导体电阻。 测量学生思考(幻灯投影书上 30 页各材料电阻率20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为了电业工人的安全,为使在相同电压下电流小,选用电阻率较大的橡胶、木头等制选电工用具把套。 电阻率与温度关系由表格上面写着 20,要学生明白这意味着这张表格的数据是在 20时测得的,即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演示(幻灯投影电路图)连接,用火柴点燃来加热白炽灯灯丝后再移开。 现象 发现小灯泡先变暗后又慢慢变亮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利用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 9、而增大,制成温度计(电阻温度计),但也有些材料的电阻率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至绝对零度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的现象,处于这种状态下导体叫超导体。 (简介我国在超导材料的研究)五、总结、扩展探索得出定律的过程验证,并得到了电阻定律,由实验感知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关于超导的应用有待同学们进一步去探讨。 例题 1 把一均匀导体切成四段并在一起,电阻是原来的多少。 拉长四倍后是原来多少。 故 S4 变为原来的 16 倍六、板书设计第二节 电阻定律1电阻定律(1)内容 在温度不变时,导线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电阻率 (1)单位 欧米(2)物理意义 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3)超导现象、超导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