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6-1内容摘要:
1、1141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如图 6114 所示,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先后挂在横杆上的 2、P 3 等位置,可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 显示出来若物体 O 的电荷量用 Q 表示,小球的电荷量用 q 表示,物体与小球间距离用 d 表示,物体和小球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用 F 表示则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保持 Q、q 不变,增大 d,则 变大,说明 F 与 d 有关B保持 Q、q 不变,减小 d,则 变大,说明 F 与 d 成反比C保持 Q、d 不变,减小 q,则 变小,说明 F 与 q 有 2、关D保持 q、d 不变,减小 Q,则 变小,说明 F 与 Q 成正比解析本题考查库仑定律。 根据库仑定律可知 Fk ,保持 Q、q 不变,增大 d, 变小,说明 F 与 d 有关,但不能确定成反比关系,选项 A、B 错误;保持Q、d 不变,减小 q,则 变小,说明 F 与 q 有关,选项 C 正确;保持 q、d 不变,减小Q,则 变小,说明 F 随 Q 的减小而减小,但不能确定成正比关系,选项 D 错误答案空中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电荷,若其中一个点电荷电荷量增加了 ,但仍然保12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点电荷的电荷量一定减少了 () A. 15B. 14C. 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电荷,若 3、其中一个点电荷电荷量增加了 ,但仍然保持它12,就需要保持电荷量的乘积不变,因而有 使32 23另一个电荷的电荷量减少 图 61153(2011上海单科,16)如图 6115 所示,在水平面上的箱子内,带异种电荷的小球 a、b 用绝缘细线分别系于上、下两边,处于静止状态地面受到的压力为 N,球 b 所受细线的拉力为 b 的细线后,在球 b 上升过程中地面受到的压力 ()A小于 N B等于 于 NF D大于 N断连接球 b 的细线后,b 球会向上加速,造成两球之间的静电力 F 电 增大,剪断前由整体法 NMgm 电 m a 球有 NMgm 电 N m 电 ,由于 F 电 F 电 ,所以 NN F 4、,故选 D.(转换思维法)答案1164如图 6116 所示是点电荷 Q 周围的电场线,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Q 是正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 B 点的电场强度BQ 是正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 B 点的电场强度CQ 是负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 B 点的电场强度DQ 是负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 B 点的电场强度解析由电场线的方向知,Q 是正电荷,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Ek 知,A 点的 点的电场强度,故选 1175某区域电场线如图 6117 所示,左右对称分布,A、B 为区域上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点电势一定高于 B 点电势BA 点电场强度一定小于 B 点电场强度C正 5、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 B 点的电势能D将电子从 A 点移动到 B 点,电场力做正功解析电场线是描述电场的一种直观手段,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A 正确;电场强度由电场线的疏密来反映,电场线密的地方,电电场强度,反之电场弱,所以 A 点电场强度一定大于 B 点电场强度,B 错误;正电荷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所以 C 错误;将电子从 A 点移动到 B 点,电场力做负功,D 错误答案图 6118 甲所示,A、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当一个电子以某一初速度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 A 点运动到 B 点,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6118 乙所示,电子到达 B 点 6、时速度恰为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 6118AA 点的电场强度一定大于 B 点的电场强度B电子在 A 点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在 B 点的加速度CA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 B 点的电势D该电场可能是负点电荷产生的解析从图象可知,电子从 A 点运动到 B 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不变,电场应为匀强电场,A、B 项错;电子从 A 点到 B 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子的电势能增加,则 B 点电势较低,C 项正确;由 v t 图象可知,电子加速度不变,即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故该电场不可能是由点电荷产生的,D 项错答案1197(2011山东卷,21 改编)如图 6119 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a、b、c 7、 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两电荷的连线,且 a 和 c 关于 、b 点位于 ,d 点位于两点电荷的连线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b 点电场强度大于 d 点电场强度Bb 点电场强度小于 d 点电场强度Ca、b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 b、c 两点间的电势差D试探电荷q 在 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 c 点的电势能解析在图中画出等量异种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情况,由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大小可知 