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1-4内容摘要:

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可编上序号 F、G )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以上步骤完善并按合理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解析A 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D 中先断开电源,使计时器停止工作,再取下纸带;遗漏 F,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答案图 146 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 4 个点取 2、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图 146(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 单位:s2s 1 s3s 2 s4s 3 s5s 4 s6s 5 此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位移差在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 a _m/s )根据 ,可求出33_m/s 2,a 2 _m/s 2,a 3 _m/s 2,所以, _m/s 1)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在误差允许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3)2010广东理综,34(1) 如图 147 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图 147(1)已知打点计时 3、器电源频率为 50 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2)A、B、C 、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 A、B 两点间距 x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打点计时器频率为 50 期 T s,s; (2)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 s 0.1 s,由图读出 x7.0 对应速度 cm/sm/1)s (2)m/2011广东卷,34(1) 图 148 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 、B 、 C、D 和 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 a 表示图 148的距离为_图 149 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 st 4、 2 图线(s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其大小为_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9解析1 加速度的一半,a m/m/s 2,12 010 0所以加速度大小 am/s 加速度的一半小球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运动过程中在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得到的照片如图 1410所示由于底片保管不当,其中位置 4 处被污损若已知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 1 s,则利用该照片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m/s 对应的速度为_ m/s,能求出 4 的具体位置吗。 _(不要求计算,但要说明过程)图 1410解析从图中读出 5、5、6 之间的距离为 37.5 4.0 3.5 、3 之间的距离为6.0 .5 .5 用逐差法有 s 233,求出 a0 2 m/置 4 对应的速度为 102 m/s910 2 m/s;欲求 4 的具体位置,可以采用逐s6s 4)(s 4s 2)4求解答案0 2 (02 02 均可) 910 2利用(s 6s 4)(s 4s 2)4 可以求出位置 4 的具体位置(其他方法合理均可)6(2012东莞模拟)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 O、A、B、C、D 、E、F 共 7 个计数点( 图中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如图 14 11 所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 50 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记数点 O 对齐,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记录在表中图 1411线段 B D 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 A,B,C ,D,E 各点时物体的速度,vA vB vC vD (102 m/s) 点的速度应该为_m/s.试根据表格中数据和你求得的 E 点速度在右上方所给的坐标中,作出 vt 图象,如图 14a_m/s 2(取两位有效数字)图 1412解析根据匀变速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 F 0.1 s,v E0 2 m/s 加速度可根据图中数据求案0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