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内容摘要:

“用数学”的意识差 .即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不强,如:第 20 题部分不知道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用三角函数来求解。 7 4.“做数学”的能力差。 即对于动手实践、合情推理和创新意识的训练不到位。 “做数学”是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 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 但从试卷上来看,学生对此有些陌生,理解处在表面层次。 如第 1 2 23 题属于典型的“做数学”之类的问题,对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空间思维想象能力的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考验。 特别是第 2 23 题,要求学生用运动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分析、探究,进而猜想出结论,最后对猜想给出逻辑推理运算,而这个逻辑推理的对象 —— 猜想,离不开学生“做数学”中的计算、类比、合情推理,也就是“做”。 但我们的学生,有许多连对最简单的课本上的原型 题都没有做对,这就失去了猜想的根基,怎么还谈得上猜想与推理呢。 可见,平时教学中学生“做数学”的训练是多么需要加强。 、整合信息的能力差 信息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数字、表格、图象等,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整合能力不强,如第 8,、 1 18题的信息很明显,但学生发现不完整,导致失分。 、整合信息的能力差 .信息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数字、表格、图象等,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整合能力不强,如第 8,、 1 18 题的信息很明显,但学生发现不完整,导致失分。 .①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 有的学生 8 对审题不够重视,匆匆一看便急于下笔,以至于题目的条件和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无从谈起,这样解题自然出错多。 如第 21 题利用数形结合进行方案设计问题,第( 3)问要依据第( 2)问计算出的三个函数图像交点坐标结合函数图象得出答案,有部分同学忽略了自变量自身隐含条件,导致所设计的方案中自变量范围表示不完整,表达不清晰而失分②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 .如部分同学解题格式不规范,过程不完整,书写不美观,布局不合理,卷面不整洁,乱涂乱改,答案不写在给定的答题区域内导致失分。 ③缺乏良好的答题习惯。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有些题难度较大,比如选择题 7,8 题,填空题14,15;解答题 22,23等。 有同学拿到试卷后习惯从头到尾按顺序做题,结果会导致在前面小题上浪费了大量时间,结果也没做出来,后面会做的大题没 时间做。 ④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选拔性考试总是有些试题有一定难度,甚至一道题存在几个“关口”,就看学生遇到困难时有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是遇到困难就躲避,还是迎着困难上,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经之坎,也是考验一个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心理测验,如第 22题是一道几何变换综合题,此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还考查了线段长度的求法,以及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学生只要迎难而上,认真耐心审题,前两问还是能得分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被题吓着 9 了,看都不看,更别说做了。 第 23题二次函数压 轴题,有同学形成了思维定式,心里认为压轴题一定很难,对压轴题有恐惧心里,所以一开始就打算放弃。 其实压轴题前两问往往不是太难,只要有勇气和毅力,认真读题审题,前两问也是能得分的。 但很多学生缺乏勇气和韧性,过早放弃,实在可惜。 四 .2020中考数学试卷对我们的启示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 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以新课标理念统领教学工作 . 中考命题的趋势促使我们全体数学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 每年的中考命题虽然都有新的变化,但大部分题目都能在课本中寻 根认祖,找到原型。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紧扣大纲和教材,尤其是教材它是我们迎战中考的革命根据地,我们不能脱离教材,盲目相信手中的资料,而忽略了手中的金钥匙。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对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不要就题论题,尽量做好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让学生做一题会一类,达到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