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训练 11 电场性质的基本应用内容摘要:
1、电场性质的基本应用1如图 1 所示的电场线,可判定()图 1A该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BA 点的电势一定低于 B 点的电势C负电荷放在 B 点的电势能比放在 A 点的电势能大D负电荷放在 B 点所受电场力方向向右2真空中某处,在 x 轴上关于 O 点对称的 A、B 两点有等量异种点电荷 Q 和Q,两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分布着 C、D、E 三点(如图 2 所示 ),其中 D ,D,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 2A比较电场强度的大小有 较电势高低有 C 将 同 一 正 电 荷 从 O 点 移 到 D 点 电 场 力 所 做 的 功 大 于 从 O 点 移 到 E 点 电 场 力 所 做 的功D 将 同 一 2、 正 电 荷 从 O 点 移 到 D 点 电 场 力 所 做 的 功 小 于 从 O 点 移 到 E 点 电 场 力 所 做 的功3(2009安徽卷18) 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有一个正方形 点 a、c 处分别固定一个正点电荷,电荷量相等,如图 3 所示若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置于 b 点,自由释放,粒子将沿着对角线 复运动粒子从 b 点运动到 d 点的过程中()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B先从高电势到低电势,后从低电势到高电势C电势能与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D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4如图 4 所示,虚线 a、b、c 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 线为一带电的质点仅在 3、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图 4A三个等势面中,a 的电势最高B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加速度较 Q 点大C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动能较 Q 点大D带电质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图中所示等势面垂直,且由 a 指向 图 5 所示,一条直线有 a、b、c、d 四个点,且存在 abbc关系,若在 下面选项正确的是()图 5Aa、c 两点电场强度相同Ba、c 两点电势不同C把检验电荷从 a 点移到 d 点电场力做功 从 c 点移到 d 点电场力做功 2Da 点的场强大小是 d 点场强大小的 4 倍6如图 6 所示,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 Q 点,电子在库 4、仑力作用下,以 Q 点为焦点做椭圆运动M、N、P 为椭圆上的三点,P 点离 Q 点最远电子在从 M 点经 P 点到达 )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动能先减小后增大C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库仑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7(天津高考)带负电的粒子在某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能分别完成以下两种运动:在电场线上运动,在等势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该电场可能由()A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形成B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形成C两个分立的带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形成D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与带正电的无限大平板形成8如图 7 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水平等距离的虚线表示其等势面,带电荷量 q0510 10 C 的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从 A 点运动到 B 点,动能增 5、加 0510 9 J,若 A 点电势为10 V,下列关于粒子的运动轨迹和 B 点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 7A粒子沿轨道 1 运动,B 点电势为零B粒子沿轨道 2 运动,B 点电势为 20 子沿轨道 1 运动,B 点电势为 20 子沿轨道 2 运动,B 点电势为 20 图 8 所示,在平行于 面的区域内存在着电场,一个正电荷沿直线先后从C 点移动到 A 点和 B 点,在这两个过程中,均需要克服电场力做功,且做功的数值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8A、B 两点在同一个等势面上BB 点的电势低于 C 点的电势C该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 C 点的电势能D这一区域内的电场可能是在第 象限内 6、某位置的一个正点电荷所产生的10(2011天津理综5) 板间距为 d 的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Q 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 间场强为 将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为 2Q,板间距变为 d,其他条件不变,12这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 间场强为 列说法正确的是( )AU 2U 1,E 2E 1 BU 22U 1,E 24E 1CU 2U 1,E 22E 1 DU 22U 1,E 22E 111真空中相距为 3a 的两个点电荷 M、N 分别在 和 a 两点上,在它们连线上各点场强 E 随 x 变化的关系如图 9 所示,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图 9A点电荷 M 的电荷量大于点电荷 N 的电荷量B点电荷 M、N 一 7、定为同种电荷Cx 2a 处的电势一定为零D将一检验电荷q 从 x15a 处沿 x 轴移到 x25a 处的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减小12如图 10 所示,水平固定的带电小圆盘 M,取盘中心 O 点的电势为零,从盘心 O 处释放一质量为 m、带电荷量为 q 的小球,由于电场的作用,小球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盘中心竖直线上的Q 点,且 OQh,又知道小球通过竖直线上 P 点时的速度最大且为 此可以确定() AP 点的场强和 Q 点的场强 图 10BP 点的电势和 Q 点的场强CP 点的场强和 Q 点的电势DP 点的电势和 Q 点的电势如图 11 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带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分别置于 P、Q 8、两点,O 点是他们连线的中点,A、B、C 为 P、Q 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三点,且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11AA 点的电场场强一定大于 B 点的电场强度BC 点的电势低于 B 点的电势C同一点电荷在 A、C 两点受电场力大小相同D同一负电荷在 B 点的电势能小于其在 C 点的电势能14如图 12 是两等量异号点电荷,以两电荷连线的中点 O 为圆心画一半圆,在半圆上有 a、b、c 三点,b 点在两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12Aa、c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a、c 两点的电势相同C正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 b 点的电势能D将正电荷由 O 移到 b 电场力做正功15如图 13 所示,长为 l、倾角为 的光滑绝缘斜面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 m 的小球以初速度 斜面底端的 M 点沿斜面上滑,到达斜面顶端 N 的速度仍为 小球在 N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 M 点的电势能BM、N 两点的电势差为场强度等于场强度等于23D 4B7 A8A90C111345AC。2012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训练 11 电场性质的基本应用
相关推荐
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 接气泵,输入氧气。 四、 典例解析 例 1. 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 pH 变化的是 A.营养物质的消耗 B.微生物呼出的 CO2 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 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例 2.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 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 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
论的基础上,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 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 师生共同解决疑惑的问题,强化对概念的学习。 释要点。 3∶ 1。 结合图解阅读教科书,阐明孟德尔假 说的内涵,概括孟德尔假说的要点。 (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之间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 (三).发酵操作 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新鲜优质的葡萄,然后依次冲洗、除去枝梗和榨汁。 区别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微生物 温度 氧气 联系 酒精发酵为醋酸发酵提供 ____________。 2 〖思考 9〗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 需要怎么做。 〖思考 10〗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C={1, 2, 3,4, 5, 6} 问题 1:你能说出集合 C 与集合 A,集合 B之间的关系吗。 问题 2:你能试着给出并集的定义吗。 三、提取联系 任务 3:尝试探究交集的定义 问题 1:想想如何探究并集的定义。 问题 2:方法与经验可以利用吗。 四、理解新知 2( 概括定义 ) 任务 4:抽象出并集与交集的定义 问题 1:试用图象来表示 问题 2:试用文字语言概括 问题 3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 0000( ) ( )lim limxxf x x f x fxx 我 们称它为函数 ()y f x 在 0xx 出的 导数 ,记作 39。 0()fx 或039。 |xxy ,即 000 0 ( ) ( )( ) limx f x x f xfx x 说明:( 1)导数即为 函数 y=f(x)在
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一)1示波器的示意图如图 1 所示,金属丝发射出来的电子被加速后从金属板的小孔穿出,进入偏转电场电子在穿出偏转电场后沿直线前进,最后打在荧光屏上设加速电压 640 V,偏转极板长 l4 转板间距 d1 电子加速后从两偏转板的中央沿板平行方向进入偏转电场图 1(1)偏转电压为多大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偏转距离最大。 (2)如果偏转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 L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