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训练 3 典型解题方法例析内容摘要:

1、典型解题方法例析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在它的两个粗糙的斜面上分别放置两个质量为 木块,m 1m 2,如图 1 所示,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图 1A在摩擦力作用,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作用,但方向不确定D以上结论都不对2(等效法) 一块均匀半圆环薄电阻合金片 p,先将它按图 2 所示中甲方式接在 间,得它的电阻为 r,然后按乙方式接在电极 间,这时 p 的电阻为()图 2A r B2r C4r D8整体法与隔离法)有一个直角支架 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直向下,表面光滑,套有小环 P,套有小环 2、Q,两环质量均为 m,两环间有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 3 所示,现将 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对 N 和细绳上的拉力 变化情况是( )F N 不变, 大; BF N 不变,F T 变小;CF N 变大,F T 变大; DF N 变大,F T 变小4(整体法与隔离法)如图 4 所示,质量为 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图 4Ag B(Mm ) g/ D( Mm) g 3、/模型法) 如图 5 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斜面下方 O 点处有一正点电荷,带负电的小物体以初速度 M 点沿斜面上滑,到达 N 点时速度为零,然后下滑回到 M 点,此时速度为 v2(v2v 1)若小物体电荷量保持不变,N,则()图 5A小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N 到 M 的过程中,小物体的电势能逐渐减小C从 M 到 N 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小物体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从 N 到 M 的过程中,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电场力均是先增大后减小6(等效法) 如图 6 所示,一段导线 于磁感应强度,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垂直线段 ab、 长度均为 L,且35. 流经导线的电流为 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 4、示导线段 受到的磁场的 图 6作用力的合力()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 1) 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1)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 1)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 ( 1) 导线受磁场的作用力可以用 a 和 d 之间的直导线来等效代替7(等效法) 如图 7 甲所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 d 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 q 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P 是点电荷右侧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为 d 的一个点,几位同学想求出 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他们经过仔细研究,从如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 5、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图乙中两异号点电荷电荷量的大小均为 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2d,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 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答案中 k 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甲乙图 7A. B. C. 0等效法) 如图 8 所示,在场强大小为 E 的匀强电场中,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一端拴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负电小球,另一端固定在 O 点,把小球拉到使细线水平的位置 A,然后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沿弧线运动到细线与水平方向成 60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 8A小球重力与电场力的关系是 6、 球重力与电场力的关系是 在 B 点时,细线拉力为 T 在 B 点时,细线拉力为 T2等效法) 在如图 9 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 I、U 1、U 2 和 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 I、U 1、U 2 和 示,下列比值正确的是()图 9AU 1/I 不变,U 1/I 不变BU 2/I 变大,U 2/I 变大CU 2/I 变大,U 2/I 不变DU 3/I 变大,U 3/I 不变10(模型法) 如图 10 所示,一根粗细均匀链条长为 L,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一部分在桌边自然下垂,其长度为 a,今将链 7、条由静止释放,当链条刚好全部滑离桌面时,链条下端未落地,(整体法与隔离法)如图 11 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体质量为 M,斜面上有一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 作用下,m 沿斜面匀速上滑,已知斜面体保持静止,斜面倾角为 ,求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地面的支持力图 11方法总结为使解答简便,选取研究对象时,一般先整体考虑,若不能解答,再隔离考虑12(模型法)2011 年 4 月 23 号,美国“掠食者”无人机首次轰炸利比亚质量为 离跑道后逐渐上升,若飞机在此过程中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同时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恒定升力(该升力由其他力的合力提供,不含重力) 今测得当飞机在水平方向的位 8、移为 l 时,它的上升高度为 h,如图 12 所示,求:图 12(1)飞机受到的升力大小;(2)上升至 h 高度时飞机的速度13(模型法)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为“加速距离 ”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 某同学身高 1.8 m,质量 80 某一次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时“加速距离”为 0.5 m,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 背越式)m 高的横杆,试估算人的起跳速度 v 和起跳过程中地面对人的平均作用力(g 取 10 m/模感悟实际问题模型化是高中阶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当我们遇到实际的运动问题时,要建立我们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熟知的物理模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类平抛运动模型等,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来处理14(等效法) 半径为 r 的绝缘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一质量为 m,带正电荷的珠子,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如图 13 所示,珠子所受静电力是其重力的倍,将珠子从环上最低位置 A 点由静止释放,则:34图 13(1)珠子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大。 (2)珠子对环的最大压力是多大。 答案1D2C3B 4 D 5A7A 8 92 11(M m)g12(1) v )(2) ,方向与 角, 4 m/s 2 800 (1) 2)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