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新课标导学案一轮复习资料 第三章 学案12内容摘要:
1、(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一、概念规律题组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F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B.由 m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速度成反比 a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m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经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力而求出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可以不为零B物体所受合力越大,速度越大C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合力方向总是相同的D速度方向可与加速度方向成任何夹角,但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力方向相同图 13如图 1 所示,质量 2、为 20 物体,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时还受到大小为 10 N 的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则该物体(g 取 10 m/)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0 N,方向向左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0 N,方向向右C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1.5 m/向向左D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0.5 m/向向右4关于国秒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s,N 是导出单位Bm,h 是基本单位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可以是 可以是 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 F想方法题组图 25(2011淮南模拟)如图 2 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 1 和 2 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果它们分别 3、受到水平推力 作用,而且 2,则 1 施于 2 的作用力大小为()AF 1 BF 2C. ( 2) D. ( 2)12 12图 36如图 3 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 木块 A 和 B 之下,以加速度 a 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空然撤去拉力 F,此瞬时 A 和 B 的加速度 ()a 1 Ba 1 a,a 20Ca 1 a,a 2 m2 a 1a,a 2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矢量性 公式 F矢量式,任一时刻,F 与 a 总同向瞬时性 a 与 F 对应同一时刻,即 a 为某时刻的加速度时, F 为该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因果性 F 是产生加速度 a 的原因,加速度 a 是 F 作用的结果同一性 4、 有三层意思:(1) 加速度 a 是相对同一个惯性系的 (一般指地面 );(2)F,F、 m、a 对应同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系统;(3)F,各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独立性(1)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满足 F)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于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3)力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也满足 F Fxma x,F yma y【例 1】 (2010上海11)将一个物体以某一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物体()A刚抛出时的速度最大B在最高点的加速度为零C上升时间大于下落时间D上升时的加速度等于下落时的加速度规范思维【例 2】 (2009宁夏理综20 5、)如图 4 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图 4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左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规范思维针对训练 1 (2009上海综合7)图 5如图 5 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 O 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 O 点自由下落,至 B 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 C 点到达最低点 D,然后弹起整个 6、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经过 B 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 经过 C 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 从 C 点到D 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 从 C 点到 D 点,运动员的加速度不变A B C D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分析流程图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解题的方便,选出被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好受力分析图,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3)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4)求合外力 F 合(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特别提 7、醒 (1)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所受的力及物体运动的初始状态共同决定的(2)无论是哪种情况,加速度都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3)如果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用正交分解法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当求加速度时,要沿着加速度的方向 处理力即一般情况不分解加速度;特殊情况下当求某一个力时,可沿该力的方向分解加速度【例 3】 如图 6图 6 所示,一质量为 m 的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对物块施加一个大小为 F 的水平恒力,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向右移动距离 x 后立即撤去 F,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求:(1)撤去 8、 F 时,物块的速度大小;(2)撤去 F 后,物块还能滑行多远规范思维【例 4】 (2010安徽理综22)图 7质量为 2 物体在水平推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 F,其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 7 所示 g 取 10 m/:(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水平推力 F 的大小;(3)010 s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规范思维针对训练 2 (2009江苏13)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 m2 kg,28 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 取 10 m/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 s 时到达高度 H64 m, 9、求飞行器所受阻力 f 的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h.(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 基础演练】1(2011海南华侨中学月考) 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来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的长度是 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 取 10 m/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A7 m/s B10 m/s C14 m/s D20 m/2011吉林长春调研)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达到最 10、高点后又返回原处,假设整个运动过程中,子弹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则子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是()A始终变大 B始终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3如图 8 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 A 在水平向右的外力 F 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 8A在 01 s 内,外力 F 不断增大B在 13 s 内,外力 F 的大小恒定C在 34 s 内,外力 F 不断增大D在 34 s 内,外力 F 的大小恒定图 94(2009广东理基4) 建筑工人用图 9 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 70.0 过定滑轮将 20.0 建筑材料以 m 11、/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 取 10 m/)A510 N B490 90 N D910 如图 10 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间夹角为 ,以速度 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 m 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图 116(2011福建福州质检)商场搬运工要把一箱苹果沿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推上水平台,如图 11 所示他由斜面底端以初速度 始将箱推出(箱与手分离) ,这箱苹果刚好能滑上平台箱子的正中间是一个质量为 m 的苹果,在上滑过程中其他苹果对它的作用力大小是()A Bmg C D0题号 1 2 3 4 5 有一 12、山坡滑草运动项目该山坡可看成倾角 30的斜面,一名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总质量 m80 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时间 t5 s 内沿斜面滑下的位移 x50 m(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 m/s 2)问:(1)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2)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多大。 (3)设游客滑下 50 m 后进入水平草坪,试求游客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最大距离【能力提升】图 128如图 12 所示,有一长度 x1 m、质量 M10 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一端放置一质量 m4 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使物块在 2 s 内运动到小车的另一端,求作用在物块上的水平力 F 是 13、多少。 (g 取 10 m/s2)质量为 10 物体在 F200 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37,如图 13 所示力 F 作用 2 s 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 s 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和物体的总位移 x.(已知 7 0.6,7 0.8,g10 m/s 2)10.( 14如图 14 所示,长为 L 的薄木板放在长为 L 的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中点,木块、木板质量均为 m,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在薄木板上将薄木板抽出,最后小木块恰好停在桌面边上,没从桌面上掉下。2012年高考新课标导学案一轮复习资料 第三章 学案12
相关推荐
知道,理解或领会,能够或掌握等)。 例如:理解某个概念 —— 能够举例说明。 19 过程与 方法 40% 导入有吸引力、有启发性或提供学习新知的基础 步骤有序,过渡自然 方法多样(讲授、启发、讨论、合作、探究等等) 手段(多媒体、教具、学具) 有互动设计 鼓励创新、求异 兼顾差异 (难度不同的问题,不同
” (带有 “。 ”和 “。 ”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 1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1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 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 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 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 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 ① 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 ② 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 1叶子都落了
、天气恶劣、极度缺氧) 3.风火山隧道只是整条铁路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它来写呢。 (带读第四自然段,理解“冻土”)由此可见,修筑铁路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困难,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读,随机交流) “风火山一带经常……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 你在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情景。 结合理解:撕扯 七零八落 丌翼而飞 劈头盖脸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
教学环节三:鲁迅三改志愿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可是大家知道吗。 鲁迅第一次选择的职业并不是作家,他曾经三次更改志愿。 第一次:家道中落;第二次:父亲的去世使鲁迅产生 了学医救国的念头;第三次:弃医从文,准备通过文艺的力量唤醒国民。 问题:( 1)鲁迅三改志愿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 2)鲁迅以笔为枪曾遭到许多人的指责和嘲笑,他是如何应对的,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2
1、、概念规律题组1关于合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B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的任何一个力C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力D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2关于两个分力 2 及它们的合力 F 的说法,下述不正确的是 ()A合力 F 一定与 2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B两力 2 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两力 2 一定是同一个物体受的力D两力 2
究所。 奖励名称:省级教学设计《色彩的感受和联想》。 取得时间: 2020 年 6 月。 发证部门:河北省教育学会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奖励名称:省级优课《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取得时间: 2020 年 5 月。 发证机关:河北省教育厅。 奖励名称:市级微课《色彩的想象与联想 — 色彩的明度》。 取得时间: 2020年 7 月。 发证机关:廊坊市教育局。 奖励名称:市级优质课《用线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