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房地产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合格处置记录》。 严重不合格由检查人初步认定,开具《不合格处置 记录》交由管理部确认。 不合格的处置 不合格物资采取退换货的方式解决。 若采用让步接收,需得到采购委员会的批准。 房地产开发项目出现工程质量未达合格标准的必须返工直至达到合格。 公司多种经营产品的不合格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返工、返修、报废、让步、降级等方式。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须按 条款要求评审,遵循 条款的规定经过批准。 服务出现的不合格一般采用回访道歉、赔款、补偿等补救措施。 严重不合格的处置由公司领导、管理部、公司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采购委员 会、市场开发部、技术工程部等公司一二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协助实施纠正。 一般不合格的处置由各单位主管领导批准,不合格发生部门具体实施。 将实施记录报管理部和相关主管职能部门备案。 不合格整改的验证 当不合格品得到处置后,一般不合格由发生单位负责人验证;严重不合格由公司主管职能部门验证。 经返工或返修的产品必须经过重新检验,确认其是否合格。 不合格品的记录 不合格品的记录一式两份,发生不合格单位和主管职能部门各存一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管理手册》( DFFC/GLSC20xx)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DFFC/CX1120xx) 《记录控制程序》( DFFC/CX0220xx) 《采购控制程序》( DFFC/CX1020xx) 《不合格处置记录表》( BG/)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DFFC/CX0520xx 1. 目的 使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评审全过程得到识别并受到控制,保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和房地产开发、物业和其他生产服务提供所涉及的纠正措施。 采用 GB/T1900020xx idt ISO 9000:20xx 标准和 GB/T1900120xx idt ISO 9001:20xx标准以及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 管理者代表 批准一体化管理体系外部审核中发现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根据纠正措施的效果组织修改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部 审批一体化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组织对内审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的效果评价。 各部门 a) 负责对重复发生或有必要制定纠正措施的不合格制定纠正措施;对批准的纠正措施进行实施; b) 部门负责人负责 本部门一般不合格纠正措施的批准、监督和效果评价。 工作流程图 (见下页) 不合格的评审 不合格的评审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DFFC/CX0420xx)中的有关要求执行。 工作流程图 否 是 不合格原因分析 生产服务提供中出现严重 不合格或顾客反映的不合格,须由公司办、管理部及各相关部门会同有关责任方分析原因,并填写《纠正措施需求评价、实施记录表》( BG/JZ01)。 重复出现的或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一般不合格,由不合格责任人或部门负责人组织调查、分析原因,并填写《纠正措施需求评价、实施记录表》( BG/JZ01)。 内审中发现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由产生不合格部门 /人对照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分析原因,填写 《不合格项处置记录》(表 BG/)。 纠正措施的制定、评价与批准 生产服务过程中出现严重不合格的纠正措施由部门负责人负责制定,在《纠正措施需求评价、实施记录表》( BG/JZ01)中填写,并组织评价,管理者代表审批。 生产和服务提供中出现重复发生的或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一般不合格的纠正措施,由不合格责任人制定,在《纠正措施需求评价、实施记录表》( BG/JZ01)中填写,并组织需求评价,部门负责人审批。 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和内部及外部审核中出现的不合格项,由产生不合格项的责任不合格评审 不合格原因分析 制定纠正措施 措施需求评价 效果跟踪验证 纠正措施效果评审 措施实施与记录 纠正措施的确认 管理评审输入 部门或责任人制定纠正措施,在《不合格项处置记录》(表 BG/)中填写。 纠正措施应包括消除不合格原因的具体方法、步骤、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间。 纠正措施的实施和监督 由经审批的纠正措施中指定的责任人按要求进行实施,同时做好实施记录,实施过程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到纠正措施制定和审批部门,由纠正措施的审批部门监督。 5. 6 纠正措施实施效果验证 生产和服务提供中出现严重不合格,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由管理者代表跟踪检查和验证措施的有效性,并组织相关部门 /人进行效果评价。 生产和服务提供中出现一般不合格,纠正措施由部门负责人跟踪检查,管理者代 表进行验证和效果评审。 管理部负责组织对一体化管理体系不合格项纠正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 当实施效果评价结论为不合格时,应重新进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制定新的纠正措施并实施,直到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评价结论达到合格。 信息的传递 管理部负责汇总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验证结果,并提交管理评审。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DFFC/CX0420xx)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DFFC/CX1120xx)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DFFC/CX0320xx) 《纠正措施需求评价、实施记录表》( BG/JZ01) 《不合格项处置记录》(表 BG/)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DFFC/CX0620xx 使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评审全过程得到识别并受到控制,从而保证预防措施实施有效。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和房地产开发、物业和其他生产服务提供所涉及的预防措施。 采用 GB/T1900020xx idt ISO9000: 20xx 标准和 GB/T1900120xx idt ISO9001:20xx 标准以及公司《管 理手册》中的术语。 管理者代表 批准因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中潜在不合格而制定的预防措施,根据预防措施的效果组织修改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部 审核一体化管理体系潜在不合格的预防措施,组织对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 其他各部 负责对潜在的不合格制定预防措施; 对经批准的预防措施进行实施; 各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预防措施的实施、监督和效果评价。 工作框图 (见下页) 潜在不合格信息收集 各部门应注意收集汇总潜在不合格信息,以便确定、分 析潜在不合格原因。 信息来源有:监视和测量记录、顾客投诉、不合格分析、业务发展趋势、内部审核结果等。 收集到的信息应填写《信息表》( BG/),报公司管理部一份。 否 潜在不合格的调查、分析 各单位根据对生产服务的监视测量结果,分析生产服务质量波动趋势。 