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2-5内容摘要:
1、(2010天津理综,9(2)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 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 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 2、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解析(1)该实验的关键是等效替代,故选 B、1) (2)552如图 255 所示,用 A、B 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其伸长到 O 点 ,( 2)现保持 A 的读数不变,而使夹角减小,适当调整弹簧测力计 B 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可使 时:(1)B 的示数应是 () A一定变大 B一定不变C一定变小 D变大、不变、变小均有可能(2)夹角 的变化应是 () A一定变大 B一定不变C一定变小 D变大、不变、变小均有可能本题重点考查作图法求解力的合成问题,只有规范作图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切忌作图时随意乱画“使 O 点保持不变”即表明 A、B 拉力的合 3、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则以 O 为圆心,以A 的拉力大小为半径画圆弧如右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按题意 减小,可知 B 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相应的变化由图可知 B 的拉力的大小和角度 都将变小,故(1) 、(2)均选 1)C(2)56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 A、B 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如图 256 所示(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a测量细绳的长度b 4、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 O 的位置(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解析运用等效思想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即要验证以两力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是否和合力相符本小题中结点受三个力,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故先测出各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作出各力的图示,以两边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如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即可验证为测量各力的大小故需要记录橡皮筋原长、悬挂重物后的长度以及记录悬挂重物后 故应选 b、c、案(1)2)更换不同的小重物4某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后,想 5、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秤,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A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秤弹力的大小和方向B在一个弹簧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 一根大约 30 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分别拴在两个弹簧秤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个弹簧秤的示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方向,弹簧秤的示数如图 257 甲所示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秤的弹力的图示,如图 257 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 F图 257(1)在步骤 C 中,弹簧秤的读数为_N.(2)在步骤 D 中,合力 F _N.(3 6、)若_,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1)弹簧秤读数时需要估读,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根据图甲弹簧秤指针的位置,可读出力的大小为 .(2)根据力的大小可以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在图乙上由已知的两个力作出平行四边形,测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与标度 1 N 的长度进行比较,可求出 F的大小为(.(3)若 F 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 F 近似相等,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1)2)(3)F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 F 近似相等5(2011衡阳模拟)如图 2 58 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 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 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 7、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 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 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 0.3 m 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 O 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58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用另一根绳在 O 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 A 改变 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30 60 150 (1)根据表格数据,A 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 选填“F 1”或“F 2”)钩码质量为_留一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 ()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解析(1)A 传感器中的力均为正值,故 A 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 衡时, 1,当 30时,F 1,可求得 m2)在挂钩码之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目的是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 C 正确答案(1)F 12)C。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2-5
相关推荐
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 )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 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参考:百草园生活
D、 二、填空题 ,U x y x R y R , 3,12yA x y x , ,1B x y y x , UUC A C B=______ ( 1)已知集合 , , 1, 0 ,1ab 那么可建立从 A到 B 的映射的个数是 ___________从 B 到 A的映射的个数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画四边形。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图中观察到很多四边形。 在你们的生活中观察到的可能不只是这些,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四边形或在其他地方观察到的四边形,画在你们的图画纸上,好吗 ?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 作品展示。
1、如图 2317 所示,图 2317物体 M 在竖直向上的拉力 F 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关于 M 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 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BM 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CM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DM 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解析若拉力 F 大小等于重力,则物体与斜面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所以物体就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拉力 F 小于物体的重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