错误,选项 B 正确a、c 两点关于 称,故 项 C 错误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 ac,由 Ep知 选项 D 错误答案如下图所示的四个电场中,均有相互对称分布的 a、b 两点,其中 a、b 两点电势和电场 8、强度都相同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电场的叠加因为电势是标量,并在题中的四个电场中具有对称性,故四个电场中 a、b 两点的电势都是相等的;而电场强度则是矢量,所以 A 图中点电荷的电场对称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图中叠加后 a 点斜向右上方,b 点斜向右下方;C 图中叠加后都是水平向右;D 图中叠加后 a 点向上,b 点向下,因此只有选项 C 正确答案1209两带电荷量分别为 q1()和 点电荷放在 x 轴上,相距为 l,两电荷连线上电场强度 E 与 x 的关系如图 6 120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 20 且 q 20 且 q1q 20 且 析本题考查电场的叠加问题,意 9、在考查考生对图象的理解能力由图知,当 x时,E 0,则 电荷量相等,故选项 A 正确(2011课标全国卷20) 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 a 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 b 点电场强度 E 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 b 点的切线) () 解析因质点做减速运动,故其所受电场力 F 的方向与 因为质点带负电荷,其所受电场力 F 与电场强度 E 方向相反,故只有选项 D 正确,选项A、B 、 C 错误答案12111如图 6121 所示,带正电的甲球固定在足够大的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 A 点,其带电荷量为 Q;质量为 m、带正电的乙球在水平面上的 B 点由静止 10、释放,其带电荷量为q;A 、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受到一个大小为Fk (k 为静电力常量 )、方向指向甲球的恒力作用,两球均可视为点电荷)求乙球在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2)求乙球的速度最大时两个电荷间的距离;(3)请定性地描述乙球在释放后的运动情况( 说明速度的大小变化及运动方向的情况)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 F a3)当乙球所受的合力为零,即库仑力大小与恒力 F 相等时,乙球的速度最大,设此时两电荷间的距离为 x,则有:k k ,x2l 0(3)乙球先做远离甲球的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又反向做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运动,返回到释放点 B 后,再重复前面的运动,之后就在 B 点和最 11、远端之间做往复运动答案见解析12212(2012合肥一模)如图 6 122 所示,光滑绝缘的细圆管弯成半径为 R 的半圆形,固定在竖直面内,管口 B、C 的连线水平质量为 m 的带正电小球从 B 点正上方的 A 点自由下落,A 、B 两点间距离为 球直径小于细圆管直径) 进入管口开始,整个空间中突然加上一个斜向左上方的匀强电场,小球所受电场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方向向上,大小与重力相等,结果小球从管口 C 处离开圆管后,又能经过 A 点设小球运动过程中电荷量没有改变,重力加速度为 g,求:(1)小球到达 B 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大小;(3)小球经过管口 C 处时对圆管壁的压力解析(1)小球从开始自由下落到到达管口 B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有: R 点时速度大小为 8)设电场力的竖直分力为 平分力为 则 Fy球从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F x2R 2小球从管口 C 处脱离管后,做类平抛运动,由于经过 A 点,有 y4Rv Ctx2R x 场力的大小为: (3)小球经过管口 C 处时,向心力由 提供,设弹力 N 的方向向左,则 ,解得:N 3球经过管口 C 处时对圆管的压力为 NN3向水平向右( 优选动能定理)答案(1) (2) 3)3平向右8。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6-1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5-4
1、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和另外两名美国科学家共同分享了 2009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早在 1996 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将一颗于 1981 年 12 月 3 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 “高锟星” 假设“高锟星”为均匀的球体,其质量为地球质量的 ,半径为地球半径的 ,则“高锟星”表面的重力加1k 1) A. B. qk 据黄金代换式 g
14五上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哪些叠词,你还能说出别的叠词吗。 师:在这三段中,你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 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 ①哪些同学喜欢它,就站起来读一读。 ②全班齐读。 ③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句子吗。 谁站起来说一说。 ( 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语言美,体会景色美。 突出了“以读为本
14翻越大雪山教案设计
语句。 2 3 4 —— 齐读第 4 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 (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 引导学生读 4 段。 四、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 (一)学习第 5 段。 1第 5 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 ”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 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