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过回忆讨论得出答案。 生:郑和既是伊斯兰教徒又是佛教秆徒;有丰富的经验和组织才能,不怕艰难险阻 …… ,这一问题设计让学生认识到郑和 远航除具备客观条件外,还具有主观条件,以此提升学生思维层次,让学生知道、了解历史事件要全面客观。 ( 2)郑和下西洋的过程: 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决,教师只通过板书进行提示(板书)郑和下西洋: 1405 年 1433 年 七次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 3)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因其涉及众多名称,加之古今中外地名不一致,可以结合学生面有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通过识读历史地图完成。 教师则设计“我走西洋路”、“我们的探究”两个环节,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评。 3 师:如果你作为郑和的一名随从会经过 哪些国家和地区。 生:占城、古里、天方 …… 师:对照世界地图册,他们都是 今天的 哪些国家和地区。 生:越南、印度、沙特阿拉伯 …… 师:假如你是一个精明的明朝商人,沿途你会做哪些买卖。 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点评。 ( 4)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学生通过阅读,能归纳出“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这一结论。 但怎样证明“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教师设计一组对照表,把郑和和同时期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远航进行比较: 郑和 哥伦布 首航时间 1405 年 1492 年 船数 200 多艘 3 艘 航船大小 长 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