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X3-4-1-2内容摘要:
1、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向传播,传到 M 点时波形如图 1223 所示,再经 0.6 s,N 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振幅 A 和频率 f 为 ()图 1223AA1 mf5 BA0.5 m f5 1 mfz DA0.5 mf题干图可知振幅 A0.5 m波从 M 传到 N 的过程,波速 v 1 s10 m/4 m ,所以 T 0.4 s,f 确v 1图 12242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 1224 所示,其波速为 200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时刻质点 b 的速度方向沿 y 轴正方向B图示时刻质点 a 的加速度为零 C若此波遇到另一简谐波并发生稳定干涉 2、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 50 该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一定比 4 m 大得多解析因波向 x 轴正方向传播,故图示时刻质点 b 向 y 轴负方向振动,A 错;图示时刻质点 a 的加速度最大,B 错因该波的频率 f 0 C 对;因该波的波004长为 4 m,故 D 错答案2253如图 1225 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 t0 时的波形图,介质中的质点 P 沿 y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y105t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列简谐波的振幅为 20 列简谐波的周期为 5.0 列简谐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25 cm/列简谐波沿 x 轴正向传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 3、波形图的正确认识由图可知,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振幅为 10 错;由该质点 P 振动的表达式可知这列简谐横波的周期为T s0.4 s,B 错;由题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 4 m,波速 v m/s10 2 25 T s,C 错;由质点 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t0 时刻质点 P 正在向上运动,由此可判断波沿 x 轴正向传播,D 正确答案图 1226 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1、2、3、4为绳上的一系列等间距的质点,绳处于水平方向质点 1 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t0 时质点 1 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 4、点 5 开始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 1226A质点 6 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向下Bt 时质点 6 的加速度方向向下t 时质点 10 的运动方向向下3tT 时质点 16 开始运动解析介质中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和振源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相同,A 不对;经过 t 质点 1 回到平衡位置,质点 9 开始向上振动,质点 6 在平衡位置上方,所以 对;t 时质点 1 振动到负的最大位移处,质点 13 开始振动,33 之间的质点在平衡位置上方,913 之间的质点处于“下坡路”上,振动方向都向上,;tT 时质点 17 开始运动, D 不对答案2275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O 为波源,如 5、图 1 227 所示是波源开始振动后 0.1 s 时的波形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周期为 0.4 s,振幅为 20 列波的波速为 40 m/s,波长为 4 经过 s,x 6 m 处质点的位置坐标为(x6 m ,y0 再经过 s,x 24 m 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的相关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波形图的理解能力观察振动 0.1 s 时的波形图可知周期为 0.2 s,波长为 8 m,振幅为 10 算出波速为 40 m/s,选项A、B 错误再经过 s,波继续向前传播四分之三个周期,x6 m 处的质点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选项 C s 时的波峰在 2 m 处,x 24 m 6、 处的质点离它有 22 m,这个波峰传播到 x24 m 处所需的时间为 t ss,选项 D 错误2240答案列简谐横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图 1228a 是 t1 s 时的波形图,图 b 是某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图 1228b 可能是图 a 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图 1228Ax0 处的质点 Bx 1 m 处的质点Cx 2 m 处的质点 Dx3 m 处的质点解析由题图 b 知,t1 s 时,质点的位移为零,振动方向向下,由于波向左传播,故图 b 应是 x 0、x 4 m、x8 m 等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正确选项为 7如图 1229 所示,甲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动图象,乙是 7、在 x6 m 处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a、b 是介质中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29A这列波沿 x 轴的正方向传播B这列波的波速是 1.5 m/sCb 比 a 