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4-4内容摘要:
1、4121如图 4412 所示,一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相连,小球处于光滑水平面上现对小球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 F,使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小球在向右运动的整个过程中 () A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逐渐增大C小球的动能逐渐增大D小球的动能一直增大解析小球在向右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力 F 做正功,由功能关系知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逐渐增大,选项 A 错误,B 正确;弹力一直增大,当弹力等于 F 时,小球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当弹力大于 F 时,小球开始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选项C、D 错误答案4132如图 4413 所示,一表面光滑的木 2、板可绕固定的水平轴 O 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 到 置的过程中,木板上重为 5 N 的物块从靠近转轴的位置从静止开始滑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4 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的竖直高度降低了 0.8 于木板转动,物块下降的竖直高度必大于 0.8 块获得的动能为 2 于木板转动,物块的机械能必定增加解析由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Ep重力势能减少了 4 J,而 N,故 h0.8 m,A 项正确、B 项错误;木板转动,但是木板的支持力不做功,故物块机械能守恒,C、D 项错误答案4143(2012盐城调研)如图 4 414 所示,两物体 A、B 用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水 3、平面上,现同时对 A、B 两物体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 2,使 A、B 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对 A、B 两物体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正确的说法是(整个过程中弹簧不超过其弹性限度) ()A机械能守恒B机械能不断增加C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D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 大小相等时,A、B 两物体速度为零解析F 1、F 2加在 A、B 上以后,A、B 向两侧做加速度 a 减小的加速运动当F ,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以后 ,A、B 向两侧做减速运动,至速度减为零时,弹簧伸长到最长,从 A、B 开始运动到弹簧伸长到最长的过程中,F 1、F 2都一直做正功,使系统的机械能增加以后弹簧伸 4、长量减小,F 1、F 2开始做负功,则系统的机械能减小答案4154如图 4415 所示,用手通过弹簧拉着物体沿光滑斜面上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手的拉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C弹簧弹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D手的拉力和物体重力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解析对于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当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才守恒,手的拉力对系统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增大,由功能关系可知,A 、B 错;对物体,弹簧弹力是外力,物体所受外力中,除重力外只有弹簧弹力做功,因此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C 对;手的拉力作用于 5、弹簧,因此引起弹簧的形变而改变弹性势能,D 错答案4165(2011北京二模)如图 4 416 所示,光滑细杆 C 在 A 点连接,直放置,平放置,两相同的中心有小孔的小球 M、N,分别套在 ,并用一细绳相连,细绳恰好被拉直,现由静止释放 M、N,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 球的机械能守恒BM 球的机械能减小CM 和 N 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D绳的拉力对 N 做负功解析由于杆 C 光滑,所以 M 下降,N 向左运动,绳子对 N 做正功,对 M 做负功,N 的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M 的机械能减少,对 M、N 系统杆对 M、N 均不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故 B 项正确答案图 4 6、417 所示,图 4417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沿倾角为 30的粗糙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一个恒定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 作用,这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4 m/向沿斜面向下,那么在物块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增加B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减少C物块的机械能可能不变D物块的机械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解析由 0fF Ff 30mam0,即 Ff,故 F 做的正功多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机械能增加,选项 A 正确答案图 4418 所示,光滑水平面 足够长粗糙斜面 于 B 点轻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现将质量为 滑块压缩弹簧至 D 点,然后由静止释放,滑块脱离弹簧后经 B 点 7、滑上斜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并静止在斜面上不计滑块在 B 点的机械能损失;换用相同材料质量为 滑块( m2缩弹簧到相同位置,然后由静止释放,下列()图 4418A两滑块到达 B 点的速度相同B两滑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同C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相同D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过程机械能损失不相同解析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B 过程由能量守恒得m2 错从 D最大高度过程由能量守恒得Epmg 即 h 所以选项 B、D 错,C 正确答案4198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 4419 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乘 