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新课标导学案一轮复习资料 第七章 学案37 实验内容摘要:
1、进一步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2掌握用图象法求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理解并掌握路端电压 U 与干路电流 I 的关系图象( 即 UI 图象) 与纵、横坐标轴交点坐标的意义以及图象斜率的意义实验原理本实验的依据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实验电路如图 1 所示图 11公式法:改变变阻器的阻值,从电流表、电压表中读出几组 U、I 值,由U_可得 EU 1I 1r,EU 2I 2r,解之 E 、r ,多测几组2 别求出几组电动势 E 和 r 的值,然后求出它们的平均值2图象法:改变 R 的阻值,多测几组 U、I 值实验中至少测出 6 组 U、I 值,且变化范围要大些 2、,图 2然后在 UI 坐标系中描点作图,所得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即为 _,图线_的绝对值即为内阻 r 的值如图 2 所示实验器材电池(被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坐标纸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电流表用 量程,电压表用 3 V 量程,按图 1 连接好电路2测量与记录(1)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使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的一端(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组数据(I 1、U 1)用同样方法测量几组 I、U 值3数据处理、整理器材(1)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2)取坐标纸,以_为横轴,_为纵轴,描绘出所记录的各组 I、U 值,连成 UI 图线延长 UI 图 3、线,它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读取 E,进一步可以算出 r_,如图 2 所示注意事项1本实验采用伏安法正确的实验电路为电流表内接法(如图 1 所示) ,不要接成电流表外接法( 如图 3 所示)图 32合理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电压表选 3 V 量程,电流表选 量程,滑动变阻器选 010 使用内阻大些(用过一段时间 )的干电池;在实验中不要将 I 调得过大;每次读完I 和 U 的数据后应立即断开电源,以免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 E 和 r 明显变化4在作 UI 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不要顾及个别偏离直线较远的点,以减小偶 4、然误差5干电池内阻较小时,U 的变化较慢,此时,坐标图中数据点将呈现如图 4 甲所示的状况,为此,可使纵坐标不从零开始,如图乙所示,把坐标的比例放大,可使结果的误差减小些此时图线与横轴交点不表示短路电流另外,计算内阻要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用 r| |算出电池的内阻 误差分析由于实验电路及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本实验结果 E 测 E 真 ,r 测 r 真题型一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例 1】 某同学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制成一个“水果电池” ,该同学利用下列所给器材测量该“水果电池”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流表 程 ,内阻约 1 )B电流表 程 20 阻约 50 )C 5、电压表 程 4 V,内阻约 4 电压表 程 15 V,内阻 15 滑动变阻器 1 000 )F滑动变阻器 9 )G待测“水果电池”(电动势 E 约为 4 V,内阻 r 约为 200 )开关 S,导线若干(1)为尽量减小实验的误差,实验中电流表选择_;电压表选择 _;滑动变阻器选_请在虚线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该同学实验中记录的 6 组对应的数据如下表,试根据表中数据在图 5 中描点画出UI 图线;由图线可得, “水果电池”的电动势 E_V,内电阻 rI/ )实验测得的“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与真实值相比, E 测 _E 真 ,r 测_r 真 (选填 “大于” 、 “小于”或“等于”)规 6、范思维题型二安阻法(利用电流表、电阻箱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 6实验器材:一节干电池、电流表、电阻箱、电键依据的基本公式:_实验原理图:如图 6 所示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若作出 R 图象(或 R 图象),图象在 R 轴上的截距即为1I 1,图线的斜率即为电动势 E.【例 2】 (2009北京理综21(2)某同学通过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电池该同学想测量一下这个电池的电动势 E 和内电阻 r,但是从实验室只借到一个开关、一个电阻箱(最大阻值为 ,可当标准电阻用)、一只电流表( 量程 ,内阻 )和若干导线(1)请根据测定电动势 E 和内电阻 r 的要求,设计图 7 中器件的连接方式,画 7、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图 7图 8(2)接通开关,逐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 R,读出与 R 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 I,并作记录当电阻箱的阻值 R 时,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 8 所示处理实验数据时,首先计算出每个电流值 I 的倒数 ;再制作 R 坐标图,如图 9 所示,图中已标注出了1I 1I(R, )的几个与测量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将与图 8 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也标注在图 91 9(3)在图 9 上把描绘出的坐标点连成图线(4)根据图 9 描绘出的图线可得出这个电池的电动势 E_V,内电阻r_.规范思维伏阻法(利用电压表、电阻箱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器材:图 10一节干电池、电压表、电阻箱、电键 8、依据的基本公式:EU r 或 U 1E 图 10 所示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若作出 图象,图象在 轴上的截距为电动势的倒数 1/E,斜1U 1R 1r/E,由斜率和截距可求得电动势和内电阻图 11【例 3】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 11 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 E 及电阻 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 E(不计内阻),待测电阻 测电阻 压表 V(,内阻很大),电阻箱 R(0),单刀单掷开关 刀双掷开关 线若干(1)先测电阻 阻值请将甲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闭合 换到 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 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 持电阻箱示数不变,_,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1 的表达式为 2(2)甲同学已经测得电阻 ,继续测 9、电源电动势 E 和电阻 阻值该同学的做法是:闭合 换到 a,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 