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新课标导学案一轮复习资料 第三章 学案14内容摘要:

1、(三)简单连接体问题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一、概念规律题组1雨滴从空中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其的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如下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图 12如图 1 所示其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A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B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C小球始终向前运动D小球向前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3图 2我国国家大剧院外部呈椭球型假设国家大剧院的屋顶为半球形,一警卫人员为执行特殊任务,必须冒险在半球形屋顶上向上缓慢爬行(如图 2 所示) ,他在向上爬的过程中()A屋顶 2、对他的支持力不变B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小C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大D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小二、思想方法题组A、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 3 甲所示,它们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变力 F 的作用,该力与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A、B 始终相对静止则()图 3A.在 刻 A、B 两物体间静摩擦力最大B.在 刻 A、B 刻 A、B 刻 A、B 两物体的位移最大图 45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 A 地的水平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 F 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 与拉力 F 的关系如图 4 中直线所示,用质量为 m的另一物体在 B 地做类似实验,测得 aF 关系如图中直线所示,设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 g 和 3、 g,则()Amm ,gg Bmg Dmm,g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1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且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将系统的内力转化为隔离体的外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是受力分析的基础,应重点掌握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主要指大小) ,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 来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的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 4、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图 5【例 1】 (2009安徽高考)在 2008 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如下: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 5 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 65 椅的质量为 15 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 g10 m/s a1 m/s 2 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 5、)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规范思维图 6针对训练 1(2011合肥一中月考)如图 6 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B,水平推力 F 作用在 A 上,用 表 A、B 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地面是光滑的,则 B若地面是光滑的,则 2C若地面是粗糙的,且 A、B 被推动,则 2D若地面是粗糙的,且 A、B 未被推动,F 能为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图象问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动力学问题的图象在高考中也频频出现,常见的有vt 图象、a t 图象、Ft 图象、Fa 图象【例 2】 (2009全国15)图 7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 00.4 s 时间内的 vt 图象如图 6、7 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 别为()A. 和 s B3 和 和 s D3 和 范思维【例 3】 (2010福建理综16)质量为 2 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 t0 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 F 的作用,F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如图 8 所示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物体在 t0 至 t12 s 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A18 m B54 m C72 m D198 m规范思维【例 4】 (2009上海单科22)如图 19(a)所示,质量 m1 物体 7、沿倾角 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 成正比,比例系数用 k 表示,物体加速度 a 与风速 v 的关系如图(b) 所示,求:图 9(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比例系数 k.(77g 取 10 m/规范思维【例 5】 (2011上海十二校联考) 如图 10(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 F 推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 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 a 随外力 F 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b)中所提供的信息计算不出()物体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D 8、加速度为 6 m/物体的速度规范思维三、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例 6】 如图 11 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图 11为 37,传送带以 10 m/s 的速率运行,在传送带上端 A 处无初速度地放上质量为0.5 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传送带 A 到 B 的长度为 16 m,则物体从 A 运动到 B 的时间为多少。 (取 g10 m /规范思维图 12针对训练 2(2010高考状元纠错)如图 12 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距离为 L,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当传送带分别以 v1、v 2 的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v 1t 1 Dt 1 9、 可能等于 础演练】(2011芜湖市模拟)如图 13 所示,图 13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 A、 B 用轻质弹簧秤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 F,使 A、B 一起向左匀加速运动,设A、B 的质量分别为 m、M,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A. B m M D. M m M m天津高考题)一个静止的质点,在 04 s 时间内受到力 F 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 14 所示,则质点在 ()图 14A第 2 s 末速度改变方向B第 2 s 末位移改变方向C第 4 s 末回到原出发点D第 4 s 末运动速度为零图 153(2010山东 10、理综16) 如图 15 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 v、a、f 和 s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图 164(2011临沂模拟)如图 16 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 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着一质量为 m 的重物,现用一方向竖直向上的外力 F 拉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A B. F D. m 2010威海模拟)质量为 1.0 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向不变的水平拉力 F,作用了 3时间为使物体在 3间内发 11、生的位移最大,力 F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图中的 ()7如图 17 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 A、B 两物体,B 的质量是 A 的 2倍,B 受到向右的恒力 N,A 受到的水平力 92t) N(t 的单位是 s)从t0 开始计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物体在 3 s 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511Bt4 s 后,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t4.5 s 时,A 物体的速度为零Dt4.5 s 后, A、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图 187(2011杭州期中检测)如图 18 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 kg、m 23 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 0 N 12、、F 220 N 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 m1、m 2 上,则()A弹簧秤的示数是 25 簧秤的示数是 50 突然撤去 瞬间,m 1 的加速度大小为 5 m/突然撤去 瞬间,m 1 的加速度大小为 13 m/力提升】8如图 19 所示,图 19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 和 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 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 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 m 的最大拉力为( )3 2 3 4 5 6 7 8答案图 209(2011天星调研)传送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货场、车站、机场等如图 20 所示为火车站使用的传送带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水平部分长度 L5 m,并以 m/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旅行包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已知旅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2,g 取 10 m/1)求旅行包经过多长时间到达传送带的右端;(2)若要旅行包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最短,则传送带速度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最短时间是多少。 10如图 21 所示,图 21在倾角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