先回到平衡位置Da、b 两质点的振幅都是 10 题考查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综合应用由振动图象得 x6 m 处的质点该时刻向 y 轴正向运动,对照波动图象可知,波的传播方向为 x 轴负向,A 错误;此刻 b 向平衡位置运动,a 远离平衡位置运动,b 先回到平衡位置,C 正确;由振动图象得 T4 s,由波动图象得 8 m,故 v 2 m/s,B 错误;所有质点的振幅都为 5 错误图 12308一简谐机械波沿 x 轴正方向 8、传播,周期为 T,波长为 x0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 1230 所示,则该波在 t 时刻的波形曲线为 (解析从振动图象上可以看出 x0 处的质点在 t 时刻处于平衡位置,且正在向下振个选项中只有 A 图符合要求,故 A 项正确答案图 1231 所示,为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 时的波形图,图1232 是这列波中质点 p 的振动图线,那么:231图 1232(1)该波的传播速度为_ m/s;(2)该波的传播方向为_( 填“向左”或“向右”);(3)图 1231 中 Q 点(坐标为 xm 处的点) 的振动方程为:y_ 1)波的周期 T2 s,波长 1 m,波速 v 0.5 m/)P 点 9、向上运动,不难判断波是向左传播(3)Q 点此时从最大位移开始向平衡位置运动,振动图象是一条余弦曲线,A0.2 s,Q 点的振动方程为 yt 者 yt 2)答案(1)2) 向左(3)t t 2)10如图 1233 所示是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 v2 m/s. 试回答下列问题图 1233(1)写出 xm 处质点的振动函数表达式;(2)求出 xm 处质点在 04.5 s 内通过的路程及 t4.5 s 时的位移解析(1)波长 2.0 m,周期 T 1.0 s,振幅 A5 y52t 4)(2)n xm 处的质点经 周期后的路程 s90 周期y 1)y5 10、t 4)(2)90 列简谐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t 0 时波形如图 1234 甲所示,已知在 0.6 ,A 点恰第四次(图中为第一次 )出现波峰,求:(1)该简谐波的波长、波速分别为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 x5 m 处的质点 P 第一次出现波峰。 (3)如果以该机械波传到质点 P 开始计时,请在图 12 34 乙中画出 P 点的振动图象,并标明必要的横、纵坐标值,至少画出一个周期的图象图 1234解析(1)2 s0.2 10 m/)波峰传到 P 点:t s )如下图所示答案(1)2 m10m/s(2)s(3)图见解析12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 1235 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 11、波上 A 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 1235 乙所示,则:图 1235(1)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多少。 (2)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有什么要求。 (3)从该时刻起,再经过 t0.4 s,P 质点的位移、通过的路程和波传播的距离分别为多少。 (4)若 t0 时振动刚刚传到 A 点,从该时刻起再经多长时间坐标为 45 m 的质点(未画出) 第二次位于波峰。 解析(1)由振动图象可以看出,此波的周期为 0.8 s,所以频率为 以另一列波的频率为 z.(2)由波动图象可以看出,此波的波长为 20 m,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等于 20 m 时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因为 t0.4 s ,故经 0.4 s P 质点回到平衡位置,位移为 0; 通过的路程为 2A4 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 10 2(4)由 A 点在 t 0 时刻向上振动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 v m/s25 T s,x 45 m 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的时间 s1 20v 2525此质点第二次位于波峰的时间 tt 1T1.8 1)z (2) 小于等于 20 m(3)04 m10 m(4)s。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X3-4-1-2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1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的主体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非常重要。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教学内容的深入推进,这样小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运用饱满的学习热情快速掌握课堂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能让小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以极大的热情迅速诱发自身学习的动力,养成善于动脑的思维模式。 例如,利用现如今的多媒体方式打造丰富的、趣味的数学课堂,提升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进行“统计”一 课时
2012年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资料X3-5-1
1、1221(2011无锡模拟)如图 1 122 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A、B 两人分别站在车的两端当两人同时相向运动时 () A若小车不动,两人速率一定相等B若小车向左运动,A 的动量一定比 B 的小C若小车向左运动,A 的动量一定比 B 的大D若小车向右运动,A 的动量一定比 B 的大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可知,若小车不动,两人的动量大小一定相等,因不知两人的质量,故选项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