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新课标导学案一轮复习资料 第一章 学案5 实验内容摘要: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能画出小车运动的 vt 图象,并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 一次点(2)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4 V6 V 的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_V 的交流电源(3)纸带上各点的意义: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性质的方法(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即 x2x 3,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 x2,x 3,x 4,若xx 2 x1x 3x 2x 4x 3 2、,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 x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1)“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即 ,如图 1 所示12(2)“逐差法”求加速度,即 ,a 2 ,a 3 ,然后取平均值,即,这样可以使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图象法”求加速度,即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 vt 图,直线的斜率即加速度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片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 3、,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将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 2 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测量与记录(1)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 Ts,如图 3 所示,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图 3(3)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 4、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 的瞬时速度(4)增减所挂钩码数,或在小车上放置重物,再做两次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1由实验数据得出 vt 图象图 4(1)根据表格中的 v、t 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如图 4,可以看到,对于每次实验,描出的几个点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2)做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 ,落不到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 v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由实验得出 vt 图象后,进一步分析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小车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 5 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 t 时, 5、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 v,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图 53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利用 vt 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 a 或a 3T 2注意事项1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小车运动要平稳2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 50 7 个计数点为宜5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舍弃打点密集的部分,适当选取计(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 ,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 T 等于多少题型一对实验原理的正确理解【例 1】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 6、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A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 0,往 7、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 1,依此标出计数点 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根据公式 x 4x 1)/3T2,a 2(x 5x 2)/3T2,a 3(x 6x 3)/3 (a 1a 2a 3)/3在实验中尽可能地保证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也要求纸带能尽可能地直接反映小车的运动情况,既要减小运 动误差也要减小纸带的分析 误差其中 E 项中的电源应采用交流电,而不是直流电题型二纸带数据的处理【例 2】 (2010重庆22)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 f50 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 4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 8、6 所示,A 、B、C、D 是依次排列的 4 个计数点,但仅能读出其中 3 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mm,x B126.5 mm,x D624.5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 s(2)打 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 m /s(取 2 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 用 xA、x B、x D 和 f 表示)答案(1)2)(3) 32(1)由电源频率 f50 知 电源周期5s0.1 s(2)打 C 点时物体的速度 m/.5 m/s(3)x Bx A,x Cx B,xDx x BCx BCx ABa( )25 32范思维 高考 对“纸带” 的命 9、题往往从以下三个方面设置问题:(1)利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 x2x 1x 3x 2x 4 等于恒量进行有关计算或判断(2)利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3)利用 x(或逐差法)求 a.针对训练 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如图 7 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s 打一个点,该同学选择了 A、B 、C、D、E、F 六个计数点,测量数据如图所示,单位是 (1)小车做什么运动。 (2)试计算瞬时速度 vB、v C、v D、v E 各多大。 (3)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多大。 答案(1)匀加速直线运动(2)m/sm/sm/sm /s(3)2.0 m/(1)因为相邻的位移差xB E常数, 10、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由图可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2s m/sm /0 22 m/10 22m/ m/10 22m/ m/10 22m/s(3),a2T2 m/10 262.0 m/s 2(2010鸡西一模)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 5 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答案选取计数点可以使用于 测量和计算的相邻点的间隔增大,在用直尺测量这些点间的间隔时,在测量绝对误差基本相同的情况 11、下,相对误差较 小,因此 A 正确;在实验中,如果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过小,打出的点很密,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测量准确性降低,因此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而使小 车加速度增大的常见方法是,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以增大拉力,故 B 项错,D 项对;为了减少长度测量的相 对误差,舍去纸带上过于密集,甚至分辨不清的点,因此 C 项正确2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得到如图 8 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图 8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x 6x 1)等于 (x2x 1)的 6 倍 12、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 B 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3在研究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cms1 ) 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由公式 a 算出加速度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线,量出其倾角 ,由公式 a 算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线,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用公式 a 算出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答案方法 A 偶然性较大,方法 D 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 vt 图线,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少偶然误差由于物理图象中,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 B 是错误的,另外测量角度误差较大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任意两个时刻对,由 a 计算C 正确2010广东34 改编)。2012年高考新课标导学案一轮复习资料 第一章 学案5 实验
相关推荐
1、、概念规律题组1伽利略用实验验证 vt 的最大困难是 ()A不能很准确地测定下落的距离B不能测出下落物体的瞬时速度C当时没有测量时间的仪器D当时没有记录落体运动的数码相机答案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 1)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 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 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
让学生说说你了解的印度。 读课前提示 5 3 10 学生根据复习情况,进行展示汇报 预习检测 回忆有关印度的历史: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种姓制度 —— 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基础过关 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见金榜 —— 知识梳理 结合学案的知识梳理,快速记忆基础知识,然后起立背诵。 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要求:边读书边标划重点,并记忆) ,然后快速反馈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1、追及相遇问题一、概念规律题组1如图 1 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 xt 图象,则()图 1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Ct 1 时刻甲、乙相遇Dt 2 时刻甲、乙相遇答案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 2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 2A第 2 s 内和第 3 s 内速度方向相反B第 2 s 内和第 3 s 内速度方向相同C第 2 s
e D. / ( )7.- Spell it, please. - _________. ’s map . B. R- U- L- E- R C. I’m OK D. Thanks ( ) words (单词 ) “map”has “a” and “p”. A. a , an B. an ,a C. one ,a D. /,a ( ) a nice pen . A. are B . is C .
6. get better at Teaching review The third period (Section A Grammar focus4c) Ⅰ Knowledge and language skills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grasp the conversation Ⅱ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Talk