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新课标导学案一轮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 学案55内容摘要:
1、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案 55 机械振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一、概念规律题组1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是指()A速度为零的位置 B回复力为零的位置C加速度为零的位置 D位移最大的位置2悬挂在竖直方向上的弹簧振子,周期为 2 s,从最低点的位置向上运动时开始计时,它的振动图象如图 1 所示,由图可知()图 1At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正Bt1.7 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负,速度为负Ct1.0 s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Dt1.5 s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二、思想方法题组3如图 2 所示两木块 A 和 B 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 m 和 M,A 与 B 之间的最大 2、静摩擦力为 与劲度系数为 k 的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为使 A 和 B 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图 2A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m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m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谐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如图 3 所示,一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在 间做简谐运动以此为例,试分析简谐运动的以下特征:1受力特征:回复力满足 F回复力大小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谐运动是变速运动,位移 x、速度 v、加速度 a 都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周期性变化当振子靠近平衡位置时,a、F、x 都减小,v 增大;当振子远离平衡位置时,a、F、x 都增大,v 减小3能量特征:振幅越大,能量越大在 3、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4对称性特征:图 4(1)如图 4 所示,振子经过关于平衡位置 O 对称()的两点 P、P时,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2)振子由 P 到 O 所用时间等于由 O 到 P所用时间,即 t .(3)振子往复运动过程中通过同一段路程( 如 )所用时间相等即 t 例 1】 (2010全国卷21)一简谐振子沿 x 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 时刻振子的位移 x0.1 m;t s 时刻 x0.1 m;t 4 s 时刻 x0.1 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43期可能为( )A0.1 m, s B0.1 m ,8 .2 m, s D0.2 4、m,8 谐运动的图象图 51确定振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移如图 5 所示,对应 t1、t 2 时刻的位移分别为7 cm,x 25 定振动的振幅图象中最大位移的值就是振幅,如图 5 所示,振动的振幅是 10 定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振动图象上一个完整的正弦(余弦) 图形在时间轴上拉开的“长度”表示周期由图 5 可知,E、间隔都等于振动周期,T 0.2 s,频率 f1/T 5 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例如:图 5 中的 刻,质点正远离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t 3 时刻,质点正向着平衡位置运动5比较各时刻质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例如:在图 5 中,t 1 时刻质点位移 正,则加速度 负,t 2 时刻质点位移 负, 5、则加速度 正,又因为|x 1|所以|a 1|【例 2】 (2010温州模拟)如图 6 所示为一图 6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试完成以下要求:(1)写出该振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2)在第 2 s 末到第 3 s 末这段时间内弹簧振子的加速度、速度、动能和弹性势能各是怎样变化的。 (3)该振子在前 100 s 的总位移是多少。 路程是多少。 三、单摆及周期公式1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 T2 ,该公式提供了一种测定重力加速度 g 的方法l 为等效摆长,表示从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要区分摆长和摆线长,悬点实质为摆球摆动所在圆弧的圆心3g 为当地重力加速度4T2 只与 l 及 g 有关,而与振子的质量及振幅无关 g 为 6、 等效重力加速度,大体有 这样:(1)不同星球表面 gGM/r 2;(2)单摆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等效 gg 0a,如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ag 0,完全失重,等效 g0;(3) 不论悬点如何运 动还是受别的作用力,等效 g 的取值等于在单摆不摆动时,摆线 的拉力 F 与摆球质量 m 的比 值,即等效 gF/m.【例 3】 (2011江苏12B(3)将一劲度系数为 k 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下端系上质量为m 的物块将物块向下拉离平衡位置后松开,物块上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恰好等于以物块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摆长的单摆周期请由单摆的周期公式推算出该物块做简谐运动的周期 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1实验原理单 7、摆在摆角很小(小于 10)时,其摆动可以看作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 T2 ,其中摆长,g 为当地重力加速度,由此可得 g ,据此,只要测出摆长 l 和周期 T,就可42g 的数值2注意事项(1)细线的质量要小,弹性要小,选用体积小、密度大的小球,摆角不超过 10.(2)要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不能形成圆锥摆,方法是将摆球拉到一定位置后由静止释放(3)测周期的方法:要从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因为此处速度大、计时误差小,而最高点速度小、计时误差大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来计算周期如在摆球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位置时计数 1 次(4)由公式 g 8、,分别测出一系列摆长 l 对应的周期 T,作出 l图象,如图 742象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求出图线的斜率 k,即可求得 g 值图 7g4 2k,k 【例 4】 某同学想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只好找到一块大小为 3 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实验步骤是:A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 M,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 O 点B用刻度尺测量 尼龙线的长度 L 作为摆长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 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 30 次全振动的总时间 t,由 T 得出周期变 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 L 和 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 9、L 和 T 的平均值作计算时使用的数据,带入公式 g( )2g.(1)你认为该同学在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哪些步骤。 为什么。 (2)该同学用 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你认为用何方法可以解决摆长无法准确测量的困难。 五、受迫振动和共振1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周期或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无关2共振: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其振幅就越大,当二者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这就是共振现象图 83共振曲线如图 8 所示,以驱动力频率为横坐标,以受迫振动的振幅为纵坐标它直观地反映了驱动力频率对受迫振 10、动振幅的影响,由图可知,f 驱 与 f 固 越接近,振幅 A 越大;当 f 驱 ,振幅 A 最大【例 5】 某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周期性驱动力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为 f 列说法正确的是_( 填入选项前的字母)当 ,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 f 减小而增大C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 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 f 【基础演练】1(2009天津8) 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xt,则质4点( )A第 1 s 末与第 3 s 末的位移相同B第 1 s 末与第 3 s 末的速度相同C3 s 末至 5 s 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D3 s 末至 5 s 末的 11、速度方向都相同图 92(2010衡阳模拟)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如图 9 所示,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的时间段是()A00.3 .3 s 0.6 .6 s 0.9 .9 s1.2 03(2010安徽合肥一模)如图 10 所示,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振子从 a 到 b 历时 0.2 s,振子经 a、b 两点时速度相同,若它从 b 再回到 a 的最短时间为 0.4 s,则该振子的振动频率为( )A1 Bz C2 D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 T,则()A若 t 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 的整数倍B若 t 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 12、整 tT ,则在 t 时刻和 (tt) 时刻振子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等D若 t ,则在 t 时刻和 (tt)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2010南京模拟)如图 11 所示,一单摆悬于 O 点,摆长为 L,若在 O 点的竖直线上的 O点钉一个钉子,使 L/2 ,将单摆拉至 A 处释放,小球将在 A、B、C 间来回振动,若振动中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小于 10,则此摆的周期是()A2 ( )2( )226如图 12 所示,一段半径为 2 m 的光滑圆弧轨道,圆弧与水平面相切于 A 点, 和圆弧中点 D 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达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 用时间分别为 ()Av 1v2,t 1t 2 Bv 1v2,t 1 13、Dv 1v 2,t 1t 2(2010江苏泰州联考)如图 13 所示为受迫振动的演示装置,当单摆 A 振动起来后,通过水平悬绳迫使单摆 B、C 振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 A、C 摆振动周期相等BA 摆的振幅比 B 摆小CC 摆的振幅比 B 摆大DA、B、C 三摆的振动周期相等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能力提升】8有一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的 间做简谐运动,已知 的距离为 20 子在 2 s 内完成了 10 次全振动若从某时刻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t0) ,经过周期振子有正向最大加速度14(1)求振子的振幅和周期;(2)作出该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3)写出振子的振动方程图 149如图 14 所示是一个单摆的共振曲线(1)若单摆所处环境的重力加速度 g 取 9.8 m/求此摆的摆长(2)若将。2012年高考新课标导学案一轮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 学案55
相关推荐
然段(第三件事),思考: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上是怎么说的。 2.运用换词语填空的方式,理解“崛起”的含义: “为 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 !” 3.继续运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志向与同学们的不同。 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为 ___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 ” (二)读中悟情,体会志向远大。 1.练习朗读少年恩来说的话:你想怎么读。 为什么。
,哪一个对。 听老师怎样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 例如: 5+5+5 ( 1)看,相同加数是几。 5 ( 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 3 个 5 ( 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 (关键) 3 5 或 5 3 问: 3 是什么。 5 是什么。 有错的同学改正。 闭眼回忆改写的方法。 5+5+5 问:相同加数是几。 有几个 5。 (板书: 5 3 或 3 5) 3+3
8 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介绍了哪些人,把描写这些人的词句画一画,把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写在句子旁边。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体会人物情感。 a. 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失去了亲人却无人主持公道是因为什么。 b. 外国洋人肇事害人不知羞愧仍然得意洋洋是因为什么。 c. 中国的巡警不顾同胞的苦痛,不顾民族尊严甘愿做洋人走狗这又是因为什么。 d.
1、、概念规律题组1关于全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可能产生全反射B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可能产生全反射C光从折射率大的介质射向折射率小的介质时可能产生全反射D光从传播速度小的介质射向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时可能产生全反射2一束光从某种介质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 130,折射角 260,折射光路如图1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1、、概念规律题组1取两块平玻璃板,合在一起用手捏紧,会从玻璃板上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有关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是上下两块玻璃板的上表面反射光干涉的结果B这是两玻璃板间的空气薄层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相干涉的结果C这是上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D这是下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2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
过回忆讨论得出答案。 生:郑和既是伊斯兰教徒又是佛教秆徒;有丰富的经验和组织才能,不怕艰难险阻 …… ,这一问题设计让学生认识到郑和 远航除具备客观条件外,还具有主观条件,以此提升学生思维层次,让学生知道、了解历史事件要全面客观。 ( 2)郑和下西洋的过程: 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决,教师只通过板书进行提示(板书)郑和下西洋: 1405 年 1433 年 七次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