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 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 12 所示的 图线,则电源电动势 E_ 1U 1阻 _ 规范思维题型四实验的设计和创新【例 4】 (2011大纲全国23)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一般为电池 )、一个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两个表笔分别位于此串联电路的两端现需要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给定的器材有:待测多用电表,量程为 60 电流表,电阻箱,导线若干实验时,将多用电表调至1 挡,调好零点;电阻箱置于适当数值完成下列填空:(1)仪器连线如图 10、 13 所示(a 和 b 是多用电表的两个表笔) 若两电表均正常工作,则表笔 a 为_( 填“红”或“黑”) 色;图 13(2)若适当调节电阻箱后,图 13 中多用电表、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示数分别如图 14(a)、(b)、(c) 所示,则多用电表的读数为_ ,电流表的读数为_阻箱的读数为_;(a)(b)(c)图 14(3)将图 13 中多用电表的两表笔短接,此时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_ 保留3 位有效数字)(4)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V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规范思维图 151如图 15 所示为某次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作的图象,有关这个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轴截距表示待测电 11、源的电动势,即 E3 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即 I 短 C根据 rE/I 短 ,计算出待测电源内阻为 5 D根据 rU/I,计算出待测电源内阻为 1 2(2010广东理综34(2)某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器材还包括定值电阻(R 05 )一个,开关两个,导线若干,实验原理图如图 16(a)所示(1)在图(b)的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电路,请完成余下电路的连接(2)请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检查并调节电压表指针指零;调节电阻箱,示数如图(c)所示读得电阻值是_;将开关 合,开关 开,电压表的示数是 .将开关 压表的示数是 ;断开开关 3)使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干电池 12、的内阻是_( 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4)由于所用电压表不是理想电压表,所以测得的电动势比实际值偏_( 填“大”或“小”) 现有一特殊电池,它的电动势 E 约为 9 V,内阻 r 约为 40 ,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 50 同学利用如图 17 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流表的内阻 经测出,阻值为 5 ,R 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 ,R 0 为定值电阻,对电路起保护作用(1)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 有以下几种规格A10 B50 C150 D500 本实验选用哪一种规格的定值电阻最好_(2)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 ,闭合开关 K,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多组数据,作出了图乙所示的图线,则根据该同学作出的图线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 E _ V,内阻 r_ 乙图 174(2010江苏单科10) 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所用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 的量程较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18 所示的实物电路图 18(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_( 选填“最大值” 、 “最小值”或“任意值”)(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 R,分别测出阻值 0 的定值电。2012年高考新课标导学案一轮复习资料 第七章 学案37 实验
相关推荐
1、焦耳定律一、概念规律题组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电阻和一根无电阻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B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C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也增大D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 (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一定减小2电阻 2、R 3 串联在电路中已知 0 、R 35 ,R 1 两端的电压为 6 V,R 2 两端的电压为 12 V,则
,孔子走这么长的路,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如果你是孔子,你又是怎样的克服 ? 两个成语都可以让我们想到了丰富的画面,我们 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积累的成语。 ⑦ “终于 ”说明他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洛阳。 ⑧ 想象情景:几个月后,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这时孔子会是什么样呢。 用书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风尘仆仆) ⑨ 有感情朗读:孔子坚持不懈,终于走到了洛阳,真是 “功夫不负有心人 ”啊。
齐读,这是写阮恒的什么。 (动作) 他为什么 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 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填空,补白心理: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想( )。 忽然又放下去,他想( ),然后又举起来,他想( )。 多读几遍想象人物的心理,然后小组交流。 汇报,师相机点拨朗读。 齐读。 过渡:就要输血了,当针头插进他的血管时,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忽然,他哭了,他是怎么哭的呢。 四
观察这两个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共同特征。 小组讨论。 共同特征 : 方程的一边为 0。 (2)另一边易于分解。 定义: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 0,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 第 2 页 小结 : 解一 元二次方程的三种方法:配方法、公式法、 分解因式法。 强调:能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 时一元二次方程满足的条件:①方程的一边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