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新课标导学案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章 相互作用内容摘要:
1、学会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测出力的大小与方向2运用力的图示法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一个力 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 2 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_,所以力 F就是这两个力 合力,作出力 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 合力 F 的图示,比较 F 和 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互成角度两个力合成时遵循_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 、_、细绳套 (两个)、_、_、图钉(几个) 、细芯铅笔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 A 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一短绳,细绳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2、2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 O,如图 1 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 O 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图 13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 O 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图示,并以 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 O 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 F 的图示5用刻度尺从 O 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的图示6比较一下,力 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 F 的大小 3、和方向是否相同提示: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置保持不变,是 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是物理学中等效替 换的思想方法由于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但结点位置不同, 说明两次效果不同,不满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不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误差分析1用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测力计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得到的两个测力计的水平分力的实际合力比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小2结点 O 的位置和两个测力计的方向画得不准,造成作图的误差3两个分力的起始夹角 太大,如大于 120,再重做两次实验,为保证结点 O 位置不变(即保证合力不变),则 变化范围不大,因而测力计示 4、数变化不显著,读数误差大4作图比例不恰当造成作图误差注意事项1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的端点为结点,可拴一短细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 O 的位置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零刻度,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拉弹簧秤时,应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弹簧时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3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伸长时的结点位置要相同4两拉力 角不宜过小,作力的图示,标度要一致5读数时应正对、验原理与方法【例 1】 “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的实验如图 2 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线的结点, 细绳图 2 乙所示是在白纸上根 5、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 2 乙中的_是力 合力的理论值;_是力 合力的实际测量值图 2(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_.(选填“变”或“不变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规范思维题型二实验步骤的考查【例 2】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的主要步骤是:A在桌上平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一短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上两个细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 6、皮条的同一结点,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套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 F的图示;F比较 F与 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和_ ;(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和_规范思维针对训练 (2010天津理综9(2)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 7、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讨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1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 O 8、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 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 O 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 O 点时,两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 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2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 O 重合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2011绍兴市质量调测)在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采 9、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减小实验误差()A两个分力 2 间的夹角要适当大些B两个分力 2 的大小要适当大些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D实验前先把两个弹簧秤的钩子互相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图 34某同学利用如图 3 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 A 和 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 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 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A钩码个数 22,N 34B钩码个数 33,N 24C钩码个数 2N 34D钩码个数 ,N 24,N 35(2)在拆下钩码和 10、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A标记结点 O 的位置,并记录 B、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 B、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 4 中_是正确的( 填“甲”或“乙”)图 45(2009山东23(1) 改编)请完成以下两小题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 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 A、B 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a测 11、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 O 的位置(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2010衡阳模拟)如图 5 所示,某小组同学利用 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 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 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 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 0.3 m 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 O 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用另一绳在 O 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读数 取下钩码,移动传感 12、器 A 改变 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30 60 150 (1)根据表格,A 传感器对应的表中力为 _(选填“F 1”或“F 2”)钩码质量为_ 留 1 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 )A因为事先忘记了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7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 A 点上,另一端连接两根细线,然后通过细线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来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点 O,此时需记录下:(1)_,(2)_,(3)_然后改用一个弹簧秤把橡皮条拉到 13、 O 点后再记录下:(4)_,(5)_(6)如图 6 所示,是该同学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图,请选好比例在方框中作图完成该同学未完成的实验数据处理图 68(2011徐州市第三次调研测试) 小明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后,想在家里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只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A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弹力的大小和方向B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一根大约 30 的细线从提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拴在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在白纸上记如图 7 甲所示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 F(1)在步骤 C 中,弹簧。2012年高考新课标导学案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相关推荐
1、、概念规律题组1关于安培力和洛伦兹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洛伦兹力和安培力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力B安培力和洛伦兹力,其本质都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C安培力和洛伦兹力,二者是等价的D安培力对通电导体能做功,但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能做功2以下四个图是表示磁场磁感应强度 B、负电荷运动的方向 v 和磁场对负电荷的洛伦兹力 F 之间的相互关系图,这四个图中画得正确的是(B、v、F
②米尺 ③卷尺 】 你的椅子大约高 ( )。 【① 45厘米 ② 45米 】 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 3( )。 【①厘米 ②米 】 三、辨一辨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 15 分) 1 一 张 单 人 床 长 2 米。 ( ) 2 、 一 块 橡 皮 擦 的 厚 10 厘 米。 … … … … … … … … … ( ) 3 、 一 枝 自 动 水 笔 的 长 是 16 厘 米。
存在的疑惑问题作出标记,准备全班交流时提出来共同解决。 与此同时,教师巡视,参与师友交流,及时个别指导。 【师友为主】 【资料分析】人体发育不同阶段身体特征的变化 观察并记录人体不同发育阶段头部占体长的比例。 分析从幼儿期到成年期,头部大小与身体高度的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 推断身体不同部位的生长速度有哪些不同。 【资料分析】青春期男性和女性身高曲线、体重曲线的 特点 图中的两条曲线的两个交叉点(
1、、概念规律题组1如图 1 所示,在 面内,匀强电场的方向沿 x 轴正向,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面向里一电子在 面内运动时,速度方向保持不变则电子的运动方向沿 ()图 1Ax 轴正向 Bx 轴负向Cy 轴正向 Dy 轴负向2一个质子穿过某一空间而未发生偏转,则()A可能存在电场和磁场,它们的方向与质子运动方向相同B此空间可能只有磁场,方向与质子的运动方向平行C此空间可能只有磁场
像这样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 同学 们,这个算式我们应该 先算什么呢。 讲评 : 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12 3+ 15 4 = 36+ 60 = 96﹙元﹚ 答:一共要付 96 元 同学们试着自己做一遍吧。 (5)试一试 150+ 120247。 6 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 别学生先算乘法。 如果有,可请学生说出正确的运算顺序
3)3()2( ,则 |43||| baCD , 由 题 知 1ba ,所以1016249)43(|| 222 bbaabaCD . 注意:有关向量的运算也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求解,本例就可以由作图得解 .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 5向量的坐标运算是高考中的热点内容,要熟练掌握 .已知 },{},{ 2211 yxbyxa 则 212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