8、客 ()A处于超重状态B受到向前(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重力势能增加D所受力的合力沿斜坡向上解析当车减速上坡时,因加速度有向下的分量,所以乘客处于失重状态,A 错误;乘客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C 正确;因为乘客的加速度是沿斜坡向下,故所受合力,D 错误;乘客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B 错误答案4209如图 4420 所示,初动能为 木块,在粗糙水平面上减速运动,滑行时木块的速度为 v、发生的位移为 x、受到的阻力为 f(f 大小不变) 、机械能为 E、运动时间为 t,则不可能正确反映相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解析由 E 正确,由 EE 0知选项 B 正确,由12E m(2可知选项 9、 D 正确12答案地面上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一定高度后再落回原处,若不计阻力,以向上为正方向,则下述图象能正确反映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加速度时间、重力势能高度( 取地面的重力势能为零 )的是 ()解析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不计阻力,以向上为正方向,可得 ag,可知选项 C 正确位移时间关系式为 sv 0t 知选项 A 错误速度时间关系式为12vv 0知选项 B 错误重力势能高度关系式为 Ep可知选项 D 错误答案图 4421 所示,水平传送带 21 m,以 6 m/s 顺时针匀速转动,台面与传送带平滑连接于 B 点,半圆形光滑轨道半径 Rm,与水平台面相切于 C 点,sm,P 点是圆弧轨道上 10、与圆心 O 等高的一点一质量为 m1 物块(可视为质点),从 A 点无初速释放,物块与传送带及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关于物块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21A物块不能到达 P 点B物块能越过 P 点做斜抛运动C物块能越过 P 点做平抛运动D物块能到达 P 点,但不会出现选项 B、C 所描述的运动情况解析物块从 A 点释放后在传送带上做加速运动,假设达到台面之前能够达到传送带的速度 v,则由动能定理得, 8 m21 m,假设成立物块以 6 m/s 冲12上台面,假设物块能到达 P 点,则到达 P 点时的动能 由动能定理求得, ,可见,物块能到达 P 点,速度恰为零,之后从 会出现选项 11、B、 C 所描述的运动情况,D 正确答案42212一个平板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恰好和一个 光滑圆弧轨道 底端等14高对接,如图 4422 所示已知小车质量 M3.0 Lm,圆弧轨道半径 R0.8 m现将一质量 m1.0 小滑块,由轨道顶端 块滑到 B 端后冲上小车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取g10 m/s 2)试求:(1)滑块到达 B 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2)小车运动 1.5 s 时,车右端距轨道 B 端的距离;(3)滑块与车面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解析(1)滑块从 A 端下滑到 B 端,由动能定理得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N mg 3 0 N(2)滑块滑上小车后,由牛顿 12、第二定律:mg,得 3 m/s 2对小车:a 2,得 m/s 2设经时间 t 后两者达到共同速度,则有 v0a 1ta 2t1 t1 s1.5 s,故 1 s 后小车和滑块一起匀速运动,速度 v1 m/.5 s 时小车右端距轨道 B 端的距离为s v(1.5t)1 )滑块相对小车滑动的距离为 s t t2 v2 s6 1)30 N (2)1 m(3)6 图 4423 所示,为一传送装置,其中 粗糙,长为 L0.2 m,动摩擦因数 均可视为光滑,且 始、末端均水平,具有 h0.1 半径为 r0.4 m 的半圆形轨道,其直径 竖直方向,C 位于 直线上,的距离恰能让小球自由通过在左端竖直墙上固定有一轻质弹簧,现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小球质量 m0.2 缩轻质弹簧至 A 点后由静止释放( 小球和弹簧不粘连) ,小球刚好能沿 道滑下求:(1)小球到达 N 点时速度的大小;(2)压缩的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图 4423解析(1)“小球刚好能沿 道滑下” ,在圆周最高点 D 点必有:mg 点到 N 点,由机械能守恒得: 12联立以上两式并代入数据得:2 m/s ,v N2 m/)弹簧推开小球过程中,弹簧对小球所做的功 W 等于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 Ep,。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4-4
相关推荐
( ) ( ) 亻 シ ( ) ( ) 选词 填空 从 虫 ( 1)小红( )小就怕( )子。 右 石 ( 2)大( )头的( )面有一头小马。 只 口 ( 3)村里有一( )井,井的旁边有一( )羊在吃草。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
尺、三角板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他秘密。 看哪一组发现的最多。 学生活动,同座 合作验证。 ( 3)汇报交流:用什么方法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你发现了这些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相对于长方形它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 (课件) ( 4)小结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平行四边形的名称是根据他的那个特点来命名的呢。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 师
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________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考点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 1)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 从此,“ ________”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历代沿用。 ( 2)皇帝的权力
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 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 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 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 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 先想象是否相交
,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汇报时,同学们争先恐后, 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有的说是用小棒拼的,有的说是用坐标纸画 出来的,有的是用钉子板和橡皮筋围出来的,还有的说是用折的方法 ,真是精采纷呈。 由自主探索找特征 —— 合作交流说特征 —— 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