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4-5内容摘要:
1、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可以使木板稍微倾斜作为补偿,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解析为了得到弹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必须尽量避免其他力做功,或使其他力(包括纸带对小车的阻力 )做的总功为零,所以 D 正确答案2011寿光质检)某同学做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 456所示图 456(1)在实验中,用绳的拉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_._.(2 2、)图 457 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 A、B、C、D、E、F 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打 C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_;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图 457解析(1)实验中小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对小车做负功,我们研究的是绳子拉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应设法排除摩擦力的影响钩码拉着小车加速运动时,小车受的拉力小于钩码重力,为减小这一系统误差,应使小车的加速度尽量小,使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到 C 点时小车的速度 ;应测出钩码的质量和小 3、车的质量。 答案(1)平衡摩擦力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2) 钩码的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关系的实验中,我们用 1 条、2 条、3 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 1 次、2 次、3 次实验实验中,如果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相等,那么每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可记作 W、2W 、3W对每次打出的纸带进行处理,求出小车每次最后匀速运动时的速度 v, 0 W 2W 3W 4W 5W 6ms1 ) 0 )据以上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 Wv 2 图象(2)根据图象可以做出判断,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_ 答案(1)W v 2 图象如图(2)速度平方成正比4如图 458 甲所示,是某同学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其步骤如下:甲 4、乙58a易拉罐内盛上适量细沙,用轻绳通过滑轮连接在小车上,小车连接纸带合理调整木板倾角,让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b取下轻绳和易拉罐,测出易拉罐和细沙的质量 m 及小车质量 下细绳和易拉罐后,换一条纸带,让小车由静止释放,打出的纸带如图 458乙(中间部分未画出),O 为打下的第一点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 f,重力加速度为g.步骤 c 中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为_为验证从 O C 过程中小车合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测出 的距离为 C 间距离为 C 点的速度为_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答案 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关系” 如图459 所示 5、,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 50.0 A、录小车通过 A、B 点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图 459(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测量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将小车停在 C 点,_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 点时的速度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_,重复的操作(2)下列表格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 M 是 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 22v 1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 6、量 E,F 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 是 F 在 A、B 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 _,W 3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数据记录表次数 M/m/s2 E/J F/N W/(3)根据表格,请在图中的方格纸上作出 EW 图线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做功使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动能增加,所以需要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通过控制变量法只改变小车的质量或只改变拉力大小得出不同的数据;(2)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 A、B 间距用 W计算拉力做的功;(3) 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由动能定理 W 知 W 与 E 成正比,12 12作图可用描点法,图线如图所示答案(1)小车释放小车减少砝码(2)J(3) 见解析图。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4-5
相关推荐
除,作为商的系数 ; ( 2)同底数幂相除, 作为商的 因式;( 3) 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 ,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 一个因式 . 问题 4: 上面问题 2中的几个运算是仿照问题 1计算出来的,下面 同学们思考一下可不可以 再 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 的计算呢。 并观察结果是否一样。 提示: 还 可以从 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的角度 考虑 答:计算 2323 312 abxba
1、(2010四川卷,21)有 4 条用打点计时器 (所用交流电频率为 50 出的纸带A、B 、C 、D,其中一条是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打出的为找出该纸带,某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点迹清晰的、连续的 4 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点间距离依次为 s1、s 2、s s1、s 2、s 3 的测量结果确定该纸带为 ()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m/61.0 5.8 0.7 1.2 45.1
棋布,其中以创建于 1869年的维也纳 国家歌剧院 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 的艺术品。 它的观众席有 1642个座位、 567个站位。 乐池可以容纳一个 110人的乐队。 舞台的总面积达 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 剧院内部金碧辉煌。 正厅两 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 16尊大理石雕的音乐女神像。 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
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经历) B、口述 “ 我 ” 想 象的内容:(一粒柳絮 „„ 抛洒 „„ 恰遇 „„ 有幸 „„ ) (一团团柳絮 „„ 抛洒 „„ 一片 „„ 只有 „„ )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 理解 “ 不可思议 ” ( 3)理解 “ 依然 ” 的作用,联系上下文。 A、口述 “ 我 ” 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
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 2 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 3 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 4— 12 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听读第一自然段。 (播放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