管理部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性生产服务质量分析会,依据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潜在不合格原因的分析研究,并做好会议记录。 管理部对环境表现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记录进行汇总分析。 对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潜在不合格,由提出部门进行分析。 预防措施的制定、评价与批准 调查结束后,由可能发生潜在不合格的部门在《预防措施需求评价、实施记录表》( BG/YF01)中填写潜在不合格原因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应包括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的具体方法、步骤、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间。 制定出的预防措施由提出部门组织评价,并记录在《预防措施需求评价、实施记录表》( BG/YF01)中。 预防措施的审 批由部门负责人负责。 预防措施有效性评审 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由该预防措施的制定或主管部门跟踪评价验证。 预防措施的验证,应注意预防措施的可信任程度,并能提供充分的证据。 如验证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没有达到预定目的,应按本程序 至 的条款规定,重新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措施,直至实施效果评审验证达到预期目标。 收集信息 调查分析 评价需求 制定预防措施 措施实施与记录 验证实施效果 输入管理评审 信息的传递 各部门填写的《信息表》( BG/),若未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应及时报送公司管理部;若制定了预防措施,则在预防措 施验证后与《预防措施需求评价、实施记录表》( BG/YF01)一并报送公司管理部。 管理部负责将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及验证结果作为质量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公司在每次巡视检查、内部审核过程中或不定期地对预防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检查表,保存检查记录。 《管理手册》( DFFC/GLSC20xx) 《记录控制程序》( DFFC/CX0220xx)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DFFC/CX0320xx) 《预防措施需求评价、实施记录表》( BG/YF01) 《 信息表》( BG/)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DFFC/CX0720xx 目的 对承担一体化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对公司培训的计划、实施、评价和各项记录的控制做出规定,确保培训的效果达到要求,从而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环境意识、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技能。 范围 适用于承担一体化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劳务用工。 职责 人力资源部 a)负责编制各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b)负责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监督实施; c)负责上岗基础教 育; d)负责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各部门 a)编制本部门员工《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b)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总经理 批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批准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程序(工作流程图附后) 人员管理 人力资源部负责编制公司人员名册,保存员工的学历、职称和各种专业技能的执业证书复印件; 根据政府有关要求确保应持证上岗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并保持证书有效。 培训、意识和能力 应识别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分 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 新员工培训 a)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员工纪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安全和环保意识、相关法律法规、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的培训;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 b)部门基础教育:学习本部门工作手册的主要内容,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 c)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生产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并进 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在岗人员培训 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 a)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所在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还应进行培训和考核; b)应持证上岗人员需取得国家授权部门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c)一体化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由质量认证培训机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d) 公司应设立消防安全员,生产单位应设置生产安全员,并持证上岗。 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各类工程技 术人员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应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组织培训或外送培训。 转岗人员培训(同 b、 c) 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 a)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c)自己从事的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 公司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为实现各项管理目标做出贡献。 评价所提供培训的有效性 a)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评价被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b)每年第四季度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培训负责人及员工代表,召开年度培训工作 会议,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 c)人力资源部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业绩的评价,可随时对各部门员工进行现场抽查,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暂停工作,安排培训、考核,或转岗,使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